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2463|回复: 5

[随笔] 觉醒

    [复制链接]
来自- 山西吕梁
来自- 山西吕梁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2-24 15:49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202

    主题

    3364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560

    热心会员11月逸飞之星12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昨天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西吕梁
    本帖最后由 诗酒年华 于 2025-8-23 16:32 编辑

                                                         觉醒

       五六两月在运城小住时,参加过三次颖彤组织的读书会。每次推介一本书。其中一本叫《家庭的觉醒》作者系印度籍沙法丽·莎芭瑞,曾获得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莎芭瑞俨然一位通透的育儿向导,洋洋洒洒如数家珍,抽丝剥茧释疑解惑,罗列出一大串具体的觉醒条款。
       梳理全书脉络,大致也能清楚作者的良苦用心,于是,便在听课笔记的基础上,归纳出四个觉醒:
       认知觉醒,接受真实的孩子,而非理想中的孩子。觉醒先得抛弃想当然的自以为是。孩子是鲜活独立的个体存在,不是千人一面的复制品。要学会接纳孩子的全部。欣赏喜欢孩子的优点,是父母的天性本能;而接受并修正孩子的缺点,才是合格父母的能力体现。无须用完美无缺的标准看待孩子,唯有正视孩子需求,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方能步入健康成长之轨道。
       行为觉醒,与孩子一起成长。父母的社会阅历与知识经验要比孩子丰富许多,从而有义务与资格教养孩子;但绝非为人父母,就自然而然能具备相应能力。因此,在教养孩子的同时,要特别注重自我成长。比如与孩子沟通:尽量减少八卦、打听、质问与评判等许多无效做法,尽量感知孩子未说出口的心声,给孩子以探索空间。切忌以保护为名剥夺孩子的选择权。孩子需要在尝试中成长,允许失败与犯错,并用欣赏而非指责的态度,鼓励孩子去寻觅柳暗花明又一村。
       心灵觉醒,抛弃恐惧焦虑情绪,回归内在自信力量。父母内心深处,或多或少都隐藏着一些担心,单怕孩子以后不成器没出息。觉醒的关键,是承认这些情绪只属于自己,而非孩子行为所致,切不可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从恨铁不成钢转为积极投入当下,放下必须成功的执念,专注于与其共度的每个瞬间。当父母享受当下的陪伴,孩子也会感受到被接纳的力量,更愿意与父母建立联结。
       关系觉醒,把对阵战场变成通力合作。首先知晓,平等与真诚,才是有效交流的核心所在。停止用权威压制孩子,把你必须听我的换成我们一起商量。合作性的谈判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更愿意主动承担责任。其次,做好榜样,而非命令者。孩子更多是通过观察而非说教学习。父母若自己情绪稳定热爱生活,孩子自然会模仿这些品质,亲子关系也会从“要求”变为“互相滋养”。
       不经意间,时间便过去了几个月。一天,与孙女小重孙视频通话完毕,已经好一阵子,眼前依然闪跃着视频时的画面。除却小重孙那稚嫩可亲的脸庞,更多的则是孙女那略带疲惫的倦容。难免心疼不止。随即就萌发出把这四个觉醒分享给她的念头。
       然再度品读时,却感到好一阵的羞涩汗颜。这算什么觉醒呢?乍看头头是道条条有理,实则花里胡哨没多少适用价值。冷静思忖,这四个所谓觉醒,仅在粗略梳理听课笔记的基础上仓促而成,难怪这么平平不堪。紧接着,便又莫名其妙冒出两个新的不太靠谱的觉醒。
       一是读书的觉醒。开卷有益博览群书,固然没错;但独立思考批判取舍,尤其不可或缺。不求甚解囫囵吞枣,不假思索照单全收,任由众多说教协裹绑架着踉跄游曳,则会走向反面贻笑大方的。
       读书有点像到琳琅满目的商店购物,主要是奔着自个所需而去的。有时没找到自己心仪的东西,还得再到别的商店去寻找。即便没有空跑,也只能购得合适的一件或几件。而那太多没被选中的,也许对别的顾客有用,也许会一直滞留于货架上,变成一种摆设陪衬。这种比较挑选最终成交的过程,移植到读书上,便是融会贯通、取舍升华与为我所用的过程。
       如此比喻,既非一时冲动信口雌黄,更非实用主义断章取义。因为读书之目的,就是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把一大堆自己没用的东西抱回家,岂不是白白浪费资源与精力吗?
       二是觉醒的觉醒。究竟何为觉醒?以前真还没仔细探究过。其初始本意,应该是指从睡眠中清醒过来的状态,即从杂乱无章稀里糊涂的睡梦中清醒过来,去面对错综复杂无法回避的现实生活。而如今人们津津乐道的觉醒,似乎早已破茧成蝶翩翩起舞,演化出诸多新的内涵寓意。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内核依旧是初始的本意。难道不是吗?千姿百态形形色色的各种醒悟或觉悟,哪个不是冲出误区,懵懂变清醒,无序成有序,被动化主动,从而回归到正确途径上的呢?
       想到这里,既欣慰无比,又苦笑不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还得精心静气再来一番实实在在的觉醒,方能悟到觉醒之真谛。
    的确,具体梳理,仅仅只是准备阶段。而从咀嚼揣摸中获得灵感,才是升华智慧的开始。苦思冥想中,眼前忽然一亮,那么多具体的觉醒,其实完全可以用爱心与理智去囊括。爱是基础、底色,更是原始动力;而理智则是方向、途径,更是方法技巧。     
       为人父母,没有哪个不爱自己孩子的。尤其隔辈亲,简直能把爱心演绎到无可复加的极致。但用理智衡量筛选,便发现诸多爱心中,有些并非爱的本真。比如溺爱,只能把孩子娇惯成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见不得世面。少时不主动吃苦,长大后多半会被动受苦的。再比如恨铁不成钢的揠苗助长,或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或简单粗暴指责打骂,都将南辕北辙事与愿违,既会搞僵亲情关系,还会造成心理阴影,没准就可能毁掉孩子一生。因此,用理智净化爱心,使其回归本真,才是觉醒的第一要务。
       同时必须明白,理智是理性与智慧的结晶,既非程序化的机器人,又非单一功能的检测仪;也唯有融入爱心之中,方能得心应手,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正确的做法,既坚持既定方向,又注意方式方法;既严守原则,又灵活变通;既大事清楚,又小事糊涂。人世间从来没有什么孤立纯粹的理智。即便有,也是个不可理喻的怪物。试想,成天与一个冷酷无情的所谓理智者生活在一起,将是多么恐bu的场景。教养孩子的好些做法,原本无所谓对与错。路径各异,殊途同归。倘若硬要弄个是非曲直出来,那便是钻牛角尖自寻烦恼了。
       如此这般的轮番觉醒,真该打住了。想着,把这些心路历程发过去,总该对孙女有所借鉴启迪吧。
       (2025年8月21日于太原)
    回复 来自- 山西吕梁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西吕梁

    来自- 山西吕梁
    来自- 山西吕梁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2-24 15:49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202

    主题

    3364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560

    热心会员11月逸飞之星12月逸飞之星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吕梁
    一孔之见的随笔,请大家批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山西吕梁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西吕梁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9

    主题

    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6757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10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细品中。
    黄皮人
    回复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来自- 安徽淮南
    来自- 安徽淮南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主题

    208

    帖子

    1889

    积分

    右首版

    Rank: 6Rank: 6

    积分
    1889
    发表于 9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淮南
    老师在运城参加读书会接触《家庭的觉醒》一书后,归纳出认知、行为、心灵、关系四大亲子觉醒;后因心疼带娃疲惫的孙女想分享,却反思出此前归纳不够实用,进而补充“读书的觉醒”,即读书需独立思考、学以致用与“觉醒的觉醒”,即觉醒核心是从混沌到清醒。最终领悟到所有觉醒可归结为“用理智净化爱心”,并希望以此给孙女启发。
    此文貌似是给其孙女的,作为过来人,我认为此文其实也是给天下所有做父母的,他是从书本理论到自我反思再到核心提炼,层层递进,既体现对亲子教育的深度思考,也展现了“觉醒”本身的动态过程,真实且有温度。更值得一提的是,此文的意义在于,他摒弃教条化说教,尤其“读书需取舍”“理智与爱心结合”的观点,打破了育儿理论的刻板印象,对现实中的家长具有切实的借鉴意义。读来感觉不是一般的“觉醒”,简直就是醍醐灌顶!
    一篇发人深省的精品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安徽淮南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安徽淮南

    来自- 山西长治
    来自- 山西长治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主题

    67

    帖子

    7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47
    发表于 5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长治
    觉醒之后的觉醒,就是上面老师所说的,是醍醐灌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山西长治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西长治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6

    帖子

    4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8
    发表于 2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战友吴润涛随笔“觉醒”其中对“读书”与“觉醒”的剖析,精准戳中当下常见的认知误区,读来令人警醒。
    关于“读书的觉醒”,文中将读书比作购物的比喻十分精妙。它打破了“读得越多越好”的固有认知,点明读书不是盲目囤积知识,而是带着需求筛选、带着思考吸收的过程。现实中,不少人沉迷“读书量”却忽视“吸收率”,囫囵吞枣后仍无所得,这正印证了“独立思考、取舍升华”的重要性——读书的终极意义,从来不是装满知识,而是为我所用、指导实践。
      而“觉醒的觉醒”更显深刻。它将“觉醒”的内核拉回“从混沌到清醒”的本质,提醒我们不被泛滥的“觉醒”概念裹挟。无论是认知升级还是自我突破,真正的觉醒始终是跳出误区、主动掌控方向的过程。这段文字,却像一面镜子,照见读书与成长中该有的理性与清醒,引人反思如何更高效地读书、更真切地觉醒。
             蒋新来2025.8.24于北京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订阅| 关注 (56)

    左岸飞花,右岸白马,夹岸流逝的情话,只道相思无涯。抬头望,青鸟与鱼,定格成画;扣心问,人生苦短,何必言他!
    17今日 7424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