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687|回复: 2

[随笔] 百代风骚之鹳雀楼(原创首发)

[复制链接]
来自- 山西
来自- 山西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5 07:18
  • 签到天数: 5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819

    主题

    6万

    帖子

    43万

    积分

    副总编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38908

    优秀管理1月逸飞之星2月逸飞之星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5月逸飞之星9月逸飞之星10月逸飞之星11月逸飞之星12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8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西
    本帖最后由 清秋丽影 于 2025-7-21 11:29 编辑

    百代风骚之鹳雀楼
    文/清秋丽影

      此行第四站便是雄伟壮观的鹳雀楼。鹳雀楼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位于山西省永济县蒲州镇西侧。始建于北周即公元六世纪,初为戍楼,因栖鹳雀而得名。其巍峨的气势、精致的造型、漂亮的彩绘,宽敞的间架以及唐王之涣《登鹳雀楼》绝唱千古,使其名噪中外。又因前瞻中条,下瞰黄河,遐标碧空,雄距中州,地处秦、晋、豫三省交界的“黄河金三角”区域,使其成为黄河文化的地标。

    Screenshot_20250721_103039_com.huawei.photos_edit_14712581936103.jpg

      下车后,便是鹳雀楼入口处的第一座建筑——门殿,这是一座坐南朝北的仿唐式过殿,四周回廊、拱梁均为一色赭红,梁坊斗拱与人字拱相间,简洁大方,门顶悬挂书法家启功书写的“鹳雀园”牌匾,整体看上去美轮美奂!

      穿过门殿,眼前便是一座碧波荡漾的人造湖名“鹳影湖”,呈东西走向,湖内小船悠悠,波光涟滟,四周绿影婆娑,垂柳依依。在湖的正中造有一座三孔拱型石桥与广场连接,其形状犹如鹳雀鸟背贴在湖面上飞行,小巧玲珑,美不胜收。

      跨过拱桥,即是蔚为壮观的盛唐广场,广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四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举目望去,巍峨高耸的鹳雀楼便清晰可见,重檐翘角,直插云霄,其坐落在百级台阶之上,阶前比肩接踵,熙熙攘攘。

      随着人流拾级而上,便来到楼前。据一旁资料介绍,这是一座建于1997年,于2002年开放的仿唐建筑。其外观四檐三层,内分六层,总高73.9m,总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总重量达58000T,楼身面宽7间,进深5间,主体为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结构,外表各种构件、装饰,严格遵循了唐代规则,油漆彩画采用国内失传已久的唐代彩画艺术,是国内唯一采用这一技术的杰作。原鹳雀楼历经隋、唐、五代、宋、金等朝代700余年,因战火而被焚,令人甚是叹惋!

      一层北门顶部挂蓝底金字由沈鹏题写的“文萃李唐”匾额,鹳雀楼顶层中央挂江泽民ZSJ题“鹳雀楼”,均墨韵酣畅,苍劲有力。两侧廊柱上也书蓝底金字楹联“凌空白日三千丈,拔地黄河第一楼”,内侧圆柱上书绿底白字长联“五峰列嶂九曲抱关想它鹳雀栖身定是沉迷此景/三省闻鸡四围眺胜问尔黄河转首莫非留恋斯楼”,两副楹联将鹳雀楼黄河文化的地标与盛唐精神符号的双重属性渲染到极致!

      信步跨入一层大厅,直可谓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也是梁坊斗拱、人字拱相间,且装饰华丽,炫人耳目。最为跃眼的是靠南壁墙下,有一18米硬木彩塑立体画,顶部挂着篆刻“中都蒲坂繁盛图”牌匾,可以看到画中甲宅连云,市井繁华,商贾骈臻,仕官云集,楼堂馆舍,精美逼真,这是唐代蒲州盛景的再现。据一旁资料介绍,永济古称蒲坂,传为尧都,在唐代曾设中都,是河东大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也是全国六大雄城之一。

      在左侧墙壁上有一幅浮雕即《筑楼戍边》壁画。主要讲述后周大冢宰宇文护军镇河外之地,修筑鹳雀楼之场景。图中右侧是外敌身披铠甲、战马嘶鸣、熊熊燃烧的战火直逼边境,边防军急报军情之景,中间是大臣向宇文护宣旨修筑层楼以戍边,左侧可以看到贫民百姓拖家带口人拖马拉着石材木料修楼的境况,整幅画面形象逼真,出神入画。不由脑海中想起那句词“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右侧墙壁上也有一幅浮雕叫《旗亭壁画》,主要讲述唐初著名诗人王之涣、王昌龄、高适三人在旗亭饮酒赛诗之故事。从图中可以看到三人聚在一起吟诗作对,而一旁身着霓裳羽衣的梨园名伶,有的手持横笛,有的弹着琵琶,有的载歌载舞。三人酒酣之际,王昌龄提议:“我们三人都擅长作诗,却未分出高下,不如今天借此机会,看伶官们唱谁的曲多,谁就为甲”,三人欣然同意,于是伶官们唱到谁一首,谁就在墙上画一个图为记。图中可以看到王之涣名下三个圈,王昌龄两个,高适一个。由此可见,王之涣技高一筹,故千百年来被广为传诵。因一旁围观者甚众,啧啧赞叹声不绝于耳!

      在称赞声中顺着楼梯上至二层,二层四周同样是浮雕工艺,共有十二幅壁画,主要展现河东地区五千年文明史及根祖文化。在壁画前还立有尧、舜帝的铜铸像以及河东名人的蜡像:女娲补天,嫘祖缫丝,大禹治水,杨贵妃出浴,崔莺莺听琴,司马光砸缸,关羽傲然肃立,柳宗元淡然挥毫等,形象传神,惟妙惟肖,还有蒲州历史名人介绍等,充分再现了悠久的华夏文明。

    Screenshot_20250721_103010_com.huawei.photos_edit_14689318566477.jpg


      在“尧王禅让”壁画前,可以看到尧作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威风凛凛坐于朝堂中央,中间一个大大的“禅”字非常醒目,两边分列着各联盟的首领,手持笏板神情严肃,恭恭敬敬地聆听着尧在颁布禅让指令。整幅画作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彰显出帝王的威严。尧在晚年,为选好接班人,任用德才兼备者为继承人,因为舜在历山耕田,人们都能礼让自己的田界,在雷泽捕鱼,人们都能让出自己的住所,在黄河边制陶,出产的陶器坚固耐用,舜宽厚仁慈的德行在百姓中广为流传,故得到尧的赏识,就将帝位让给了舜。

      在“禹定九州”壁画前,可以看出九曲风涛的黄河在内蒙古草原掉头劈开黄土高原将华夏腹地分为河西与河东,并用金色的乳汁灌溉着这片丰土吉壤,但也可看到黄河水患,沉沙泛起,河床易道,致两岸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而蒲坂是禹、舜之都,自尧禅让于舜后,舜任贤使能,政通人和,百业兴旺,成为中华地区最强大的部落联盟首领。然而黄河水患,使其寝食难安,尤其禹父治水连连失败,更让其怒不可遏,于是舜派聪明过人的禹治理黄河,禹在治理洪水中吸取其父失败的教训,采用开山导流的方法,足迹遍布各地,曾三过家门而不入,致使“九州”之域形成,我们常称中国为“九州”即源于此时,由于禹治水有功,舜将帝位禅让给禹,这就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在“盛世蒲州”壁画前,可以看到历朝历代皇朝对此地十分重视,在蒲坂先后设河东郡署,又作州府县府,开元盛世升为京畿四辅之首,后两次升为中都,在此山水楼榭争峰,雅词诗赋冲云,精英俊芳不绝,史杰大家灿若繁星。

      一旁即是蒲州名人的画像和简介,如杨贵妃,号太真,祖籍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善歌舞,通音律,聪明过人,身材丰腴,姿容绝代。义姁,汉武帝时河东永济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女医生,被誉为巾帼医家第一人,义姁悬壶济世,深受群众爱戴和欢迎。由于她医疗技术精湛,汉武帝将她召入宫内,拜为女侍医,专为皇太后治病,深得太后的信任。卢纶,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河东永济人,卢纶流传下来的诗歌作品有338首,其中有20余首边塞诗,风格雄浑,历来为人传诵。张巡,蒲州河东永济人,唐朝中期名臣,唐玄宗开元末年,张巡中进士,历任太子通事舍人、清河县令、真源县令。还有吕温、王维、董晋、柳宗元、司空图等等,他们在河东永济的历史上都书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因而史学界如是说,一百年文明看上海,一千年文明看北京,三千年文明看西安,五千年文明山西,山西文明看永济,可见有着悠久历史的永济无疑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

      继续沿着楼梯上至三层,三层门顶部挂“亘古文明”牌匾,进入大厅,厅内展示着古代在永济制盐、冶铁、酿酒、缫丝、纺织等手工艺场景,散发着浓浓的历史气息,将你瞬间代入那个如火如荼的时代。众所周知河东池盐是我国最著名、最古老的食盐产地,即被称作“中国死海”的运城盐湖。尧舜时期人们已食用河东盐池的天然结晶盐、春秋战国时开始人工开采,隋唐以后采技日渐成熟,盐工引盐水入池,通过日光晾晒蒸腾,制成结晶盐。因而河东池盐“西出秦陇,南过樊邓,北极燕弋,东逾周宋”,供华夏二十余州,是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从蜡像中可以看到制盐工人经当地官吏过称后,将一筐筐白净的食盐装入马车,运向四面八方。在冶铁炉旁,可以看到炼铁工人一边在搅动着滚红的铁水,一边在浇铸铁的模型,一旁就有一头黄河大铁牛模型,双目圆睁,威风凛凛,是唐开元年间,用以固定山西永济蒲津渡的黄河浮桥,是古代匠人智慧的结晶,堪称中国铸造史上的瑰宝。冶铁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军事、建筑、农耕与生活提供了极大方便,“炉火照大地,红星乱紫烟”是我国古代冶铁史上最为壮观的场景写照。在酿酒坊前,一块醒目的“桑落酒”牌匾挂在酒坊正北的墙上,下面是浦州酿酒工艺介绍,即《永济县志》《蒲州府志》记载,蒲州的桑落酒,用山下一个不枯竭的古井水酿造,醇香芬芳,沁人心脾。桑落酒初酿于北魏末年,有1600年的历史。文献记载,创始人刘白堕,"擅工酿,采挹河流,酿成芳耐。"历代诗人多有咏诵。被宋太祖列入御酒,使朝内所供御酒,都用蒲州的酒方。明代冯时化在《酒史》中说:"河中桑落坊有井,每至桑落时,取其寒暄所得,以井水酿酒甚佳"。曾有"鹤觞"之称。即井旁有一桑树,每逢桑落时节,酿酒最佳,南北朝诗人庾信《就蒲坂使君乞酒》诗中所言:“萧瑟风声惨,苍茫雪貌愁。鸟寒栖不定,池凝聚未流。蒲城桑叶落,灞岸菊花秋。愿持河朔饮,分劝东陵侯”,白居易有关桑落酒的诗句:"桑落气薰珠翠暖,柘枝声引莞弦高"‌‌等等,可见桑落酒在当时已名噪天下。之后又相继观看了嫘祖养蚕、纺织卖布等场景,均仿制得惟妙惟肖,形象逼真。令人不禁赞叹,古代蒲坂发达的手工技术是如此巧夺天工,几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因而奠定了她在华夏文明中的核心地位。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上到四层,四层东面是非物质文化展示区,西面是一个可供文艺演出的舞台。展示的有桑落酒,苹果醋、柿子醋、治跌打损伤的膏药、剪纸、挂件等工艺品,有简装,有精装,价位从高到低不等,每个展位前都人声鼎沸,有的品酒,有的买醋,由于每到一地我总要买些当地特产回去,故也凑热闹给老爸买了两瓶桑落酒,又买了几瓶柿子苹果醋,开开心心继续攀登。

      楼梯比较平缓,漫步登上五层,这里可谓是诗的世界,四周墙壁上挂满了近体诗、古体诗、诗经、乐府等,有隶书、草书、楷书等等,令人眼花缭乱。最为主要的是专门一版介绍了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之涣来到鹤雀楼,在鹳雀楼上作下了千古名作《登鹳雀楼》。诗因楼作,楼因诗名,奠定了鹳雀楼成为文化名楼的基础,也奠定了王之涣在诗坛的地位。另辟出一版介绍《唐诗三百首》中,其中38首为永济诗人所作,而《全唐诗》中,柳宗元、司空图、卢纶、楊巨源等20余位永济籍诗人位列其中。可见永济在诗歌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是一座诗歌名城,也是永济的文化符号。墙上最为特殊的是毛泽东手书《登鹳雀楼》,铁画银钩,行云流水!还有历朝历代无数文人雅士慕名前来登楼观瞻、放歌抒怀的诗词歌赋。

      再继续向上攀登至六楼,这是鹳雀楼的顶端,站在四周走廊上,真是极目千里,眼界大开!放眼望去,原野平畴,一碧千里,滔滔黄河像一条长长的白练向东滚滚而去,让你真正感受到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寓情于景、寓思于情之内涵,它不仅描绘出一派山河壮观之美景,也告诉人们唯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再看当今蒲州鸟语花香,高楼林立,民风淳朴,锦翠铺地,一派祥和之景。

      六楼四周除挂有名人咏鹳雀楼的字画外,还将位于永济的栖岩寺、万固寺、普救寺三座寺庙的外观图及介绍挂在醒目的位置上,看到普救寺之图,自然想到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也使其名驰中外。六楼大厅内最为醒目的是有一座大大的编钟,这里也可以说是一座小小的音乐殿堂,人们闲暇之际,可到这里尽情施展艺术才华。

      鹳雀楼重辉,凝聚了山西省政府各级领导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心血和智慧,该工程获“鲁班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奖”,堪称时代精品,既续千古之文脉,又启百代之风骚,让蒲州重现了昔日之风采,成为了黄河之畔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2025.7.20日

    Screenshot_20250721_103816_com.huawei.photos_edit_14751160950151.jpg
    回复 来自- 山西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西

    来自- 山西
    来自- 山西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5 07:18
  • 签到天数: 5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819

    主题

    6万

    帖子

    43万

    积分

    副总编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38908

    优秀管理1月逸飞之星2月逸飞之星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5月逸飞之星9月逸飞之星10月逸飞之星11月逸飞之星12月逸飞之星

     楼主| 发表于 8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
    自沙自娱
    回复 来自- 山西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西

    来自- 山西
    来自- 山西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5 07:18
  • 签到天数: 5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819

    主题

    6万

    帖子

    43万

    积分

    副总编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38908

    优秀管理1月逸飞之星2月逸飞之星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5月逸飞之星9月逸飞之星10月逸飞之星11月逸飞之星12月逸飞之星

     楼主|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
    鹳雀楼重辉,凝聚了山西省政府各级领导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心血和智慧,该工程获“鲁班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奖”,堪称时代精品,既续千古之文脉,又启百代之风骚,让蒲州重现了昔日之风采,成为了黄河之畔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山西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惑地带

    惑地带

    订阅| 关注 (54)

    乃知,亦乃未知。从模糊到澄明,贵在剖解。
    15今日 6894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