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部分发表于张家口晚报——大境门.乐活15版面
《自由写作,快乐朗诵》孙志刚
1.个人简介
孙志刚,我今年68岁,退休前一直从事财务工作。
2017年8月由宣化交通实业开发公司退休。
于2018年1月组建中老年朗诵学习组织——宣化秋韵诵读班,任指导老师。
于2018年6月组建宣化演艺联盟直属团队——朗诵团,任团长。
2023年,参加张家口市举行的河北省《燕赵杯》朗诵大赛,获得市决赛第六名。当年8月参加省决赛,获得优秀奖。
近几年,担任宣化区域,全国《曹灿杯》青少年朗诵大赛评委。
是宣化朗诵联盟成员,张家口朗诵艺术联盟成员,河北省朗诵协会会员。
在退休后的这八年里,随着全民阅读及朗诵热潮的蓬勃兴起,我创建的宣化秋韵诵读班逐渐发展壮大。目前,线上在册的人员有200人之多,已形成具备独立特色的线下演出队伍。我自己并带领团队,以传播正能量,歌颂真善美为宗旨,一直积极的参与本地区爱国,爱家,爱生活的各种活动当中,活跃自身,分享大家,老有所爱,不负韶华。
2.写作的起源
我从小喜欢看书,记忆中最受启蒙的恐怕就是看一分钱一本的小人书。因此,小学,中学及高中,语文学习一直很好,这也是我后来爱好写作的基础。
参加工作后,记得有一年区团委联合报刊举办一次文化知识趣味答题竞赛。在全区几百份报刊答卷中,我荣膺了第一名。此事,对我学习文化知识,激发写作热情,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记得那年,我参加宣化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届会计培训班,老师临时抓差指定我代表学员写稿并发言。我当时唐突中仓促上阵,但因为写东西有底,便果断成稿,自信发言,效果却非常不错,得到了与会领导,老师及同学们的好评。后来,宣化广播站还播了我的发言,给了八毛钱的稿费,挺有趣。
记得2017年,网上一位朋友,约我写一篇有关慈善的文章。我答应后便写了散文诗《善颂》,它正式的刊登在联合会的《张家口慈善》的刊物上。事情虽小,却受鼓舞,能为公益事业通过文字传扬,让爱得以传递,使慈善蔚然成风,也可谓善举吧。
我在报刊上真正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2008.8.7的张家口晚报——宣化周刊《我与奥运征文——我的女排情结》。当时,奥运会即将在中国举办,非常地兴奋,就想写点什么。体育也是自己的爱好,尤其中国女排项目及事迹,早已在国人心中树立起榜样的旗帜,她们的精神值得大书特书。我那时只会打字,也不会上网,最后去网吧用电子邮箱把稿子传给刊物编辑,结果,荣幸地被采用了。当看到自己写的东西被登出来,这确实让写作人激动和感动,它也激励着我不断学习,笔耕不辍。接着,我一鼓作气,又投稿第二篇征文——《我的乒乓情愫》,它也在2008.8.14正式见报。写作让一个人情感交织,笔墨宣泄,风物掌故,从心扬发,不亦乐乎!
3.写作的日常
自己虽然爱好写作,但没有系统学习过,连文学讲座也没听过,完全是根据自身的经历和感悟,抒情明志,自娱诗文。觉得要是自己的文章能够通过媒介,让更多的人得以分享,便是一种快事吧。
我曾经按照自己的想法,从回忆的角度,对家乡——宣化的景观及旧存等写过一些文章,有的也曾发表在报刊上。如:《印象中的宣化工人俱乐部》《又见北山初秋时》《立冬的公园》《心中流淌的河》《城东的崛起》《幸福的湖心岛》。对社会的风尚给于赞誉,也有的文章得以见报。如:《随礼》《冬奥环保者赞》《义工,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手表的记忆》《怀念工厂工会》《走过青草地》。
以上这些作品,确实都是难以忘却的故事。《心中流淌的河》通过文字的叙述,让人感到家乡洋河的渊源流长的岁月静美。儿时的天真,老年的嗟叹,时光留影,过去难忆。《手表的记忆》则通过二哥的有关手表的遭遇,勾勒出那个年代蹊跷的故事,生发出唏嘘的人间往事,正因为旧日苦多,今天的美好更值得我们各自珍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