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3250|回复: 9

[散文随笔] 东湖岸边人|绿海澄心:百里杜鹃的夏日沉思录

  [复制链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769

主题

2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4243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海尔罕 于 2025-8-24 14:56 编辑

编者按:武汉师友盛夏入黔,无花之季探百里杜鹃,借千峰凝翠、云台天籁、古道蹄痕,将教育襟怀与生命沉思交织成篇。文字清峻,情理互映,写大木亦写幽花,写盛衰亦写日常。褪去春红,更显风骨;澄心绿海,照见师魂。推荐阅读,共品自然这部立体《诗经》。


绿海澄心:百里杜鹃的夏日沉思录
东湖岸边人 


1.jpg

  车驶入黔西北腹地,武汉的暑气已恍如隔世。2025年7月26日,我们五位武汉教育工作者——夫人与我相携半生,女儿慧心兰质,大姐沉稳如故,黄老师笑语嫣然——踏上了这场寻绿之旅。西门石匾上“百里杜鹃”四字在晨光中温润如玉,笔锋间似有暗香浮动。它仿佛在说:这里的故事,从来不只属于春天。

【千峰凝翠见风骨】


  行走在渐次升高的樟子松与冷杉混生步道,如步入一座绿色圣殿。阳光穿过枝叶的穹顶,在青石板上洒下流动的光斑。空气中浮动着松脂与腐叶的清苦气息,是被风带来的,也是被时间酝酿的。

  马缨杜鹃舒展虬枝,叶片在逆光中显出玉一般的质地。叶脉突起,如老人手背上的青筋,静默诉说岁月的坚韧。露珠杜鹃的树冠如张开的绿罗伞,新枝谦逊垂地,像是聆听大地的低语。迷人杜鹃婀娜,银叶杜鹃闪烁微光——风一来,整座山都似乎轻轻晃动。

  最令人动容的是百年古杜鹃。树皮皴裂如甲骨文,每一道裂纹都是与风霜的对话。枝干虽不再挺拔,却以扭曲之姿向天空伸展,宛若天然的生命雕塑。它们让我想起孔子之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此刻无花,反而更见本质。

  虬枝盘错之间,仿若八大山人的写意笔墨,浓淡干湿皆在无意之间。这是“删繁就简三秋树”的留白艺术,是生命自己的极简哲学。

【云台天籁听玄音】


  登临揽月台,山风陡然清冽,送来阵阵松涛。远处山峦似青螺叠翠,云雾蒸腾幻化,聚如棉絮,散若轻烟——俨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在眼前流动。

  女儿轻声吟诵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夫人指着岩间斜出的杜鹃枝笑道:“这岂不是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只是少了几分清瘦,多了些许憨拙。”

  鸟鸣自深涧传来。画眉鸟清啭如珠玉落盘,杜鹃鸟“不如归去”的啼声悠长缠绕,合成山间的天然乐章。黄老师推了推眼镜说:“这里的杜鹃鸟仍承袭‘啼血成花’的古传说——科学说羽色来自浆果,但传说又何尝不是人与自然的美妙合鸣?教书也一样,既要讲定理,也要守诗意。”

  忽然,彝家少女的山歌自远处飘来。声如清泉击石,三分野性,七分清亮,与松涛、鸟鸣交织成韵。山风转向,歌声忽远忽近。再也分不清哪是天然、哪是人为——只觉得身心被洗涤得通透轻盈。
2.jpeg

【花魂幽梦忆芳华】


  在胸径27厘米的杜鹃王树下小憩,树影婆娑。闭上眼,仿佛能看见春日花潮:马缨杜鹃如烈火焚天,大白杜鹃似云瀑泻地,水红杜鹃若朝霞染谷,露珠杜鹃如明珠散落,团花杜鹃像锦绣铺展。

  不禁想起白居易“花中此物是西施”之赞。更动人的是彝家传说:索玛蔚为护族人,化身成树,决绝而浪漫。于是咂酒敬花神,歌谣寄深情,每一朵杜鹃,都承载跨越时空的情感。

  松尾芭蕉的《奥之细道》中的诗句在耳畔回响:“杜鹃啊,正啼叫在,斜阳里的山麓。......”东西对杜鹃的审美在此交汇——一者以花明志,一者以声传情,皆道出生命的热烈与怅惘。

  喜爱摄影的大姐举起相机问道:“你们可注意到杜鹃的雌蕊总是微微低垂?像不像谦逊的求知者?”我们凑近看,果然如此——花柱自然弯曲,如向大地行礼。在有心人眼中,万物皆可成诗。

【古道沧桑印初心】


  脚踏奢香古道的青石,步伐落下,似惊起细碎回声,与六百年前的马蹄声隔空相会。这位明代彝族女政治家以胆识开凿的不只是商路,更是文明之桥。石板上深深的蹄印,如历史密码,令人想起《史记》中“车同轨、书同文”的大一统智慧,如何在此落地生根。

  黄老师指向不远处的红军阻击战纪念碑。碑体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从奢香‘开九驿以通中原’,到红军‘苟利国家生死以’——这片土地始终见证为生民立命的赤诚。”我们在一处烽火台遗址驻足。墙体斑驳,却有蕨类自石缝探出羽叶,嫩绿与苍灰相映,宛若历史在现实中温柔延伸。

  夫人轻抚石上模糊的彝文刻痕,说道:“就像我们的学生,终将带着所学,在各处发出新芽。”夕阳西下,古道染金,远山如黛。眼前景致恍如《徐霞客游记》中“峰峦叠翠,古木参天”的再现,仿若见那位行者拄杖而来,于山水间丈量文明的尺度。

【幽花细草皆文章】


  下山途中,星星点点的野花在阳光下焕发光彩。它们不如杜鹃高大,却以集群的姿态铺展出另一种繁华。深蓝桔梗如钟盏,似敲响生命的警醒;明黄千里光组成光的河流,炽烈如梵高燃烧的向日葵;绛紫地丁在岩隙中绽出虹彩,洁白三叶草花如繁星落地——每一朵,都有自身的姿态。

  女儿蹲身轻触花瓣,绒毛沾上她指尖的温度:“它们不像杜鹃声势浩大,却自有存在的庄严。”此话令我心头微动。教育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未必培育出惊天动地的“栋梁”,但若每颗心都能找到自己的开花方式,在适合的土壤绽放,便是教育者最深的欣慰。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在此浮现——这山野,岂不正是最生动的课堂?高大杜鹃自有其卓越,低矮野花亦有其昂然。松涛是教诲,山泉是答疑,连风过林梢,都在诉说“因材施教”的真谛。

【归途悟得天地心】


  离别时回望绿海,层峦叠嶂间绿意如潮。忽然明白这趟旅程的真意:杜鹃以一月燃烧,却用十一个月积蓄。恰如人生,既需绽放的高光,更要沉淀的日常。那些平凡的绿树、野花、古道,都在诉说同一真理——最高级的生命,能在绚烂与平淡间自在流转,春如火焰,夏似深潭。

  这令我想起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眼前百里杜鹃,不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第三境?褪去繁华,反而显露本真的圆满。

  车行渐远,山化青黛,窗外的绿意却沉淀心里。我们相约花期再访,但心中明澈:此刻所悟,或许比花海更珍贵。正如彝族经书所言:“索玛花开美在外,索玛叶茂美在内。”教育真谛与生命智慧,本就藏于这盛衰荣枯的自然密码之中。

  忽忆杜甫“造化钟神秀”之句——这百里杜鹃,不正是造化赐予我们的一部立体《诗经》?既有“灼灼其华”的绚烂,也有“如切如磋”的坚韧,待每一个有心人细细品读。
3.jpg

回复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447

帖子

569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92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描写细腻,情思缜密,意境幽美,一篇难得佳作!

点评

谢谢老师沙发鼓励!问好!  发表于 3 小时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447

帖子

569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92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这篇散文超越了寻常游记,自然写作与人文沉思的优雅合鸣,成为一部融合自然观察、文化溯源与教育哲思的“沉思录”。作者以杜鹃为媒介,穿梭于草木、历史、诗画与教育之间,既展现了黔西北山水的灵性,亦传递了东方美学中“物我合一”的观照方式。其最可贵处在于:于喧嚣时代仍能沉心聆听自然、于平凡景物中叩问生命本质,这恰是散文最珍贵的传统——“载道”而不失“性情”。必须大赞!

点评

谢谢老师抬爱鼓励!请多指导!  发表于 3 小时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该用户从未签到

534

主题

2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站长

行者无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62716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QQ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情深深雨蒙蒙 发表于 2025-8-24 13:52
这篇散文超越了寻常游记,自然写作与人文沉思的优雅合鸣,成为一部融合自然观察、文化溯源与教育哲思的“沉 ...

跟帖点赞。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北武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该用户从未签到

534

主题

2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站长

行者无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62716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QQ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期待东湖岸边人更多佳作,顺颂秋祺。

点评

谢谢海站鼓励!敬茶!问好!  发表于 3 小时前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北武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1919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0468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又是一篇令人陶醉的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1919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0468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DS点评:这篇题为《绿海澄心:百里杜鹃的夏日沉思录》的散文,是一篇融合了自然观察、人文思考与教育情怀的精致之作。

一、结构与节奏:以游踪为线,以哲思为珠
文章采用经典游记散文的“移步换景”结构,从入山、登山、观树、听音、怀古到归途,脉络清晰且富有节奏感。每个小节标题(如“千峰凝翠见风骨”“云台天籁听玄音”)均以四字短语+双字点题的形式呈现,既工整又富有诗意,暗示了内容的核心取向。这种结构不仅引导读者跟随作者的视线与脚步,更在空间转换中自然植入时间维度(历史、传说、四季轮回),形成立体而深沉的叙事场域。

二、语言风格:典雅凝练,文白相生
作者的语言功底深厚,词汇丰富且运用精准。如“虬枝盘错”“皴裂如甲骨文”“清苦气息”等词语,既具古典韵味,又贴合现代审美。文中多处化用古诗文(王维、杜甫、白居易、松尾芭蕉等)及典故(奢香古道、彝族传说),并非简单堆砌,而是与场景、对话自然融合,增强了文化厚度。
尤为难得的是,文言句式与白话叙述交织流畅,无生硬之感,例如:“它仿佛在说:这里的故事,从来不只属于春天”——过渡自然,古今对话感强烈。

三、意象营造:自然与人文的双重交响
文章的核心意象是“杜鹃”,但作者巧妙拓展其象征意义:
作为植物:杜鹃在不同季节(春之花、夏之叶)、不同品种(马缨、露珠、银叶)的形态被细腻刻画,突出其生命力的坚韧与多元。
作为文化符号:联系彝族传说(索玛蔚)、东方审美(中日诗歌)、教育隐喻(雌蕊低垂如求知者),赋予杜鹃超越自然的文化承载。
作为哲学喻体:以“花叶交替”喻人生绚烂与平淡的平衡,以“古树虬枝”喻岁月沉淀的智慧,最终升华为教育理念与生命境界的思考。

四、思想深度:教育者的自然悟道
作为教育工作者,作者团队在山水间始终保持着职业敏感与人文关怀。文中多次将自然现象与教育理念相映照:
黄老师提出“既要讲定理,也要守诗意”;
夫人以“学生如蕨类在各处发新芽”作比;
女儿发现野花“自有存在的庄严”;
结尾点明“因材施教”“生活即教育”的真谛。
这些思考并非说教,而是从具体景物中自然生发,体现了“格物致知”的传统智慧与现代教育观的融合。

五、细微处的匠心
对话设计:同行者的言语各具性格(女儿灵秀、夫人温婉、黄老师睿智、大姐沉静),使叙事更具现场感与层次感。
感官调动:视觉(光斑、叶脉、羽色)、听觉(鸟鸣、山歌、松涛)、嗅觉(松脂、腐叶)等多维度描写,营造沉浸式体验。
细节捕捉:如“雌蕊低垂”“蕨类探出石缝”“蹄印如历史密码”等微观观察,展现作者对自然与历史的敬畏之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生活

艺术生活

订阅| 关注 (20)

觅寻诗意的脚步踏过岁月长河,感受流淌在音符间的情感涟漪,线条与色彩交织出心灵的画卷,品味生活中每一刻的美好瞬间。
72今日 6551主题

论坛聚焦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