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2483|回复: 6

[散文] 石髓金声:织金洞的永恒教坛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该用户从未签到

766

主题

2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3722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湖北武汉
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5-8-16 17:22 编辑

1.png  
      【编者按】这是一篇赏心悦目、意境优美、立意深远的游记。作者以一位退休教师的视角,详尽描绘了游览贵州织金洞的经历,并巧妙地将洞内的地质奇观与自己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了织金洞“永恒教坛”的深刻内涵。文章的核心在于“织金”二字的双重解读:一方面,它指织金洞本身,是大自然以亿万年时光为梭、以水与岩为经纬,精心“织”就的地质瑰宝,其“金”在于时光沉淀的精华与天地馈赠的奇观;另一方面,它象征着教育事业,教师如同洞中的水滴,以恒久的耐心与无私的奉献,在学生心田“织”就知识、品德与希望,其“金”,在于启迪心智、塑造灵魂、成就人生的无价之功。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丰富的联想,将洞内的景物——如“双狮迎宾”的石笋比作校门口守护学子的老槐树,“婆媳情深”的造型联想到人间至情,“霸王盔”的形成过程引申到教师“润物细无声”的坚守与“功在不舍”的精神,“凌霄殿”的磅礴气象视为宏大的“宇宙课堂”,“银雨树”的缓慢生长类比对“顽石”般学生的耐心雕琢,赋予了教育的象征意义。最终,作者感悟到织金洞不仅是地质奇观,更是一座“由时光亲授的永恒教坛”,它无声地阐释着“以柔克刚”、“坚守积淀”、“微渺成就伟大”的哲理,而这正是教育事业的真谛。作者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完美融合,情感真挚,文辞典雅,引人深思,值得品味,倾力推荐共赏!【编辑:天龙】

  黔地七月,晨雾未散。山风裹着松针的清冽与泥土的温润,在鼻尖氤氲。那是一首朦胧序曲。我,一位退休教师,同是教师的妻,以及尚在杏坛耕耘的女儿,随旅友停在织金洞口。那入口,嵌在青山的褶皱里,吞吐着凉意。这,可是大地沉静的呼吸?
  崖壁上,启功先生题写的“织金洞”三字,笔锋遒劲,宛如岁月雕凿的印鉴,引人遐思。这幽邃地宫,究竟藏的是地质的金玉琳琅,还是时光以亿万年心血织就的锦绣华章?原来,一座永恒的教坛,竟深藏于此。
  甫一踏入,溽暑顿消。碳酸钙的清涩,混合着亘古的湿凉,扑面而来,涤荡着肺腑。最先迎迓我们的,是“双狮迎宾”。两座石笋,默然伫立。雄狮凛然,鬃毛如刀劈斧削;幼狮憨拙,眉眼似含星辉。幽光在钟乳的肌理间流转,苔藓为它们古老的身躯缀上点点生机。
  数百万寒暑啊!地壳抬升,岩层褶皱,洪荒剧变,它们见证着,它们屹立着,以守护者的姿态,威仪不减。这石狮,多么像校门那棵老槐啊!春吐新绿,冬承琼瑶,沉默而坚定。一代代稚嫩的身影,被它们迎送,无声的岁月故事,深深镌刻进年轮的密纹,也刻进我的心房。
  前行数步,“婆媳情深”让我们驻足。左首石笋高大,顶部微倾,可是慈蔼的长者在俯身倾听?右侧石柱秀颀,依偎其侧,宛如在低语倾诉。石面水珠凝结,如含情的眼眸,在灯影下流转着温润的光泽。
  亿万年地质的偶然与必然,在黑暗中竟孕育出这般不离不弃的景象!这无声的依偎,穿透了时光。旧邻那对婆媳的身影,瞬间浮现在眼前。寒夜,婆婆将被窝焐热儿媳的棉衣;归来,儿媳必奉上一碗滚烫的羹汤;膝痛时,儿媳的双手便是最熨帖的良药;铁皮盒里,婆婆永远藏着儿媳偏爱的零嘴儿……人间至情,何需言语喧哗?恰似眼前这石笋,在恒久的静默中,沉淀出生命最本真的暖意与依靠。
  “霸王盔”前,人群屏息惊叹。十四米高的金黄钟乳,顶盔缨怒张,身甲胄层叠,底座雄浑如磐。每一道纹理,皆是水滴亿万次深情吻痕的结晶。看那圈盔沿垂幔,薄如蝉翼,却坚逾精钢,远古战场的凛凛余威,似仍在萦绕。

4.jpg

  讲解员说,它的形塑约五十万年。早期疾速滴水,织就下部宽硕的帽盔;后期水缓丝长,凝成上部细挺的缨qiang。亿万载光阴的沉淀啊!这不正是讲台上那份“润物细无声”的坚守吗?教师,何尝不像这洞中水滴?日复一日,粉笔为梭,在黑板上编织知识的经纬;红笔为犁,在作业里耕耘心灵的田畴;孤灯长夜,梳理着思维的藤蔓。平凡的涓滴汇聚,终将在懵懂的心田,铸起精神的甲胄,塑成灵魂的脊梁。“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孔子箴言,穿越时空,在此回响。功在不舍——渺小成就伟大的坚韧,原是贯通自然与人文的永恒大道。
  石屏风后,“凌霄殿”气象磅礴,令人心魄震荡。五千方的穹窿下,数十擎天巨柱拔地而起。最高的“攀天柱”,刺破四十米的幽暗,柱身的纵纹,是时光刀笔刻下的不朽史诗。洞顶垂落的七彩石幔,在冷光映照下,流泻着珍珠般的柔辉;散落的石花,宛若凝固的星雨,将殿堂装点成梦幻天宫。
  中央的瑶池,石莲静卧,倒映着穹顶的斑斓。立于这宏阔的“殿堂”,只闻自身呼吸与水滴落玉盘的清响交织。这难道不是鸿蒙初开的宇宙课堂?这巍峨的石柱,以亿万年的存在,无声讲授着碳酸钙沉淀的化学诗篇,板块运动的物理法则。方寸天地间,本就是一部镌刻岩层、呼吸水滴的《自然通鉴》!“比起实验室模型,这才是地质圣殿!”妻轻声喟叹,眼中闪着光。
  “爸,看那‘银雨树’!”女儿低唤着。循声望去,十七米高的乳白石笋卓然挺立,通身披垂万千纤细石丝,丝尖水珠晶莹,在幽光中流泻着碎银般的清辉。“地球之花”,五百年方增高一厘米,在永恒的黑暗中,竟绽放出如此空灵璀璨的生命华彩!五十六圈致密的年轮,深锁着第四纪冰川期的古老密码。
  此景,蓦然点亮记忆深处一个身影——小宇。那个数学成绩总在及格线外徘徊的男孩,发卷时他总是低头紧抠手指,他曾被贴上“顽石”的标签?但老师们未曾放弃。课后梳理根基,竟发现他异禀的空间想象力!从几何图式悄然引导,三年的磨砺,他在全市科技大赛中获奖。那些内在的光华,不也需要悠长的时光去唤醒、去雕琢吗?真正的教育,应如这洞中水滴,无言包容,恒久耐心,浸润每一颗独特的种子,静待其破土,绽放独一无二的生命光芒。“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的古训,于幽暗中愈发清晰。
  “擎天一线”!一束天光,自百米高的穹顶裂隙倾泻而下,在地面投下摇曳生辉的光之甬道。直径盈尺的石柱,如刺破黑暗的时光之剑,柱身叠叠纹理,铭刻着十五万年的沧桑。我们循光前行,这可是知识铺就的阶梯?每一步,都在度量光阴的深邃。

2.jpg

  途经“三级华盖”,妻莞尔一笑:“瞧,像不像基础、高等与终身教育的三重境界?”三座逐级升腾的巨大石盾,边缘弧形水痕完美,均衡渗流的裂隙水,记录着缓慢而坚定的生长。基础教育,是磐石之基,奠定人生的宽度与厚度;高等教育,如凌云之翼,拓展视野的高度与深度;终身教育,似不息之泉,滋养灵魂的丰盈与常新。同行的黄老师,在“古榕争辉”前凝眸,盘根错节的石幔,虬枝挺拔,华盖葱茏。“像我的最后一届弟子啊,”她喃喃道,“悬壶济世,架桥筑梦,执鞭杏坛……”他们在社会广袤的土壤里扎根,伸展枝叶,撑起生命的浓荫。
  三小时的洞府穿行终有尽时。步出洞口,正午阳光灼目,我眯起眼,恍然从一场亿万年的时光长梦中苏醒。回望那沉默的入口,心头豁然开朗:“织金”之意,深焉!
  这地下殿堂,是时光以水为梭、以岩为纬,穷尽洪荒之力织就的无价金帛。每一道细密的石纹,是岁月严谨的针脚,如教案页边密密匝匝的批注;每一根巍峨的石柱,是光阴挺拔的线段,似黑板上力透板背的板书;万千在黑暗中生长的钟乳,是自然最深的笔触,写下“坚持成就永恒”的金色箴言。
  此“金”,非世俗的珠玉,乃是时光沉淀的精华,天地馈赠的瑰宝。这与教育所织之“金”,何其相通!懵懂的心智豁然开朗,荒芜的心田繁花盛放,生命的潜能璀璨释放!
  科普长廊里,孩子们簇拥着地质学者,眼中跳跃的好奇火花,与洞内的石花交相辉映。讲解员提及,洞中密布监测设备,采用冷光源照明,限流控温……只为这旷世奇珍永续长存。薪火相传的教育事业,不亦如此吗?
  我们这一代老园丁,卸甲归田,教案凝结的经验,课堂沉淀的智慧,已化作滋养后学的沃土;女儿这一代,接过薪火,新知的活水浇灌新苗,恰似洞顶的水滴,生生不息。唯有如此,人类文明的“精神钟乳”,方能在时间的长河中持续生长,愈加丰盈。

3.jpg

  归途上,山风依旧沁凉。车窗外,喀斯特峰峦如聚,那是大地隆起的一部部巨著。此刻,我深信:织金洞绝不仅是地质奇观,它是一座深藏地心、由时光亲授的永恒教坛!
  它无声布道:让我们敬畏以柔克刚、水滴石穿的伟力;领悟在黑暗中坚守、静默中积淀的至臻价值;更昭示着每一份看似微渺的付出,终将在无垠的岁月里,结晶成不朽的“织金”。
  一如我们的教师生涯:深夜孤灯伏案疾书,促膝谈心循循善诱,朱笔批阅字斟句酌……这些付出,终将在无数年轻生命的图景中,织就独一无二、光华内蕴的人生锦绣。地下的“织金”静默于此,而我们曾播撒在心田的“织金”,此刻,正在这广袤人间的无数角落,悄然生根,拔节,葳蕤成林。

回复 来自- 湖北武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665

帖子

548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84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一篇视角独特、写法创新、令人陶醉的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北武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665

帖子

548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84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这篇散文很打动我的地方:

——“织金”双关的绝妙: 洞名“织金”与教育成果“织就人生锦绣”的呼应,是全文灵魂。(自然之金 vs. 生命之金)。

——水滴石穿的永恒隐喻: 从“霸王盔”的形塑到“银雨树”的生长,再到教师生涯的点滴耕耘,这一贯穿始终的意象,是洞之魂亦是文之眼。通过句式变化和经典引文的点化,让其光芒更灼目。

——几代教育者的温情传承: 作者一家几代的教师身份,以及同行黄老师,赋予了游记独特的人文厚度和代际视角。文章特意突出了这种“薪火相传”的意象(老园丁的沃土、女儿的活水、人类文明的精神钟乳)。

——深刻的哲思与启迪:这篇散文不仅能带人领略织金洞鬼斧神工的自然之美,更能让人深切感受到那蕴藏于岩石年轮、水滴轨迹和教师生涯中的,关于时间、坚持、唤醒与成就的永恒力量——一种贯通自然造化与人文精神的深邃启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北武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山西阳泉
来自- 山西阳泉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

主题

6503

帖子

9万

积分

总版

Rank: 8Rank: 8

积分
97639
发表于 半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阳泉
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5-8-16 17:22 编辑

     【编者按】这是一篇赏心悦目、意境优美、立意深远的游记。作者以一位退休教师的视角,详尽描绘了游览贵州织金洞的经历,并巧妙地将洞内的地质奇观与自己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了织金洞“永恒教坛”的深刻内涵。文章的核心在于“织金”二字的双重解读:一方面,它指织金洞本身,是大自然以亿万年时光为梭、以水与岩为经纬,精心“织”就的地质瑰宝,其“金”在于时光沉淀的精华与天地馈赠的奇观;另一方面,它象征着教育事业,教师如同洞中的水滴,以恒久的耐心与无私的奉献,在学生心田“织”就知识、品德与希望,其“金”,在于启迪心智、塑造灵魂、成就人生的无价之功。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丰富的联想,将洞内的景物——如“双狮迎宾”的石笋比作校门口守护学子的老槐树,“婆媳情深”的造型联想到人间至情,“霸王盔”的形成过程引申到教师“润物细无声”的坚守与“功在不舍”的精神,“凌霄殿”的磅礴气象视为宏大的“宇宙课堂”,“银雨树”的缓慢生长类比对“顽石”般学生的耐心雕琢,赋予了教育的象征意义。最终,作者感悟到织金洞不仅是地质奇观,更是一座“由时光亲授的永恒教坛”,它无声地阐释着“以柔克刚”、“坚守积淀”、“微渺成就伟大”的哲理,而这正是教育事业的真谛。作者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完美融合,情感真挚,文辞典雅,引人深思,值得品味,倾力推荐共赏!【编辑:天龙】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山西阳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西阳泉

来自- 山西阳泉
来自- 山西阳泉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

主题

6503

帖子

9万

积分

总版

Rank: 8Rank: 8

积分
97639
发表于 半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阳泉
      祝秋日安好、写作快乐、精彩不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山西阳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西阳泉

来自- 湖南衡阳
来自- 湖南衡阳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主题

1520

帖子

2万

积分

副总编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580
发表于 25 分钟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衡阳
“霸王盔”前,人群屏息惊叹。十四米高的金黄钟乳,顶盔缨怒张,身甲胄层叠,底座雄浑如磐。每一道纹理,皆是水滴亿万次深情吻痕的结晶。看那圈盔沿垂幔,薄如蝉翼,却坚逾精钢,远古战场的凛凛余威,似仍在萦绕。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南衡阳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南衡阳

来自- 湖南衡阳
来自- 湖南衡阳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主题

1520

帖子

2万

积分

副总编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580
发表于 24 分钟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衡阳
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5-8-16 17:33 编辑

     观察入微,体感丰富,感悟多多,佳作共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南衡阳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南衡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订阅| 关注 (32)

以打造“超一流的品牌社团”为社团的发展目标,以“为作者服务、为文字服务、为读者服务”为社团的发展理念
21今日 4047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