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3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
本帖最后由 清秋丽影 于 2025-9-25 09:08 编辑
这是一篇写得非常动人的散文,也像一坛老汤,文火慢炖,滋味一层层渗出来,最后连“非遗”这个词都被颠覆了原有的认知。文章最为精彩的是,没有一上来就唱高调,而是让一个“对非遗不以为然”的食客自己走进故事,用一口坛子、一块牛肉、一勺老汤,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六个字无形中所蕴含的真谛诠释的非常完美。最妙的是“老汤”这个意象——它既是味觉的核心,也是时间的隐喻:日复一日地“留旧添新”,不是封存,而是生长。非遗不是标本,而是这么一口“活着的坛子”。文章行云流水,娓娓动听,构思精巧,浑然一体,既给人柔情似水的温馨,也让人有垂涎欲滴之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