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121|回复: 1

[随笔] 从小说《儒林外史》说起

[复制链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 TA的每日心情

    2019-2-23 19:10
  • 签到天数: 2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60

    主题

    125

    帖子

    89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95
    发表于 昨天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儒林外史》中,女性的命运被封建礼教牢牢捆绑,上演了一出出令人扼腕的悲剧。王氏嫁给鲍廷玺后,从未过上安稳日子。鲍廷玺作为戏班子领班,收入本就不稳定,家中亲戚朋友又多有变故,生活的重担压得人喘不过气。而王氏没有工作,在 “男主外、女主内” 的封建思想禁锢下,她只能将苦闷与怨气深埋心底,日复一日地在压抑中消磨时光。吴敬梓寥寥数笔,便将封建礼教下女性依附男性、毫无自主的生存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这正是其人物刻画的精妙之处 —— 三言两语就勾勒出人物的骨髓与灵魂。
    鲁小姐的遭遇更是令人惋惜。她颇有文采,本可在更广阔的天地施展才华,然而在封建社会,科举考试将女性拒之门外,她们被剥夺了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鲁小姐的才学再高,也只能困于闺阁之中,其价值被牢牢限定在家庭范畴内,这无疑是对女性才华的极大浪费与摧残。
    沈大脚作为媒人,本应是促成美好姻缘的角色,却沦为只图利益的 “奸商”,像 “王婆卖瓜” 般自卖自夸,为了钱财不顾他人幸福。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封建礼教下女性即便有 “事情做”,也往往被扭曲的价值观裹挟,在有限的空间里沾染铜臭与市侩,难以摆脱功利与自私的枷锁。
    徽州秀才王玉辉的三女儿,更是封建礼教的直接牺牲品。她饿死殉夫,这一悲剧的根源在于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极端束缚:不能改嫁、不能经商、经济无法自立,人生道路被死死限定,一旦超出所谓的 “规范”,便会遭受无尽的非议与压迫。最终,她用生命践行了封建礼教的 “贞烈” 标准,却也成为了这一腐朽制度的殉葬品。
    而裹脚这一陋习,并非自古就有,其实古代特别是宋代以前,一些女子或许大部分是不裹脚的。那时的女性在行动上相对自由,有着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像平阳公主能够带兵作战,率领 “娘子军” 立下赫赫战功,若她身处裹脚盛行的时代,双脚被束缚,行动不便,又怎能驰骋沙场、指挥千军万马呢?正是因为宋代以前尚未形成裹脚的普遍风气,女性才得以保留基本的行动能力,才有可能在历史舞台上展现出诸如平阳公主这般的英勇与果敢。
    可随着封建礼教的不断强化,裹脚陋习逐渐蔓延,成为封建礼教摧残女性的登峰造极之举,是古今中外独一无二的对女孩子行动能力的残酷剥夺。这种陋习的普遍性,其实大家若需要证实,不妨问一下我们的父母,他们的母亲,特别是在旧中国农村生活的母亲(我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除外),大多都经历过裹脚的痛苦。从女孩懵懂孩童时期开始,她们的双脚就被强行裹缠,骨骼在野蛮的束缚中扭曲变形,每一步行走都伴随着钻心的疼痛。这种做法美其名曰 “三寸金莲”,实则是将女性牢牢禁锢在狭小的空间里,让她们失去了自由行走、参与劳动和社会活动的基本能力。女性被刻意塑造成柔弱、需要依附男性的形象,行动能力的丧失使得她们在经济上、精神上都彻底沦为男性的附庸,完全失去了独立生存和发展的可能。这不仅是对女性身体的摧残,更是对其精神的无情压迫,让女性从生理到心理都被打上了 “从属” 的烙印。
    更为可悲的是,裹脚陋习延续数百年,直接导致女性连最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都丧失殆尽。在冷兵器时代,或许有人会以女性身体原因不适合当兵为由为封建礼教辩解,但裹脚带来的危害远不止于此 —— 它让女性连习武防身都成了奢望。习武需要灵活的肢体、稳健的步伐和一定的力量,而变形的双脚根本无法支撑这些动作,女性被彻底剥夺了通过习武掌握自保能力的机会。可这世间哪有绝对的安全?难道不习武就真的能高枕无忧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古代社会并不太平,强dao横行是常有的事,这些亡命之徒可不会因为对方是裹脚的女性就心慈手软。当强dao破门而入,裹脚的女性连逃跑都困难重重,更别说反抗了,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陷入任人宰割的绝境,这种无助与绝望是对生命尊严的极大践踏。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当女性因裹脚而丧失反抗能力、陷入悲惨境地时,竟有人以 “大家都是这样” 来为这种陋习开脱。这是何等的荒唐!“大家都这样” 绝不能成为合理化摧残女性的理由。千百年来,无数女性在裹脚的痛苦中挣扎,在无法反抗的困境中凋零,这不是什么理所当然的常态,而是封建礼教施加在女性身上的集体暴行。它以习俗为伪装,将对女性的压迫内化为社会共识,让女性在 “人人如此” 的假象中放弃挣扎,心甘情愿地承受痛苦,这正是其最恶毒之处。
    这些故事与陋习无不印证着,封建礼教就像一道紧箍咒,长期勒在人们头上,不仅扼sha了女性的活力与创造力,更让整个社会陷入僵化与停滞。当一个国家的大部分人都被 “我们家的女子是否裹脚” 等封建观念束缚,将精力耗费在这些虚无的礼教规范上时,在国家战略上不思进取便成了必然。这也正是近代中国遭受欧美日等国欺侮的重要原因之一 —— 封建礼教的糟粕侵蚀了社会的活力,阻碍了国家的进步与发展。
    无独有偶,在历史演义中,这种对女性的忽视与贬低同样存在。平阳公主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将,《旧唐书》和《新唐书》中都有关于她带兵七万 的明确记载,她率领 “娘子军” 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军事才能与功绩丝毫不逊于男性将领。然而,在《隋唐演义》的叙述中,她的战绩却被刻意淡化甚至忽略,仿佛女性的英勇与成就不配被载入史册。
    同样的荒唐也出现在三国故事中。《三国志》里记载,孙夫人身边带着带刀侍卫,其气势之盛吓得刘备胆寒,甚至让刘备担心孙夫人会搞军事政变。可到了《三国演义》中,孙夫人的形象被彻底改写,成了陪着刘备一起死的角色,完全抹sha了她原本具有的刚烈与权势,将其框定在依附男性、为男性殉情的狭隘框架里。
    这种对女性历史贡献的抹sha和形象的扭曲,本质上与《儒林外史》中女性遭受的压迫同出一源,都是封建礼教下nanzunnvbei思想的产物。封建礼教不仅限制了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发展,更在历史书写与文学创作中剥夺了她们的真实位置,让女性的价值与贡献长期被遮蔽。
    无论是《儒林外史》中女性的悲惨命运,裹脚陋习对女性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摧残,还是《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对平阳公主、孙夫人等女性历史形象的歪曲与漠视,都清晰地展现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迫与不公。
    回复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8

    主题

    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4045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沙发清零。
    黄皮人
    回复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订阅| 关注 (56)

    左岸飞花,右岸白马,夹岸流逝的情话,只道相思无涯。抬头望,青鸟与鱼,定格成画;扣心问,人生苦短,何必言他!
    12今日 7404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