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39670|回复: 9

[散文] 鱼子菜粉肠结:汝城灶台上的老味道

  [复制链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9

主题

524

帖子

8184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8184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5-8-9 17:54 编辑

  QQ_1754712115556.png

     【编者按】这篇散文,作者以鱼子菜粉肠结这道家常菜为切入点,用质朴无华的语言,勾勒出汝城的市井生活与人文温情,读来亲切动人。以“立秋刚过的燥气”“朱婶家的烟囱”“馋嘴娃拍门”等细节,快速构建出充满生活气息的汝城巷陌画面,嗅觉(辣椒香、小肠鲜)与听觉(拍门声)的描写让场景立体可感。对“鱼子菜”(薄荷)的形态(圆叶紫晕、掐断淌白汁)、粉肠结的处理(粗盐搓洗、寸把打结)等描写,展现了家常菜背后的生活智慧与劳作温度,如“结打得松,吃着就绵”的俗语,充满乡土智慧。鱼子菜与粉肠结的搭配,被比作“老邻居的情分”,将食材组合升华为人与人之间的羁绊,平淡中见深意。全文没有华丽辞藻,却以烟火气、细节感与情感共鸣取胜,让一道普通的家常菜成为承载地域文化与生活哲学的载体,读来如品佳肴,余味悠长。精彩美食美文,倾力推荐共赏!【编辑:莫道不销魂】

  立秋刚过,汝城的日头还赖着几分燥气。巷子里朱婶家的烟囱先冒出烟来,风一卷,那混着辣椒香与小肠鲜的气息便漫开了,勾得隔壁馋嘴娃直拍门。不用问,准是炒了鱼子菜粉肠结——这道菜,在汝城的老灶台上,怕是传了好几辈人的光景。
  汝城人说的“鱼子菜”,其实就是田埂边常见的薄荷。秋雨一淋,山脚下、溪畔边准冒出绿油油的芽,叶片圆嘟嘟贴着地皮长,细看叶背带点紫晕,掐断了淌白汁,凑近闻还有股子特别的腥香。

  早年日子紧巴时,山里人挎着竹篮出去,不消片刻就能掐回半篮,开水烫过攥干了,既是桌上菜,也是解腻的好帮手。
  粉肠结,是汝城人对猪小肠的巧思。sha猪匠凌晨把粉肠送上门,母亲总要蹲在姑婆井边慢慢收拾:粗盐反复搓,清水来回灌,里里外外洗上三四遍,直到肠壁摸上去滑溜溜,闻着半分腥气也无。再左手捏肠头,右手一点点捋,每隔寸把打个结,得紧实得像系裤腰带,不然煮时容易散。
  “结打得松,吃着就绵。”母亲边打边念叨。收拾好的粉肠结要先过水,再放进高压锅——盖儿一扣,上汽后“滋滋”地冒响,得压到用筷子能轻轻戳透才关火。捞出来晾晾,改刀切成小段,每段都带着个紧实的结,这才算是备妥了。
  谁也说不清鱼子菜和粉肠结是怎么凑到一块儿的。老辈人说,以前过年才能吃上粉肠,配着地里挖的鱼子菜,既省了油,又添了鲜,一来二去,倒成了家常菜。就像巷子里的老邻居,处着处着,便成了分不开的情分。
  母亲炒这菜,火候拿捏得比谁都准。灶膛里添两把干柴,火苗“噼啪”舔着锅底,大铁锅烧得泛出青烟,她才舀两勺本地大豆油倒进去。油花子刚在锅底转着圈冒起来,便抓一把拍碎的蒜头扔进去,“刺啦”一声,金黄的油星子溅在锅壁上,混着从罐子里抓的辣椒灰——这辣椒是自家晒的,夏阳晒足了劲儿,捣成灰时还带着焦香,一入锅就把油气染得红艳艳的。
  “得趁火旺!”母亲说着,铁铲在手里转了个圈,切好的粉肠结“哗啦”倒进锅。铲尖贴着锅沿快速翻动,肠衣遇着滚油“滋滋”收紧,原本发白的肠结渐渐染上焦糖色,油香混着肠肉的鲜气顺着灶间飘出去,连院角的芦花鸡都伸长了脖子。


QQ_1754712226324.png

  炒到肠结外皮微焦,她会撒点盐,再抓一把攥干的鱼子菜扔进去,铁铲得把锅底的油星子都刮起来,让每片鱼子菜叶都挂上油光。最后倒点老抽上色,勾点薄芡,也可以加入几滴白酒,汤汁一下就稠了,裹在肠结和菜叶上,看着就馋人。

  “敞着炒才香,盖了锅盖,鱼子菜的鲜就闷住了。”母亲总这么说。
       菜端上桌,白瓷盘里红的辣椒灰、褐的肠结、深绿的鱼腥菜,看着就透着农家的热闹。夹个粉肠结放进嘴,牙齿先得跟肠衣较较劲——那韧劲,像极了汝城人过日子的性子,不松不垮。咬破的瞬间,里头的汁水“啵”地爆开,混着辣椒的醇厚辣意,鲜得舌头直打颤。
  鱼子菜嚼着带点涩,正好中和了粉肠的油腻。吃到最后,盘底的汤汁可不能浪费,拌上刚蒸好的白米饭,扒拉几口,再喝几口米汤,额头上渗出汗珠,先前的燥气全跑了,只剩下浑身舒坦。
  这道菜,汝城的小馆子里都能寻见。招待外地朋友时,我总爱点一盘,看他们辣得直吸气又舍不得放筷子,就想起小时候蹲在灶台边,看母亲炒这菜的光景。那时总觉得,世上最好的味道,就是铁锅炒出来的烟火气,混着母亲的念叨,暖得很。
  如今汝城的新菜越来越多,可这鱼子菜粉肠结,还是老辈人的心头好。就像上黄门老街,看着朴素,青石板路磨得发亮,却藏着最实在的日子。它是农家的香辣味,配酒抿一口,肠结的鲜、辣椒的辣、鱼腥菜的清,在嘴里缠成一团暖;下饭更不必说,拌着汤汁能多吃两碗白饭。
  若你来汝城,不用刻意找大馆子,随便拐进一条老巷,闻着那股子又鲜又辣的香进去,点一盘鱼子菜粉肠结,配碗蒸饭、一盅米汤,准能尝到汝城人最本真的味道——鲜得扎实,辣得暖心,嚼得出岁月的劲道。


回复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3

主题

7464

帖子

16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161168

11月逸飞之星12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鱼子菜粉肠结,第一次听说,看着都香!想吃。

点评

来来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6 小时前
今天荷塘正式搬家了,很开心拥有一个温馨的新家!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9

主题

524

帖子

8184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8184
 楼主| 发表于 6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莫道不销魂 发表于 2025-8-9 11:01
鱼子菜粉肠结,第一次听说,看着都香!想吃。

来来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山西阳泉
来自- 山西阳泉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

主题

6468

帖子

9万

积分

总版

Rank: 8Rank: 8

积分
97103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阳泉
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5-8-9 12:27 编辑

        一篇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美文。灶火不熄,乡愁永续。这道鱼子菜粉肠结,是刻在汝城人基因里的味觉密码。它无需精致装点的门面,只消循着老巷深处那霸道而温暖的鲜辣香气,推开一扇寻常木门。一盘肠结,一碗蒸饭,一盅米汤,便是打开这座湘南小城最本真灵魂的钥匙。齿间是粉肠结柔韧的劲道,是岁月沉淀的踏实;喉头滚动着辣椒的热烈与鱼子菜的清冽,是生活熬煮出的百般况味。
       这盘源自困顿年代智慧结合的农家菜,早已超越了果腹的初衷。它承载着母亲灶台边专注的身影、老巷里磨得发亮的青石板路以及游子心中永不褪色的烟火记忆——那鲜得扎实、辣得暖心的滋味,便是渗入骨髓的故乡。 任时光流转,新肴迭出,这一口镬气蒸腾的鱼子菜粉肠结,永远是汝城人安放乡愁的永恒灶膛。

点评

谢谢天龙老师把这盘菜说透了!您这文字就像咱汝城老灶的火,把那点烟火气烧得暖烘烘的。其实哪有啥密码哟,不过是母亲搓肠时的粗盐味,是巷子里飘着的辣椒香,是蹲灶台边偷尝时烫得直哈气的傻样。现在走再远,一闻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3 小时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山西阳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西阳泉

来自- 山西阳泉
来自- 山西阳泉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

主题

6468

帖子

9万

积分

总版

Rank: 8Rank: 8

积分
97103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阳泉
       祝生活幸福、写作快乐、精彩不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山西阳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西阳泉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9

主题

524

帖子

8184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8184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天龙 发表于 2025-8-9 12:26
一篇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美文。灶火不熄,乡愁永续。这道鱼子菜粉肠结,是刻在汝城人基因里的味觉密 ...

谢谢天龙老师把这盘菜说透了!您这文字就像咱汝城老灶的火,把那点烟火气烧得暖烘烘的。其实哪有啥密码哟,不过是母亲搓肠时的粗盐味,是巷子里飘着的辣椒香,是蹲灶台边偷尝时烫得直哈气的傻样。现在走再远,一闻到这鲜辣,就想起姑婆井的水、铁锅沿的焦痕。老师懂这份实在,比啥夸赞都贴心。有空来汝城,我带您寻那老巷的门,让朱婶炒一盘,就着米汤下肚,保管您知道,这乡愁啊,全在舌尖那口热乎里呢!欢迎来汝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3

主题

7464

帖子

16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161168

11月逸飞之星12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5-8-9 17:56 编辑

       【编者按】这篇散文,作者以鱼子菜粉肠结这道家常菜为切入点,用质朴无华的语言,勾勒出汝城的市井生活与人文温情,读来亲切动人。以“立秋刚过的燥气”“朱婶家的烟囱”“馋嘴娃拍门”等细节,快速构建出充满生活气息的汝城巷陌画面,嗅觉(辣椒香、小肠鲜)与听觉(拍门声)的描写让场景立体可感。对“鱼子菜”(薄荷)的形态(圆叶紫晕、掐断淌白汁)、粉肠结的处理(粗盐搓洗、寸把打结)等描写,展现了家常菜背后的生活智慧与劳作温度,如“结打得松,吃着就绵”的俗语,充满乡土智慧。鱼子菜与粉肠结的搭配,被比作“老邻居的情分”,将食材组合升华为人与人之间的羁绊,平淡中见深意。全文没有华丽辞藻,却以烟火气、细节感与情感共鸣取胜,让一道普通的家常菜成为承载地域文化与生活哲学的载体,读来如品佳肴,余味悠长。精彩美食美文,倾力推荐共赏!【编辑:莫道不销魂】

点评

感谢美女老师的青睐。这道鱼子菜粉肠结,是汝城老灶上的光阴滋味。从田埂薄荷到井边洗肠,从母亲掌勺的火候到唇齿间的鲜辣,藏着烟火里的温情与岁月的韧劲。能以文载味,与读者共品这份本真,幸甚至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半小时前
今天荷塘正式搬家了,很开心拥有一个温馨的新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3

主题

7464

帖子

16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161168

11月逸飞之星12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真想不到薄荷叶能做菜,湖南人的美食我很喜欢,希望以后有机会品尝!

点评

欢迎欢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半小时前
今天荷塘正式搬家了,很开心拥有一个温馨的新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9

主题

524

帖子

8184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8184
 楼主| 发表于 半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莫道不销魂 发表于 2025-8-9 15:04
真想不到薄荷叶能做菜,湖南人的美食我很喜欢,希望以后有机会品尝!

欢迎欢迎!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9

主题

524

帖子

8184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8184
 楼主| 发表于 半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5-8-9 17:56 编辑
莫道不销魂 发表于 2025-8-9 15:02
【编者按】这篇散文以鱼子菜粉肠结这道家常菜为切入点,用质朴无华的语言勾勒出汝城的市井生活与人文温情, ...

       感谢美女老师的青睐。这道鱼子菜粉肠结,是汝城老灶上的光阴滋味。从田埂薄荷到井边洗肠,从母亲掌勺的火候到唇齿间的鲜辣,藏着烟火里的温情与岁月的韧劲。能以文载味,与读者共品这份本真,幸甚至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订阅| 关注 (32)

以打造“超一流的品牌社团”为社团的发展目标,以“为作者服务、为文字服务、为读者服务”为社团的发展理念
49今日 4030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