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8439|回复: 14

[散文] 还是那支竹笛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南郴州
来自- 湖南郴州

该用户从未签到

66

主题

277

帖子

400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
发表于 2025-5-16 08: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湖南郴州
              
念师范时,我学会了吹竹笛。而手执那支竹笛,我却时时梦想拥有一台钢琴,摆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里,闲下来十指飞跃,奏出清泉叮咚、风雷滚滚、浪涛阵阵……何等的气派何等的潇洒何等的风流!
       可当上了普通中小学教师的我,只能拥有一支竹笛,尺多长,二指粗,金黄色,孔洞森然。或挂在壁头,或丢在桌上,随时随地轻松携带,它成了我最亲密的伴侣,装点着我的漫漫教书生涯。
       老实说,我的吹技并不高超,顶多是流畅而已。尽管如此,我的竹笛一样能飘荡出浸润心灵、动人心魄的乐声。我用尽心力去吹奏,清亮也好,雄浑也好,低缓也好,高亢也好……都如泉似酒,能荡涤疵累与烦躁,可消释哀痛与忧伤,让人或振奋,或激昂,或淡泊,或沉思……
       我最爱在日出时吹奏《扬鞭催马运粮忙》,在欢快激越的节奏里,想象着学生们向着朝阳健步晨跑;我也爱在日落后吹起《行云流水》,在如泣如诉的旋律里,想象着我的学生在凝神静思,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思考茫茫宇宙;我还爱在清夜里轻吹《良宵》,空灵的乐音四方流淌,想象着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渐渐进入梦境,无声无息……
       我总想,轻便朴素的一支竹笛,是黑板、粉笔、讲台的一种无形的延伸与拓展,让我充实与富足起来。
       记得有一回,我给爱好古诗文的学生讲解李白的“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非常担心学生感悟力不够,接受不了诗句中的意境。不料事实却是迥然相异。不等我开讲,学生就已经有了正确的领会:“不就是有人在黄鹤楼上执笛吹奏《梅花三弄》,听客入了迷,尽管身在五月,也恍惚觉得有梅花在纷纷飘落吗?”我吃惊不小,追问学生何以想得那么真切那么透彻。学生回答说:“老师您经常吹奏这一首《梅花三弄》,有一回我们在旁边听的时候您还简单地为我们介绍过这首曲子呢。我们听得多了,相关的体会由来已久,自然对李白的这两句诗能轻易理解啦。”这是我自己没想到的,我不敢相信我的笛声能把《梅花三弄》的意境再现出来,引起学生的共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并深深地在学生的心里扎下根来。张祜有一首关于吹竹笛的诗,其中有“试弄阳春曲,西园桃已红”的著名句子,与李白的诗是不谋而合的了。可惜这《阳春》之曲下落不明,我是无法寻见,要不我练着吹一吹,从我的笛声里,学生不也可以看到“西园桃已红”的景象吗?
        唉,一支竹笛,简单至极,轻便至极,竟然有如此的表现力、创造力、影响力,真可谓神奇矣。
        年长日久,我的学生走了一批又一批,不少学生给我来信说:“……总记得您的那支竹笛。那一曲曲的笛声,至美至善,跟你教给我们的知识、说给我们的道理一样,永存在我们的心里。”有一位考上师范学院的学生来信说:“我现在也学习吹笛了,只是天气炎热,竹笛干枯欲裂,声音不圆滑,不滋润,有些沙哑难听,不知怎么处理才好……”我忙回信告诉他:“竹笛不是娇贵之物,这样的小问题,不要紧的,处理的办法很简单,将竹笛放食盐水里浸泡一阵就好了。”
        而今,我从教渐近四十年了,期间虽然换了几所学校,前后几次搬了家,但独属于我的书房还是狭窄,一书架、一书桌就挤占了大部分空间。我总是在书桌边的墙壁上头安置一个挂钩,再用一根细丝线系住竹笛挂上去,这样我就和我那支竹笛无限期地相守了。细看那支竹笛,总是那种模样:一尺多长,二指粗,金黄色,孔洞森然。
回复 来自- 湖南郴州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南郴州

来自- 山西
来自- 山西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5 07:18
  • 签到天数: 5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820

    主题

    6万

    帖子

    44万

    积分

    副总编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42066

    优秀管理1月逸飞之星2月逸飞之星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5月逸飞之星9月逸飞之星10月逸飞之星11月逸飞之星12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025-5-16 22: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
    沙发欣赏
    回复 来自- 山西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西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7

    主题

    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680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025-5-17 05: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老实说,我的吹技并不高超,顶多是流畅而已。尽管如此,我的竹笛一样能飘荡出浸润心灵、动人心魄的乐声。
    黄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7

    主题

    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680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025-5-17 05: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文笔流畅,生动,高雅。
    黄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7

    主题

    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680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025-5-17 05: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一篇优秀的佳作。
    黄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7

    主题

    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680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025-5-17 05: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文章推优荐赏。
    黄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来自- 湖南郴州
    来自- 湖南郴州

    该用户从未签到

    66

    主题

    277

    帖子

    400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
     楼主| 发表于 2025-5-17 07: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郴州

    感谢黄皮人老师推优荐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南郴州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南郴州

    来自- 湖南
    来自- 湖南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3

    主题

    1万

    帖子

    9万

    积分

    总编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4713
    发表于 2025-5-17 08: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
    朴素工具与纯粹热忱的共振,超越物质局限,以音律为桥连接心灵,印证"至简即至丰"的生命哲学——教育真谛不在器之华贵,而在心之共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南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南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8 14:18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698

    主题

    5万

    帖子

    21万

    积分

    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1265

    优秀管理

    发表于 2025-5-17 23: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还是那支竹笛》以一支竹笛为引,串联起教师生涯的朴素与丰盈。作者以“钢琴梦”的未竟开篇,却在三尺讲台与竹笛的清音中寻得另一种圆满——笛声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成为教学的延伸、心灵的桥梁。文中,《扬鞭催马运粮忙》的朝气、《行云流水》的哲思、《良宵》的宁谧,皆化作育人的韵律;而学生从笛声领悟李白诗意的细节,则揭示了艺术与教育“润物无声”的共生之美。

    这支竹笛,是工具,亦是象征:它承载着师者对职业的坚守、对生活的诗性观照,更在代代学子心中播下美的种子。文末“竹笛干裂需盐水浸泡”的叮咛,恰似教育本身的隐喻——唯有以岁月与耐心浸润,方能滋养出圆润饱满的生命回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7

    主题

    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680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025-5-18 05: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不系之舟 发表于 2025-5-17 07:54
    感谢黄皮人老师推优荐赏

    别客气,喜欢你的文风。
    黄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订阅| 关注 (56)

    左岸飞花,右岸白马,夹岸流逝的情话,只道相思无涯。抬头望,青鸟与鱼,定格成画;扣心问,人生苦短,何必言他!
    14今日 7400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