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45235|回复: 5

[散文] 在初秋遇见文市

[复制链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9

主题

524

帖子

8184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8184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5-8-9 13:46 编辑

   4.webp_副本.jpg

     【编者按】这篇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在湖南汝城文市瑶乡的一次深度文化体验之旅。全文围绕“蓝染”这一核心技艺徐徐展开,巧妙地将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红色记忆以及个人感悟融为一体,展现了汝城大地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底蕴。 1、 风为信使,引领瑶乡之约。文章开篇以“八月的风”为线索,巧妙地串联起沙洲村的“半条被子”红色记忆与文市瑶乡的古朴风情。风中裹挟的金桂与樟木的混合香气,既有自然的清新,又带着历史的厚重与生活的实在。风的“脚程”不仅是地理空间的转换,也暗示了从红色历史到民俗文化的探寻之旅。当风“趔趄着钻进文市瑶乡的青石巷”,撞响铜铃,仿佛是瑶乡在热情地召唤来客,为下文的蓝染体验拉开序幕。2、 蓝染技艺:时间与匠心的沉淀。作者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在瑶乡染坊的所见所闻所感。从阿婆鬓角的白发、指缝间的靛蓝,到陶缸里晃动的倒影,无不透着岁月的宁静与安详。阿婆对蓼蓝草的珍视,以及对染坊气味的自豪,生动地展现了手工艺人对原料和传统的尊重。3、 人景交融,情寄蓝布。作者并非旁观者,而是积极参与到蓝染过程中。学扎“万字结”时的笨拙(“绳子偏在掌心打滑,活像条刚钓上来的小鱼”)与阿婆的娴熟形成对比,更凸显了技艺的精妙与经验的可贵。指缝的靛蓝,都是岁月与劳作留下的勋章,也构成了瑶乡“会呼吸的蓝”中最温暖的底色。整篇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人、景、物、事的细致描摹,不仅让读者领略了瑶乡蓝染的独特魅力,更感受到了汝城这片土地上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蓬勃的生命力,值得细细品味,倾力推荐共赏!【编辑:天龙】

  八月的风是带着脚程来的。先蹭过沙洲村那棵百年古樟的梢头,把“半条被子”陈列馆周边新绽的金桂香搓了搓,不是那种飘得老远的甜,是缠着樟木的涩气,像阿婆泡的藤茶里落了半颗蜜枣,浓淡都沾着股实在劲儿。再漫过滁水河时,大概是被河风推了一把,竟趔趄着钻进文市瑶乡的青石巷,把黛瓦飞檐下的铜铃撞得叮铃响,倒像檐角藏着个俏皮鬼,扯着嗓子喊“来客人咯!”
  巷口第三间泥墙小院,丝瓜藤早攀着土墙蹿到了竹架顶,把蓝白布匹遮得半隐半现。风过时,布角扫过竹架发出沙沙响,倒像是谁在抖落天上的云絮,可不是么,那蓝白分明的颜色,真像从汝城的晴空里裁下来的。
  阿婆正蹲在陶缸前搅靛蓝,竹桨起落间,缸里的浓蓝晃出我的影子,连带着她鬓角的白发、竹架上垂落的绳头,都在水里轻轻晃,倒把瑶乡的日子晃成了一汪会呼吸的蓝。
  “后生来得巧!”阿婆扬手时,指缝里嵌着的靛蓝像没抹匀的颜料,她另只手往墙角竹筐里一指,说道:“你瞧这蓼蓝草,叶缘的锯齿还挂着露水呢,头茬的,染出的蓝才肯‘咬’住布,洗十遍八遍都不掉色的。”
  说着把竹桨往缸沿一磕,溅起的染液在青砖地上洇出小蓝点,倒比画的星星还灵动。草木的清气混着染缸里的微腥气漫过来,阿婆眯眼笑:“这是染坊的头香,比城里的香水经闻。”
  我捏着棉绳学扎“万字结”,绳子偏在掌心打滑,活像条刚钓上来的小鱼。阿婆放下竹桨拍我手背,掌心的粗粝蹭得我手痒:“莫使蛮力!布跟人一样,得松快着才有活气。”
  她的手三缠两绕,布角竟拱起小山似的“阶基纹”,“你看,像咱瑶家木楼的石阶,一阶压着一阶,日子才站得稳当。”说着用手背抹了把额角的汗,汗珠砸在青砖上,洇出个浅痕就没了影。
  陶缸里沉着的哪是染液,分明是时间熬出的浓汤。头茬蓝草得在日头下晒足七日,晒得叶边卷了边,再倒进山泉泡三天,泡得水色发乌,才算把那点蓝魂熬出来。
  阿婆指尖挑起丝染液对着太阳照道:“你瞅,起的沫子跟鱼眼似的,这才是好靛。染出的布,就像后山溪涧里的青石,初看不起眼,越摸越有光哦!”
  布一进染缸,靛色就顺着布纹漫开,像墨滴进了清水,又比墨多了点性子——不是一路晕到底,倒像云影在天上走,走走停停,留下些深浅不一的脚印。
  阿婆靠在竹染架上歇着,架上的竹痕比谁家的账本都清楚,哪道是今年扎的,哪道是十年前磨的,她一摸就知。旁边铜量勺的边角缺了块,据说是当年染布时,不下心摔的。
  “你看这叠老布,”她翻出最底下那块,毛边都磨白了,“嫁过来那年染的,鱼子缬——寓意“多子多福”。你瞧这‘蝴蝶纹’这翅膀扎得多活,针脚密得能兜住风,日子才能像蝴蝶似的,扑棱棱飞起来。”
  “如今城里后生也迷这个哩!”阿婆指着墙上贴满的快递单,北京、上海、广州……红的蓝的单子把土墙遮得花花绿绿,“蓝染的杯垫、小布偶,顺着网线跑遍大江南北。”
   正说着,灶房飘来藤茶香,是汝城深山采的藤蔓焙的,茶汤清得像溪涧水,咽下去,舌根先苦后甜,倒把这初秋的燥气压下去不少。

01.png

  日头爬到头顶时,我的“cn作”总算悬上竹竿。解绳结的手有点抖,怕一使劲把布扯坏了。绳结松开的刹那,心先揪成个疙瘩——瞅着那歪歪扭扭的万字结,正懊恼呢,眼尖瞥见旁边竟晕出个影子:青瓦木楼挨着青山,可不就是沙洲村的模样?恍惚间,倒像把“半条被子”的故事,也晕进了这蓝布里。
  “亲手作的东西,最懂人心思。”阿婆凑过来看,眼角的皱纹挤成朵菊花,每道褶子里都盛着笑。秋风正好掠过,满院蓝布跟着晃,远处沙洲村的炊烟也在晃,倒像两段被时光捻紧的棉线,在风里轻轻碰。
  辞别时,阿婆往我手里塞了把晒干的蓝草叶,叶边卷着,像被秋阳吻出的波浪:“秋分再来,教你扎‘田埂纹’。咱这梯田的垄线,比画谱里的花样耐看十倍。”
  我攥着草叶往回走,石板路被晒得发烫,脚底板像踩着刚熄火的灶膛边,可低头摸了摸墙根的青苔,又凉得像攥着块溪里的鹅卵石。草叶的清香老跟着,沾在袖口上,倒像是把文市瑶乡的初秋,折成了片能揣走的叶子。
  回头望染坊时,文明书院的书声正飘过来,一句一句,像撒在溪里的石子。青砖灰瓦的院子里,瑶族姑娘正甩着红绸跳舞,绸子翻飞时,倒像当年女红军留下的半条被子,在风里轻轻飞扬。
  “妈妈,奈李冰得好甜!”溪畔传来稚嫩的叫喊。原来是几个瑶乡妇女正领着游客摆“溯溪宴”,竹篮浸在水里,奈李和红心桃泡得透凉,烧烤架上的河鱼滋滋冒油,小黄姜的辛辣混着鱼香飘得老远。
  “这趟没白来!”粤港澳游客的笑声撞在水面上,把云影都砸得碎碎的。
   我忽然懂了:有些相遇就像这蓝染,初看不过是蓝白两色,可对着光细看,每道纹路里都藏着话——是阳光晒蓝草的脆响,是山泉水泡靛蓝的咕嘟声,是阿婆竹桨搅起的涟漪,也是沙洲村那段红色故事里,暖得化不开的絮语。这冷暖交织的滋味,原就是汝城大地,最实在的底色。

5.webp_副本.jpg
回复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山西阳泉
来自- 山西阳泉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

主题

6468

帖子

9万

积分

总版

Rank: 8Rank: 8

积分
97103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阳泉
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5-8-9 13:39 编辑

      【编者按】这篇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在湖南汝城文市瑶乡的一次深度文化体验之旅。全文围绕“蓝染”这一核心技艺展开,巧妙地将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红色记忆以及个人感悟融为一体,展现了汝城大地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底蕴。 1、 风为信使,引领瑶乡之约。文章开篇以“八月的风”为线索,巧妙地串联起沙洲村的“半条被子”红色记忆与文市瑶乡的古朴风情。风中裹挟的金桂与樟木的混合香气,既有自然的清新,又带着历史的厚重与生活的实在。风的“脚程”不仅是地理空间的转换,也暗示了从红色历史到民俗文化的探寻之旅。当风“趔趄着钻进文市瑶乡的青石巷”,撞响铜铃,仿佛是瑶乡在热情地召唤来客,为下文的蓝染体验拉开序幕。2、 蓝染技艺:时间与匠心的沉淀。作者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在瑶乡染坊的所见所闻所感。从阿婆鬓角的白发、指缝间的靛蓝,到陶缸里晃动的倒影,无不透着岁月的宁静与安详。阿婆对蓼蓝草的珍视,以及对染坊气味的自豪,生动地展现了手工艺人对原料和传统的尊重。3、 人景交融,情寄蓝布。作者并非旁观者,而是积极参与到蓝染过程中。学扎“万字结”时的笨拙(“绳子偏在掌心打滑,活像条刚钓上来的小鱼”)与阿婆的娴熟形成对比,更凸显了技艺的精妙与经验的可贵。指缝的靛蓝,都是岁月与劳作留下的勋章,也构成了瑶乡“会呼吸的蓝”中最温暖的底色。整篇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人、景、物、事的细致描摹,不仅让读者领略了瑶乡蓝染的独特魅力,更感受到了汝城这片土地上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蓬勃的生命力,值得细细品味,倾力推荐共赏!【编辑:天龙】

点评

谢谢天龙老师把这蓝染的故事嚼得这么透!您说的那风、那缸、那阿婆的手,可不就是我们瑶乡的魂嘛。其实哪有啥诗意,不过是蓝草晒在日头下的脆响,是竹桨搅起的泡泡,是学扎结时手忙脚乱的傻样。阿婆总说,布要松快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3 小时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山西阳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西阳泉

来自- 山西阳泉
来自- 山西阳泉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

主题

6468

帖子

9万

积分

总版

Rank: 8Rank: 8

积分
97103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阳泉
       祝秋日安好、写作快乐、美文不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山西阳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西阳泉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9

主题

524

帖子

8184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8184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天龙 发表于 2025-8-9 13:34
【编者按】这篇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在湖南汝城文市瑶乡的一次深度文化体 ...

谢谢天龙老师把这蓝染的故事嚼得这么透!您说的那风、那缸、那阿婆的手,可不就是我们瑶乡的魂嘛。其实哪有啥诗意,不过是蓝草晒在日头下的脆响,是竹桨搅起的泡泡,是学扎结时手忙脚乱的傻样。阿婆总说,布要松快着才有活气,想来日子也一样。您能从这蓝白里看出红故事的暖,闻见时光的味,比夸我写得好多了。哪天您来,我陪您蹲染坊看阿婆搅靛蓝,再就着藤茶听她讲老布的故事——保证那蓝,能浸到心尖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3

主题

7464

帖子

16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161168

11月逸飞之星12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很不错的美文,欣赏点赞!祝贺加精!

点评

感谢老师支持,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 小时前
今天荷塘正式搬家了,很开心拥有一个温馨的新家!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9

主题

524

帖子

8184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8184
 楼主| 发表于 2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莫道不销魂 发表于 2025-8-9 14:53
很不错的美文,欣赏点赞!祝贺加精!

感谢老师支持,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订阅| 关注 (32)

以打造“超一流的品牌社团”为社团的发展目标,以“为作者服务、为文字服务、为读者服务”为社团的发展理念
49今日 4030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