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有准备的秋收》是一篇充满泥土芬芳与生活智慧的乡土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鲜活的细节,描绘了一幅现代农村秋收的生动图景。文章以“准备”为线索,层层递进地展现了农民在丰收季节里的勤恳、智慧与温情,既有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又有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作者通过“三叔”这一典型形象,刻画了新时代农民的精明与朴实。从等待最佳收割时机的耐心,到提前检修机械的细致,再到应对突发天气的从容,三叔的每一步行动都彰显了“有备无患”的农耕智慧。文章巧妙地将“准备”这一主题贯穿始终——不仅是物质的准备(机械、粮仓、人力),更是心理的准备(面对天气变化的冷静)和情感的准备(家人协作、乡邻互助)。这种全方位的“准备”,最终让三叔一家在风雨中守住丰收的果实。 尤为感人的是文中对乡土人情的刻画。三婶的“十全十美”宴席、喜子的技术担当、父亲的老哥俩对饮谋划,乃至最后“兑粮”的温情插曲,无不体现中国农村特有的互助精神与道德底色。三叔用坏稻子养鱼鸭的“后手”,更是将传统经验与现代经营思维结合,展现了当代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灵活与韧性。 本文的语言鲜活生动,充满画面感。金黄的稻浪、轰鸣的收割机、雨夜抢收的紧张、月光下兑粮的暖意,构成了一幅动静相宜的乡村画卷。而“准备”与“意外”的交织,则赋予故事深刻的启示:无论是耕种还是人生,真正的丰收从不靠运气,而是源于脚踏实地的谋划与未雨绸缪的智慧。 在机械化农业日益普及的今天,这篇文章让我们重新思考“准备”的深意——它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周全,更是一种对土地的敬畏、对时令的尊重、对生活的郑重态度。读罢全文,仿佛能闻到稻谷的清香,触摸到农民掌心的老茧,感受到那片金黄背后沉甸甸的汗水与希望。 这是一篇献给土地与劳动者的赞歌,也是一堂关于“准备”的人生课。(一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