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1169|回复: 8

[随笔] 野菜采摘忆先人/文唐高翔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南
来自- 湖南

该用户从未签到

94

主题

264

帖子

355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50
发表于 2025-4-8 09: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湖南
                  野菜采掘忆先人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趁着回老家石岩头镇长冲坪村清明挂扫的时节,利用闲暇时间与家人一道去乡间田埂、山坡去采撅野菜,重拾童年乐趣,回首逝去的岁月和先人。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清明时节,正是家乡门前屋后梨树飞花、山上野花芬芳、池塘上面碧苔生长的美好时节。其时,家乡的星子岭、人头岭、菩萨岭等环顾四周的山岭上树木变得葱葱郁郁,松树、樟树、杉树等树下开着刺木柴、羊苔等各种白色、粉白色、紫色的花朵,青萝叶、爬山虎等各藤条长出新芽,生出嫩枝。鸟儿在树上飞来飞去,并叫个不停。竹鼠、野兔等不时在林涧跳窜。好一幅“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暮春图。
   竹笋初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试寻野菜炊春饭,便是江南二月天。清明时节,家乡野菜茁壮生长。放眼望去,田埂、陡坡、山岭上蕨、竹笋、马齿苋等各种野菜沐浴春风春雨和艳阳长得茂盛丰盈:从青苔中长出的蕨芽挺着腰肢,舒展着翠绿,青翠欲滴;破土而出的竹笋宛如尖锐的锥子,又象是一座精致的小塔,披着浅绿色的嫩皮,弥漫着泥土的芬芳;马齿苋、苦麻菜等或斜倚或平卧在青草上,绿油油、清翠翠,彰显着无限的生机,焕发出无限活力。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看着那生机勃勃、惹人迷醉的野菜。我和家人一道,手持竹篮、塑料袋,来到田埂、陡坡、山岭采摘。我们爬上陡峭的山岭,拽着藤条,行走翠绿的树林和芬芳的野花丛中,闻着花的芬芳,听着鸟的鸣叫,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府首弯身,用手轻掐着那一根根绿嫩的蕨芽;我们走进的茂盛的竹林,撩开枯枝树叶、扒掉荆刺,采扯那牛角样的竹芛;我们蹲在地上,踩着软绵绵的青草,用小铲子铲出马齿苋、苦麻菜…阳光洒下霞光,东风吹着脸面,尽管有些累,但却十分开心,十分惬意。
    我采着野菜,思绪却不自主的飞到童年,飞到那个爷爷奶奶健在、父母年轻的岁月。记得儿时,清明节前后,桃树花开,李树泛白,山岭的穿上春日的盛妆,梁上的燕子衔泥筑巢。几场春雨后,人头岭、狮子岭等竹笋、蕨、蘑菇和田埂上马齿苋、苦麻菜等野菜长了出来,乡亲们提着竹篮穿行在山岭、行走在田间地头采集野菜,大大小小,老老少少,有的扯蕨、扯竹笋,有的拾蘑菇、挖马齿苋。除了本村的人,还有对门、落脚底、罗家等附近村庄的人们也赶来采掘。野菜采集的时节,路上、山岭处处是采掘野菜的人群,好一幅“路上行人乱如麻”的热闹场景。儿时的我有时跟着爷爷奶奶,有时跟着父亲母亲在山林捡蘑菇、扯笋子。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为了多采一些到集市去卖,他们在荆刺中穿梭,在悬崖上爬行,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但对我安全却十分要紧,千叮咛万嘱咐,生怕有半点险失。
     一次,我跟奶奶采摘时不小心被荆刺挂伤,出了一些血,奶奶知道后,用嘴吮我的伤口,并撕烂身上的衣服帮我包扎。还有一次,我跟随母亲采摘时,我不小心摔倒在一个小土坑,母亲不顾荆刺丛生从很高处跳下,把我抱起,她身上被荆条刺出许多伤口。在奶奶和母亲的眼里,我比什么都重要。儿时的我有了她们的呵护是何等的幸福和快乐。那时我没想着长大,更没想着爷爷奶奶、父母变老。
   韶华争肯偎人住?已是滔滔去。 然而岁月无情,韶华易逝。随着我一天天长大,昔日健康的爷爷奶奶逐渐变老,先后驾鹤西去,年轻的父母也慢慢变老尔后离开人间。儿时爷爷奶奶、父母永不老去的梦想被一个个击碎。从此阴阳两隔,只有在梦里依稀相见,一种悲凉之情不自主涌上心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而今,斯人不在,斯景长存。我已到了五十而知天命的年纪,再回到家乡、在儿时旧地采掘野菜,不知天堂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是否能够看到,能否还记得曾采野菜的情景?(零陵唐高翔)
   
回复 来自- 湖南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南

来自- 江西
来自- 江西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4

主题

1万

帖子

27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8172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025-4-9 03: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西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黄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江西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江西

来自- 江西
来自- 江西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4

主题

1万

帖子

27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8172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025-4-9 03: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西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黄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江西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江西

来自- 江西
来自- 江西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4

主题

1万

帖子

27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8172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025-4-9 03: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西
竹笋初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试寻野菜炊春饭,便是江南二月天。
黄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江西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江西

来自- 江西
来自- 江西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4

主题

1万

帖子

27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8172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025-4-9 03:3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西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黄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江西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江西

来自- 江西
来自- 江西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4

主题

1万

帖子

27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8172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025-4-9 03: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西
在儿时旧地采掘野菜,不知天堂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是否能够看到,能否还记得曾采野菜的情景?--但愿先人有知!
黄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江西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江西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8 14:18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694

    主题

    4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2568

    优秀管理

    发表于 2025-4-9 22: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先提读,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8 14:18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694

    主题

    4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2568

    优秀管理

    发表于 2025-4-12 23: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这是一篇以清明采野菜为引,勾连家族记忆与生命哲思的深情之作。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在春日的田野与山岭间,铺展出一幅流动的画卷——既有"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鲜活春景,又有"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岁月苍茫。

    文章最动人的特质,在于它同时完成了三重叙事:
    其一,是自然时序的精确捕捉。 从"蕨芽初长小儿拳"的萌动,到竹笋"披着浅绿色嫩皮"的倔强;从马齿苋"绿油油、清翠翠"的生机,到采撅时"阳光洒下霞光"的温暖,作者用植物学般的观察力,将清明物候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生命诗行。

    其二,是劳动场景的时空叠印。 当作者与家人俯身掐取蕨芽时,记忆的闸门随之打开——儿时跟随祖辈采野菜的画面如蒙太奇般闪回:奶奶用嘴吮吸伤口的温情,母亲跳下土坑的奋不顾身,这些细节在荆刺与野菜的背景下,凸显出中国式亲情特有的沉默与炽烈。

    其三,是生命哲理的朴素叩问。 在"韶华争肯偎人住"的慨叹中,文章悄然完成了从具体经验到普遍情感的升华。那些曾以为永不老去的亲人,最终化作清明时节的绵绵追忆;而延续采野菜的传统,恰似一种跨越生死的仪式——通过重复祖先的动作,让记忆在泥土与嫩芽间获得重生。

    当代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代际断裂,许多传统家庭记忆随着城市化进程而消散。此文的价值,恰在于它提醒我们:最深刻的文化传承,往往藏在采野菜这样的日常劳作中;最永恒的生命教育,或许就发生在祖孙相携的山路之上。当作者在知天命之年重演儿时情景,他不仅是在追忆逝者,更是在为漂泊的现代灵魂寻找一块情感锚地——那里有青苔的气息、荆刺的痛感,以及永远温暖的"撕衣包扎"的母爱。

    这或许正是清明节的深层意义:它既是一个节气,提醒我们顺应自然;也是一种方法,教会我们如何用具体行动(扫墓、采野菜)来安放抽象哀思。当作者在文末叩问"天堂的亲人是否能看到",答案早已隐含在每一株被小心采撅的蕨芽里——记忆从未消失,它只是以另一种形式,生长在春风吹又生的田野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广东深圳
    来自- 广东深圳

    该用户从未签到

    92

    主题

    370

    帖子

    529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92
    发表于 2025-4-16 10: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深圳
    看着作者採野菜,不禁想起自己小时候採野菜,现在採野菜,与我当年採野菜不可同日而语,我们那时採野菜是为了活命,为了填饱肚子,与现在採野菜尝鲜怎么相提并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广东深圳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深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订阅| 关注 (56)

    左岸飞花,右岸白马,夹岸流逝的情话,只道相思无涯。抬头望,青鸟与鱼,定格成画;扣心问,人生苦短,何必言他!
    18今日 7236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