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46269|回复: 35

[文艺鉴赏] 东湖岸边人|烽火弦歌:一曲京韵里的家国春秋

  [复制链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777

主题

2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5615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海尔罕 于 2025-9-2 20:24 编辑

编者按:京韵一响,似钥匙旋开烽火旧锁。作者以骆玉笙之鼓板为脉,将北平硝烟与江城血火并置,细写母亲纳鞋、学子救护、兵工不眠,把宏大抗战拆进每寸民间纹理。末段灯火黄鹤,歌声仍炽,完成从历史到当下的接力。读来如江风携鼓,热泪与希望同鸣。


c9f6c86ab978f9deedabbd5de222a4c677c41da6.jpg

  夕阳将最后一缕金辉,斜斜泼在窗棂。纱窗滤过浮光微尘,于红木桌案织出斑驳碎影。手中青瓷杯里,碧螺春仍袅袅升烟,而楼下香樟树间,忽地飘来一段熟稔旋律——《重整河山待后生》。那沉郁顿挫的京韵大鼓,像一柄包浆温润的岁月钥匙,只轻轻一转,便“咔嗒”一声,撞开记忆深锁的重门。

  是1985年盛夏。老吊扇在天花板吱呀迴转,全家围坐那台14英寸莺歌黑白电视机前。《四世同堂》里的北平正硝烟弥漫,祁家悲欢尚未散场,骆玉笙先生穿云裂石的唱腔已破空而来。四十年,弹指而过。如今再度聆听,喉间哽咽的何止是沧桑?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情感共振——八十年前卢沟桥头的qiang声、武汉江面的汽笛呜咽,竟与此刻窗外蝉鸣、远处江汉关钟声,在耳畔交织,轰鸣成一曲深沉交响。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开篇八字,如重锤击心。每个字,都似有千钧力,在胸口砸下深深的印。我虽未亲历烽火年代,但儿时夏夜,外祖父摇着蒲扇讲述1938年的武汉,总让我霎时坠入那段暗黑岁月。那时的武汉,是战时首都,是全国抗战的中枢,更是日军“速战速决”美梦的绊脚石。为摧毁国人意志,日机终日盘旋江城上空。防空警报常与夕阳同坠,长江浮着未及掩埋的同胞,整座城市,被死亡的阴影紧紧裹挟。这惨烈景象,与歌词中“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形成残酷呼应。这首歌从不用口号煽情,而是以“慈母情”“身先去”般细腻笔触,将宏大国仇,拆解成每个普通人血脉里的痛与勇——是母亲缝进布鞋的半块银元,是青年奔赴战场时的蓦然回望,是市井百姓衣襟下藏着的救国粮。

  若细品其词,“起承转合”间,恰如一部微缩抗战史诗。“千里刀光影”,是泼墨写意的烽火全景——闭眼便是武汉会战时空,日机如鸦群蔽天,汉口里弄、武昌街巷连烧三日,烈焰染红江水;“月圆之夜人不归”,则以温柔意象反衬战火之酷,好似中秋江城桂花仍香,而曾经团聚赏月的庭院,只剩断壁残垣,再听不见孩童嬉笑;“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是史诗的温柔转笔,转向个体的生死离合。邻居万爹爹在世时,总摩挲母亲留下的旧布鞋喃喃往事:1938年,他报名参加游击队,母亲连夜纳鞋,塞入半块银元,怕儿路上饥,更在鞋底绣一朵小小白菊——那菊,针脚细密,是一个母亲不眠的牵念,是中国mu亲共有的“无声血”,沉默而坚韧地承纳家园之痛;至“为雪国耻身先去”,笔锋骤转,凌厉如刀,叫人想起武汉空战那些年轻飞行员:驾落后飞机殊死迎战,有的甚至未及张伞,便与敌人同归于尽,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二十出头。

  而骆玉笙先生的演唱,更将这首歌的灵魂推至极处。她以京韵大鼓的醇厚为基,却超越传统曲艺之限,让每个音符都成为历史的回响。唱“千里刀光影”时,低回喉音拖长腔,似引我们穿行于历史迷雾,一步步靠近战火年代;“仇恨燃九城”处,音调骤扬,如积压千万人怒火的火山轰然喷发,字字皆是切齿之痛;“月圆之夜人不归”转入低婉,绵长尾音里,藏了多少望月思乡的叹息、倚门盼归的焦灼?至末句“重整河山待后生”,音调层层递进如江涛叠浪,从平缓至激昂,终于在“后生”二字上戛然收束——余音袅袅间,完成从个人悲欢到民族气节的升华。仿佛看见,无数先辈立于历史烽烟里,将希望的火种郑重递予后人。

  这首歌奇妙处,更在于串联起北平与武汉两座城的记忆。老舍笔下小羊圈胡同的众生相——祁瑞宣的隐忍、钱默吟的抗争、韵梅的坚韧,何尝不是1938年武汉人民的缩影?那时的武汉,凝聚了来自全国的抗战力量:汉口“献金运动”中,乞丐将讨来的铜板用破布仔细包好,恭敬投入箱中;小贩放下生计,捐出一日所得;最终筹得黄金万两,是百姓从牙缝中省出的“精神长城”。武昌珞珈山上,武汉大学师生将教室改为临时医院,学生端水换药,教授执刀救人,日夜不休救治伤员。汉阳兵工厂里,机器昼夜轰鸣,工人啃窝头充饥,累倒又醒,第一件事仍是伸手取工具——他们知道,多产一弹一炮,前线就多一分希望。两座城,千里之隔,却共有一样的苦难与不屈,被同一首京韵紧紧相连。

  作为武汉人,这首歌总让我想起邻居张爹爹珍藏的老照片。那照片泛黄发脆,边角毛糙,画面中是1945年抗战胜利那日的中山大道:年轻的张爹爹身着洗白短褂,赤脚奔跑于满街“胜利纸”上,手中小国旗飞扬,脸上泪与笑在阳光下发亮。那一代人的青春,被战火烙下深痕,也在抗争中铸就民族的脊梁。如今我常去江滩散步,看晚霞染金黄鹤楼飞檐,江风拂面时更加明白:我们这代老人,既是历史的“后生”——是先辈以命守护的希望,也是今日“后生”的引路人。必须将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传下去,让孩子们知道:和平从来不是天赐之礼,而是一代代人“身先去”换来的遗产,由无数生命与鲜血浇灌成花。

  《重整河山待后生》的永恒魅力,从来不止于旋律动人,更在于它的精魂超越时代,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昔日,“为雪国耻身先去”是战壕中的呐喊、工厂里的号子,激励绝望中人寻找希望;如今,社区纪念活动中,孩子们以纯真童声合唱这首歌,仍让在场老人潸然泪下。因它承载的,是刻进民族骨血的精神:外侮来袭,有“身先去”的牺牲;艰难困苦中,有“重整河山”的信念。这种精神,曾在汶川地震的废墟上闪光——无数人徒手刨挖,寻找生命迹象;在抗疫一线升华——白衣为甲,社区坚守,普通人闭门共筑长城;在航天征程中延续——科研者隐姓埋名,让“嫦娥”探月、“祝融”巡火,将中国印记刻入浩瀚星空。正是它,支撑中华民族穿越磨难,屹立不倒。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日将至。近来江城街头国旗愈发鲜艳,十字路口宣传栏中,英雄相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有武汉空战捐躯的陈怀民,有组织抗日的赵一曼,也有默默支援前线的普通百姓。每次路过,总想起“仇恨燃九城”的警醒。然而,铭记历史,从来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正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那面弹孔累累的军旗,它静静陈列,诉说的不仅是战争之惨烈,更是和平之珍贵。我们这代人,有幸享得数十年和平光阴,更肩负传承使命——不可使先辈牺牲被遗忘,不可使和平果实被辜负。

  今日武汉,早非昔日疮痍之城。长江两岸高楼林立,光谷创新涌动,户部巷烟火气日日升腾,车水马龙间满是生机。但在昙华林老街深处、古琴台月湖之畔,《重整河山待后生》的旋律依然生生不息。年轻人以吉他弹唱,为古老京韵注入青春节奏;孩子们在学校汇演中以童声演绎,让红色记忆扎根幼小心灵。至今难忘去年国庆夜:江畔人潮涌动,当众人齐声高唱“重整河山待后生”时,对岸楼宇灯光秀蓦然亮起——“铭记历史,开创未来”八字灼灼于夜色之中。那一刻,身边老人红了眼眶,年轻人举起手机记录,孩童随旋律轻轻摇摆——先辈当年盼望的“重整河山”,正于我们手中渐次成真。

  暮色渐浓,楼下哼唱渐悄,江汉关钟声悠然传来,浑厚声响穿夜而过,与远处江涛交织。凭栏远眺,但见江城灯火璨若星河,黄鹤楼轮廓在夜色中愈显清晰。我深切感悟:这首传唱了数十年的歌从未远去,它早已融入中华民族血脉,成为我们共有的精神基因。作为一名历经沧桑的武汉老人,我深信:只要这种精神不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实现。后生可畏,来日可期。那支重整河山的接力棒,正于一代代人手中传递;而那穿越历史的京韵歌声,也必将在未来的岁月里,永远响彻中华大地。

回复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138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345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这篇文以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为线索,将武汉抗战记忆与和平年代的传承交织在一起。细腻的细节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共鸣令人动容,歌曲的旋律成为民族精神的永恒回响。欣赏佳作!

点评

谢谢老师沙发鼓励!问好!  发表于 前天 17:04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461

帖子

592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21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随着抗战胜利80周年和“大阅兵”的临近,有无以计数的诗歌、散文出现,感觉具有创新韵味的作品有限。而这篇散文,有点味道 !

点评

老师过誉了!谢谢鼓励!问好!  发表于 前天 17:04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461

帖子

592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21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这篇散文以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为情感纽带,勾连起跨越时空的家国记忆。作者以细腻笔触织就视听交响——从武汉夏日蝉鸣到历史烽火硝烟,从骆玉笙苍凉唱腔到外祖父的蒲扇往事,个体体验与民族创伤浑然交融。文中“微尘滤光”“青瓷升烟”等意象精致,而“布鞋银元”“飞行员残影”等细节更赋予历史以血肉温度。

散文巧妙穿梭于北平与武汉双城叙事,将曲艺精髓、抗战史诗与当代传承熔铸一炉,既见苍凉悲慨,更显坚韧希望。末章以江城夜景作结,灯火星河中完成从个人怀旧到民族精神的升华,彰显“重整河山”的永恒主题——历史并非沉寂过往,而是流淌于血脉、鸣响于当下的生生之力。

点评

谢谢老师抬爱鼓励!敬茶!  发表于 前天 17:05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935

帖子

878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782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读《烽火弦歌:一曲京韵里的家国春秋》有感
       这篇散文以《重整河山待后生》为情感与叙事的锚点,将个人记忆、城市变迁与民族历史巧妙编织,字里行间满是厚重的家国情怀与细腻的人文温度,读来令人心潮澎湃,回味悠长。
      文章开篇的场景描写极具画面感,“夕阳金辉泼洒窗棂”“青瓷杯里碧螺春袅袅升烟”,寥寥数笔便勾勒出静谧闲适的当下,却以突然飘来的京韵大鼓旋律打破宁静,瞬间将读者拉入跨越四十年的时光隧道。这种以 “声” 破 “静” 的写法,既自然又极具冲击力,为后文的情感铺陈埋下绝妙伏笔。
      作者对歌词的解读更是深入骨髓。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文字赏析,而是将 “千里刀光影” 与武汉会战的惨烈实景相连,把 “月圆之夜人不归” 与中秋佳节的团圆意象对比,让抽象的歌词化作可感的历史画面。尤其动人的是对细节的挖掘,邻居万爹爹母亲绣的白菊布鞋、张爹爹珍藏的抗战胜利老照片,这些小人物的故事如同历史长河里的微光,却让宏大的家国叙事有了细腻的情感支撑,让 “民族精神” 不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具象化为母亲的牵挂、青年的热血、百姓的坚守。
       文中对武汉这座城市的书写,更是让散文有了鲜明的地域底色与时代纵深。从 1938 年战火中的 “战时首都”,到如今长江两岸的高楼林立、光谷的创新涌动,作者用今昔对比,既展现了城市的涅槃重生,又凸显了《重整河山待后生》跨越时代的生命力。当年轻人力弹吉他演绎京韵、孩童用童声传唱经典,当国庆夜江畔众人齐唱时楼宇亮起 “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的灯光,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首歌曲的传承,更是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鲜活延续。
       更难得的是,文章跳出了 “忆苦思甜” 的单一叙事,提出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守护和平” 的深刻思考,让情感升华为理性的认知,格局瞬间开阔。结尾处,作者凭栏远眺江城夜色,将个人感悟与民族复兴的信念相融,“只要这种精神不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实现” 的感慨,既呼应开篇的京韵旋律,又赋予文章更长久的精神力量。
       整篇散文语言优美凝练,兼具文学性与思想性,如同一曲舒缓却有力的乐章,于京韵悠扬中带领读者触摸民族的精神脉络,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里,读懂家国春秋的重量与希望。

点评

谢谢老师特别关注鼓励!向您学习!  发表于 前天 17:05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湖南
来自- 湖南

该用户从未签到

536

主题

2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站长

行者无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65082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QQ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
放得下 发表于 2025-9-2 11:32
这篇文以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为线索,将武汉抗战记忆与和平年代的传承交织在一起。细腻的细节描写与 ...

跟帖点赞。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南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南

来自- 湖南
来自- 湖南

该用户从未签到

536

主题

2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站长

行者无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65082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QQ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
期待更多佳作,顺颂秋祺。

点评

谢谢海站鼓励!问好!  发表于 前天 17:06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南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南

来自- 湖南
来自- 湖南

该用户从未签到

536

主题

2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站长

行者无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65082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QQ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
编者按:京韵一响,似钥匙旋开烽火旧锁。作者以骆玉笙之鼓板为脉,将北平硝烟与江城血火并置,细写母亲纳鞋、学子救护、兵工不眠,把宏大抗战拆进每寸民间纹理。末段灯火黄鹤,歌声仍炽,完成从历史到当下的接力。读来如江风携鼓,热泪与希望同鸣。

点评

谢谢海站抬爱鼓励!敬茶,恭祝秋祺!  发表于 前天 17:06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南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南

来自- 湖南
来自- 湖南

该用户从未签到

536

主题

2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站长

行者无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65082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QQ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
东湖岸边人佳作,推荐逸友共赏。

点评

谢谢海站推荐鼓励!请多指导!  发表于 前天 17:06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南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南

来自- 湖南
来自- 湖南

该用户从未签到

536

主题

2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站长

行者无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65082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QQ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
夕阳将最后一缕金辉,斜斜泼在窗棂。纱窗滤过浮光微尘,于红木桌案织出斑驳碎影。

点评

谢谢海站提读鼓励!敬茶!问好!  发表于 前天 17:07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南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生活

艺术生活

订阅| 关注 (20)

觅寻诗意的脚步踏过岁月长河,感受流淌在音符间的情感涟漪,线条与色彩交织出心灵的画卷,品味生活中每一刻的美好瞬间。
0今日 6596主题

论坛聚焦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