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1833|回复: 24

[散文随笔] 东湖岸边人|《武汉何以为“名城”?》系列散文之五

  [复制链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799

主题

2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9387
发表于 昨天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编者按:东湖岸边人以“港连四海,心纳百川”为眼,用阳逻港万吨巨轮、中欧班列与樱花大道上的留学生并置,完成武汉从漕运咽喉到国际枢纽的时空折叠;更以“知音文化”拆墙为桥,让12国居民共包粽子的笑声成为最软也最强的城市名片。文字挟江风而疾,却含樱花之韧,为“名城”之问写下开放、包容与生生不息的注脚。


五.png

  开篇:港连四海,心纳百川

  清晨七点的阳逻港,橙色的巨型起重机缓缓移动,将一个个印着不同国家标识的集装箱精准叠放,宛如在长江之滨搭建起一座座流动的“积木塔”。江水拍岸,汽笛低鸣,一艘悬挂着巴拿马国旗的货轮正缓缓驶入泊位。1400年前,这里是唐代漕运的重要中转站,江南的稻米、蜀地的布匹在此集散;如今,阳逻港已是长江中游首个亿吨级港口,中欧班列(武汉)从这里启程,将光谷的光纤、东风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运往中亚与欧洲,真正实现了“不靠海,却通江达海”。

  站在码头观景平台,老调度员周师傅指着电子航道图说:“武汉早已不止‘九省通衢’,现在万吨级货轮可直达南京以下,江海联运让这里成了国际物流的枢纽。”江风拂面,夹杂着柴油的微腥与不远处跨境电商产业园飘来的咖啡香——年轻创业者正为欧洲客户打包汉绣手工艺品,屏幕上的订单不断跳动。古今的贸易脉络在此交汇,武汉“名城”的开放基因,正以更辽阔、更智能的姿态生长。

  一、开放枢纽:从漕运码头到国际门户

  武汉的“通衢”基因,深植于《禹贡》“江汉朝宗于海”的古老记载。北宋以降,汉口镇便以“商船四集,货物辐辏”闻名天下;明清之际,“八大行”垄断长江中游贸易,晋商的驼铃、徽商的帆影、赣商的货栈,在汉口汇聚成“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的繁华图景。彼时,武汉是内陆的商业心脏,是南北货物流转的命脉所系。

  而今,这份“枢纽力”已跃升为全球化的物流网络。阳逻港开通“江海直达”航线,货轮经长江入东海,可直抵日韩与东南亚;中欧班列(武汉)自2012年首航以来,累计发运超8000列,通达欧亚20余国,成为中部地区唯一实现常态化、规模化运行的国际铁路通道。古代漕运年运量不过百万石,而今阳逻港年吞吐量突破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居全国内河港口前列——这不是简单的量变,而是城市能级的质变。

  在武汉国际陆港调度中心,巨幅电子屏上闪烁着实时班列轨迹:一列满载东风岚图新能源汽车的列车正穿行于哈萨克斯坦的辽阔草原;另一列载着德国博世汽车零部件的班列,即将抵达吴家山站。“以前是我们追着订单跑,现在是外商主动来武汉建仓。”陆港工作人员小吴笑着说。去年,武汉国际物流枢纽总收入突破200亿元,亚马逊、DHL等国际物流企业纷纷落户,武汉正从“中转站”蜕变为“目的地”。

  天河机场T3航站楼里,法国留学生安娜拖着行李箱,准备飞往巴黎。她在武汉攻读生物工程四年,手机相册里存满了户部巷的热干面、东湖的樱花、光谷实验室的显微镜画面。“武汉不像某些城市只有一种气质,”她说,“它有老码头的烟火气,有高校林立的书卷气,有光谷的科技感,更有国际都市的包容力。”如今,天河机场已开通国际及地区航线63条,年出入境旅客超百万,武汉不仅是货物的集散地,更是人才、技术与思想的交汇点。

  二、人文共生:从知音传说到多元家园

  古琴台畔,月湖如镜,倒映着飞檐翘角的亭台楼阁。72岁的退休教师刘爹爹坐在石凳上,带领一群孩子用楚语吟诵《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声音古朴悠远,仿佛穿越千年。每周六的“楚音读书会”,已成为社区的文化品牌。参与者有土生土长的武汉伢,有来自河南、湖南、四川的新市民,也有像安娜这样的外国留学生。他们用方言读诗,用普通话交流,最后齐声学唱湖北大鼓《知音曲》——“知音”不再只是伯牙子期的传说,而是一种城市精神:倾听差异,理解多元,共生共荣。

  这种“共生感”,在武汉的街巷里悄然生长。洪山区的“国际社区”里,居委会开设“汉语角”,老武汉人教外籍居民包粽子、做热干面;而来自韩国、尼日利亚、巴西的居民则带来本国料理,举办“世界风味节”。去年端午,12国居民共包粽子,韩国姑娘金敏淑用武汉话喊出“吃粽子咯”,笑声洒满社区广场。她说:“在武汉,我不是‘外国人’,我是‘新武汉人’。”——这句朴素的告白,正是城市包容力最动人的注脚。

  武汉的“知音文化”,早已超越传说,化为日常的温度。它体现在社区邻里的一句问候,体现在餐桌上的一道共享菜,体现在一场跨越国界的共庆活动中。而在这片土地上绵延400余年的汉剧,更是这种文化共生的活态见证。作为“京剧之母”,汉剧的西皮二黄、高亢唱腔深刻影响了国剧的形成,而今,它不仅在戏院里传唱,更走进校园、融入现代舞美,在创新中延续生命。武汉没有将传统封存于博物馆,而是让它在城市的血脉中呼吸。

  在武汉大学的樱花大道上,每年三月都上演着一场“樱花之约”:老校友携孙辈寻访青春足迹,汉服社学生轻步穿行花雨,外国游客在志愿者讲解中读懂“樱花与和平”的故事。,如今已繁衍成林,年年如约绽放,成为中日民间友好的象征。“樱花会谢,但友谊不会。”武大退休教授陈先生说。每年春天,日本友好城市代表团如期而至,带来的不仅是学术合作项目,更是对武汉“以文化人、以情聚人”品格的深深认同。

  三、精神底色:在激荡中坚守,在变革中生长

  武汉的“名城”之名,不仅在于其地理之便、人文之盛,更在于其精神之韧。

  这座城市,曾历经战火、洪水、疫情的淬炼。1938年,武汉会战的硝烟中,无数青年在街头朗诵艾青的《我爱这土地》;1998年抗洪,百万军民守堤护城,用血肉之躯挡住长江巨浪;2020年,疫情风暴中心,武汉人以“封城”之勇,为全国争取了宝贵时间。每一次灾难,都像一次灵魂的洗礼,让这座城市在伤痛中更加清醒,在沉默中更加坚定。

  正如战略导弹部队老前辈蓝曼同志在动荡年代所言:“机关情况复杂,多干活儿,少说话,与‘运动’有关的事不掺和。”——这不仅是生存智慧,更是一种沉静的力量:在纷繁中守住本心,在变革中坚守使命。武汉的精神,正是这种“实干、坚韧、不张扬”的集合。它不轻易言悲,也不盲目喧嚣,而是在沉默中积蓄,在危机中突围。

  这种精神,也体现在城市的创新基因中。从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开启中国近代工业先河;到今天的“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武汉正以科技重塑城市未来。光谷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攻关下一代芯片技术;汉口创意园区,青年创业者将楚文化元素融入数字设计。传统与现代,不是对立,而是对话;历史与未来,不是割裂,而是延续。

  结语:名城之“名”,在于生生不息

  武汉何以为“名城”?

  因为它曾是漕运的咽喉、商帮的汇聚、革命的策源地;

  因为它如今是物流的枢纽、人才的磁场、创新的试验场;

  更因为它始终以“知音”之心拥抱差异,以“江汉”之量容纳百川,以“樱花”之韧迎接每一次春天。

  “名城”之“名”,不在碑文,不在史册,而在码头工人的汗水里,在留学生眼中的光里,在每一个平凡武汉人日复一日的坚守里。

  武汉的“名”,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的序章——

  它不靠喧嚣定义自己,而以沉静的力量,

  在长江的波涛中,

  在时代的洪流里,

  生生不息,奔涌向前。

回复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493

帖子

641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416
发表于 昨天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这篇散文,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开阔的现实视野与温润的人文情怀,层层递进地诠释了武汉作为“名城”的深层基因。它不仅是一篇城市礼赞,更是一次对城市精神的深度勘探与诗意书写。全文结构严谨、意象丰沛、语言凝练而富有张力,在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物质与精神之间自如穿梭,堪称当代城市散文中的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该用户从未签到

541

主题

3万

帖子

27万

积分

副站长

行者无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4520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QQ
发表于 昨天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情深深雨蒙蒙 发表于 2025-10-25 20:06
这篇散文,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开阔的现实视野与温润的人文情怀,层层递进地诠释了武汉作为“名城”的深层基 ...

跟帖点赞。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北武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该用户从未签到

541

主题

3万

帖子

27万

积分

副站长

行者无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4520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QQ
发表于 昨天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期待东湖岸边人更多佳作,问候晚安。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北武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141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898
发表于 昨天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一篇兼具思想高度、文学美感与时代精神的优秀散文,值得被更多人阅读与铭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141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898
发表于 昨天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这是一曲献给城市的散文史诗。它用文字为武汉立传: 
传其形:港口、机场、班列、街巷;
传其神:开放、包容、坚韧、创新;
传其魂:在江河交汇处,生长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文明枢纽。
它告诉我们:武汉之所以为“名城”,不仅因其“通衢”之位,更因其“纳百川”之心。它是一座把历史背在肩上、把未来写在江上的城市,而这篇散文,正是对这座城最深情的礼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949

帖子

903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033
发表于 昨天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文章开篇即提出“武汉何以为‘名城’”这一宏大命题,却并未陷入空泛的歌功颂德,而是巧妙选取“港连四海,心纳百川”作为切入点,将“通衢”这一传统地理概念升华为一种开放、包容、联动世界的现代城市精神。
“名城”之“名”,不在高楼林立,而在其历史厚度、战略地位与人文温度的三位一体。作者精准把握住了这一点:阳逻港的集装箱是“流动的积木塔”,既是现代物流的具象,也是文明交汇的象征;而“不靠海,却通江达海”一句,既道出武汉独特的地理格局,更隐喻其突破局限、连接世界的雄心。这种从“物理通达”到“精神开放”的跃迁,使文章超越了一般城市宣传文本的浅层表达,抵达了文化哲思的层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8 14:18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698

    主题

    5万

    帖子

    21万

    积分

    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8158

    优秀管理

    发表于 昨天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武汉何以为“名城”?》系列散文的之五,我从不同维度探寻了武汉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作为“名城”的多重内涵。 文章开篇以阳逻港的繁忙景象为切入点,展现了武汉从古代漕运中转站到现代国际物流枢纽的巨大转变,彰显其开放包容、通江达海的特质。接下来,从人文共生的角度,讲述了“知音文化”在武汉生根发芽,演变为城市多元融合、和谐共生的精神内核。最后,回顾武汉历经的种种磨难,凸显其坚韧不拔、实干创新的精神底色。 我相信,这篇散文能让读者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武汉这座城市。它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如长江之水般生生不息,奔涌向前。欢迎各位读者跟随文章的笔触,一同领略武汉这座“名城”的独特风采。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该用户从未签到

    541

    主题

    3万

    帖子

    27万

    积分

    副站长

    行者无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4520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QQ
    发表于 半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编者按:东湖岸边人以“港连四海,心纳百川”为眼,用阳逻港万吨巨轮、中欧班列与樱花大道上的留学生并置,完成武汉从漕运咽喉到国际枢纽的时空折叠;更以“知音文化”拆墙为桥,让12国居民共包粽子的笑声成为最软也最强的城市名片。文字挟江风而疾,却含樱花之韧,为“名城”之问写下开放、包容与生生不息的注脚。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北武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该用户从未签到

    541

    主题

    3万

    帖子

    27万

    积分

    副站长

    行者无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4520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QQ
    发表于 半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东湖岸边人佳作,推荐逸友共赏。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北武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武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生活

    艺术生活

    订阅| 关注 (20)

    觅寻诗意的脚步踏过岁月长河,感受流淌在音符间的情感涟漪,线条与色彩交织出心灵的画卷,品味生活中每一刻的美好瞬间。
    74今日 6728主题

    论坛聚焦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