逸飞中文网

搜索
楼主: 东湖岸边人

[散文随笔] 东湖岸边人|溪声如约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4

主题

2169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2963
发表于 昨天 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欣赏佳作,致敬东湖岸边人。

点评

谢谢姜老鼓励!敬茶!问好!恭祝夏祺!  发表于 昨天 07:32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北武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1901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0171
发表于 昨天 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溪声如约》是一篇有骨、有血、有魂的散文。它把“山水游记”写成了“生命长歌”,把“重访旧地”写成了“与时光握手言和”。一篇难得佳作!

点评

谢谢老师抬爱鼓励!敬茶!问好!  发表于 昨天 07:32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1901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0171
发表于 昨天 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结构:以“约”立骨,回环呼应
全文以“三年前匆匆一瞥”与“三年后如约重访”作双线,时间之纬与山水之经交织;六大板块(重访—溪趣—溪痕—溪悟—回声)首尾相扣,如溪流之“Ω”形走向,先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终成闭合的圆。标题“溪声如约”在末段以“回声在心”再度点题,声犹在耳,形成余味悠长的“回声结构”。

点评

谢谢老师佳评鼓励!请多指导!  发表于 昨天 07:33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1901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0171
发表于 昨天 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意象:多重隐喻,层层递进
桃花溪不仅是地理意义的溪,更是“时间之溪”“记忆之溪”“生命之溪”。
• 桃花瀑、鸳鸯瀑、赤练瀑——少年、中年、老年的感情形态;
• 滴水岩——岁月对生命的雕刻;
• “不了情”树——友情、爱情、家国情三位一体。
意象之间既有横向铺排,又有纵向递进,最终汇聚成“一滴水见世界”的哲思。

点评

谢谢老师佳评鼓励!敬茶!问好!  发表于 昨天 07:33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1901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0171
发表于 昨天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人物:五老入画,群像鲜活
作者摒弃游记常见的“独行者”视角,以“五老友”作群像:
• 年龄参差(68→63),夫妻、兄妹、同事多重关系,天然带戏;
• 语言各有声口:李老师的“降压药”是知识分子的幽默,张妹的“薄纱”是女性的细腻,徐哥的“老公安”经验是理性底色;
• 行动线丰富:陷沙滩、拍彩虹、赤足起舞,老年“第二次童年”呼之欲出。
这群“鬓角染霜”的人在与山水的碰撞中完成一次“迟到的青春期”,反衬出溪水的青春永驻。

点评

谢谢老师佳评鼓励!向您学习!  发表于 昨天 07:33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1901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0171
发表于 昨天 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叙事:史、事、诗三线并举
• 史——红二十八军纪念馆、张三丰炼丹、柳生桃花传说,把大别山的铁血与仙气同时唤醒;
• 事——五老的行旅日常,陷沙、拍照、拌嘴,生活毛边感极强;
• 诗——大量通感修辞、古典引用(李白、民谚),使文本兼具“地气”与“云气”。
三线交织,厚重而不滞重,轻盈而不轻飘。

点评

谢谢老师佳评鼓励!敬茶!问好!  发表于 昨天 07:34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1901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0171
发表于 昨天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语言:老辣处有童心,幽默处见苍茫
• 比喻新巧:“山峦如黛”“雾像年轻时织的薄纱”,化静为动;
• 拟人顽皮:“我城府很深,别离我太近”,把警示牌写成了“段子”;
• 通感迭出:“鸟鸣如细针刺穿暑气”,听觉变触觉;
• 对偶排比:“有绕弯,有跌宕,有喧嚣,有沉静”,把溪水的物理形态直接译成人生况味。
最难得的是语言节奏:长句铺陈气势,短句俏皮提神,读来如溪水之跌宕,恰好应和“桃花溪十里,峰峦四十九”的数理之美。

点评

谢谢老师佳评鼓励!敬茶!恭祝夏祺!  发表于 昨天 07:34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1901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0171
发表于 昨天 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主题:从“山水游记”到“生命伦理”
文章最终指向一个温暖而坚韧的价值观:
• 生命如溪——不在于壮阔,而在于持续流动;
• 情谊如根——不在于张扬,而在于地下纠缠;
• 记忆如滴水——不在于轰烈,而在于“嗒嗒”不息。
作者把宏大的历史叙事(红二十八军)收束到一滴水珠,把旷远的山水收束到一次老友的牵手,完成“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微型史诗。

点评

谢谢老师佳评鼓励!请多指导!敬茶!  发表于 昨天 07:34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1901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0171
发表于 昨天 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溪声如约》是一篇“老年视角的青春散文”,也是“个人记忆与山河岁月的互文”。它用五条“不再年轻”的生命去碰撞一条永远年轻的溪水,结果不是叹老,而是认生——重新认领生命的鲜活。
如果一定要给它一个定位,我愿称之为:
“一首写在岩石上的晚年情诗,一曲唱给大别山的小夜曲,一次把岁月按进水里照见自己的深情凝视。”
只有热爱生活的人、人生阅历丰富的人、心中充满诗意的人、具有文学修养的人,才能写得出如此动人的佳作!

点评

谢谢老师抬爱鼓励!汗颜!请多指导!  发表于 昨天 07:35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1

主题

1万

帖子

9万

积分

总编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830
发表于 昨天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当五位暮年旅人用皱纹丈量山水,方知生命最深的刻痕,不在奔涌处,而在那滴水穿石的温柔坚持里。

点评

谢谢李总抬爱鼓励!问好!  发表于 7 小时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生活

艺术生活

订阅| 关注 (20)

觅寻诗意的脚步踏过岁月长河,感受流淌在音符间的情感涟漪,线条与色彩交织出心灵的画卷,品味生活中每一刻的美好瞬间。
52今日 6426主题

论坛聚焦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