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尔罕 于 2025-10-4 07:57 编辑
编者按:此词以"辨艾蒿"为切入点,通过"叶长宽大""齿浅稀疏"等工笔刻画,展现艾草独特形态。下阕"肌含清冽"暗合《本草纲目》"纯阳之性"的医学认知,"随遇而安"则赋予其屈原《离骚》香草意象之外的生命韧性。全篇巧妙融合植物学特征与人文精神,既传承"艾叶辟邪"的端午民俗,又创新性提炼出"医者仁心"的现代隐喻——艾绒制灸的疗愈特性与诗人"看日升"的豁达襟怀形成时空呼应。词中"南北有"的地理跨度,暗合艾草从《诗经》"采艾"到现代印泥原料的文化流变,堪称咏物词中"形神兼备"的典范之作。
鹧鸪天•艾草
燃冰
艾草艾蒿辨不清,高低错落说分明。叶长宽大形飘逸,齿浅稀疏意漾倾。 南北有,夏秋兴,肌含清冽惹心萦。它偏河岸山坡上,随遇而安看日升。
注释:艾草又称冰台、遏草、灸草、医草、黄草、香艾、艾绒等,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原产中国,蒙古、俄罗斯和朝鲜、中亚、西亚多国和日本均有栽培。全草可入药,有温经、㾀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2025.10.04.乙巳八月十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