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7732|回复: 14

[散文] 插班生

  [复制链接]
来自- 江苏苏州
来自- 江苏苏州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24 06:21
  • 签到天数: 3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54

    主题

    144

    帖子

    172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21
    发表于 2025-5-12 10:47: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苏州
    本帖最后由 黄皮人 于 2025-5-16 05:24 编辑

    【编者按】《插班生》以1971年初春的乡村为背景,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少年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突围。作者以第一人称视角,将读者带回那个物质匮乏却精神倔强的年代,通过“我”从赤脚医生到重返课堂的曲折经历,展现了知识如何成为照亮命运的一束微光。
    《插班生》最动人的,不是逆袭的成功,而是那个在田埂与课桌间跌撞奔跑的身影——他让我们看见:无论时代如何荒寒,总有人愿为另一颗心灵推开一扇窗,而窗外的月光,足以照亮一生的路。(一默)
    插班生



             1971年初春,寒气仍在空气中徘徊,像不肯退去的残冬阴影。天刚破晓,熹微的晨光还未完全穿透云层,生产队的钟声便“当当当”地急切敲响,惊起了树梢上沉睡的鸟雀。我裹紧满是补丁的棉袄,那补丁摞着补丁的布料早已洗得发白,趿拉着磨破的布鞋,鞋底与地面摩擦发出沙沙的声响。踩在结着薄冰的田埂上,每一步都小心翼翼,深一脚浅一脚地跟着社员们往地头赶,呼出的白气在冷风中瞬间消散。

          田里覆着层白霜,在微弱的晨光下泛着冷冽的光。老队长佝偻着背,嘴里叼着烟袋锅子,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他扯着沙哑的嗓子喊道:“都打起精神,把这块秧池整好!春播不等人,误了农时,秋后大伙儿都得饿肚子!”

          我握紧磨得发亮的锄头,木柄上还残留着昨夜的寒气。看着老把式们利落地挥动锄头,我笨拙地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一锄下去,冻土块“咔嚓咔嚓”裂开,迸溅的泥土打在裤腿上,泥土的腥气裹挟着早春的寒意直往鼻腔里钻,冻得我鼻子发酸,手掌很快被锄头磨得生疼,虎口处传来阵阵刺痛。但看着身边社员们专注劳作的身影,我咬咬牙,继续挥舞着锄头。汗水渐渐湿透了后背,在冰冷的空气中又变得凉飕飕的,贴在皮肤上极不舒服。远处传来几声犬吠,偶尔夹杂着孩童的嬉笑,为这寂静的清晨增添了几分生气。

          就在这样一个普通的日子里,我们虎头大队小学校长尤昶穿过蜿蜒的田埂,来到了我们张家生产队。他戴着黑框墨镜,镜片后的目光温和而深邃,身上的中山装洗得发白却笔挺,衣角沾着些许泥土,显然也是刚从别处赶来。

            这时,我的母亲正蹲在屋檐下择菜,竹篮里装满了新鲜的青菜,菜叶上的露水顺着指缝滴落,打湿了她补丁摞补丁的裤腿。听见脚步声,母亲抬起头,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

           “大姐,忙着呢?”尤校长笑着开口,声音带着几分关切:“咋不见你家儿子在卫生室了?”

          “唉……他和李医生为点小事吵嘴了。”

            母亲脸上的笑容顿时淡了下去,叹着气摇头:“这孩子性子倔,说啥也不肯去了。那天回来,把白大褂往箱子里一塞,再也没提过这事。”

         尤校长眉头微蹙,摘下墨镜用衣角擦拭了几下,沉吟片刻道:“他不肯当医生,就让他继续去读书!孩子脑瓜子灵,学东西快,可别误了前程。现在正是长知识的年龄,多读点书,以后路能走得更宽些。”

           母亲眼里顿时亮起光来,连忙放下手中的菜,在围裙上擦了擦手,连连点头:“我也盼着他能出息,可他认准的理,十头牛都拉不回。他爸嘴笨,也不会劝,只能由着他在生产队里瞎忙活。”

           傍晚收工,夕阳把我的影子拉得老长,像一条黑色的丝带蜿蜒在田埂上。远远瞧见母亲站在门口,脸上挂着久违的笑,那笑容像春日化开的暖阳,驱散了我一身的疲惫。她小跑着迎上来,攥着我的手,掌心的温度烫得我眼眶发胀。她笑着说:“儿呀,今天尤校长来家访,说让你继续去上学!”
            我愣住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母亲又重复了一遍,我才反应过来,兴奋得差点跳起来,心中的喜悦如同决堤的洪水般涌了上来。连连的点头:“好呀,我想读书。”

          那一夜,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窗外的风掠过树梢,沙沙作响,带着泥土的芬芳。月光透过破旧的窗纸洒进屋里,在墙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我盯着屋顶的木梁,想象着教室里的桌椅、翻动的书页,想象着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那些在生产队劳作的艰辛,那些对未来的迷茫,在这一刻都被希望取代。我暗暗发誓,一定要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努力读书,不辜负尤校长的期望,也为自己和家人争一口气。

           第二天,我早早起了床,从箱底翻出小学时的蓝布书包。书包边角磨得发白,布料上还有几处被虫蛀的小洞,但铜搭扣却还锃亮,仿佛在诉说着往日的时光。看着书包,又想起我十四岁那年,五年级的课只上了一天,就被大队叫去学赤脚医生。还与李医生背了一年多的药箱走村串户。听诊器的冰凉触感、药碾子的吱呀声响,渐渐模糊了课本的模样。如今曾经的同窗都已到东风中学读初二了。而我,怎么办?去插班能跟上吗?这份担忧如同乌云般笼罩在心头,但一想到有读书的机会,我又鼓起了勇气。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东风中学。校园里的梧桐树刚刚抽出嫩绿的新芽,操场上有学生在嬉笑打闹。我在教室外徘徊许久,终于找到了徐正明老师的办公室。这位满脸络腮胡、被我们叫做“毛贴皮”的泰州知青,此刻正伏案批改作业,桌上堆满了作业本和教案,烟草混着油墨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

            听见脚步声,徐老师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先是一愣,随即笑出了满脸褶子:“哟!这不是胡兴来吗!快进来,快进来!”

        “徐老师你好!”我胆怯怯地说:“我与李医生闹矛盾了,不当赤脚医生了。我想上学。”

          徐老师起身时带翻了桌上的茶杯,褐色的茶水在教案纸上洇开,却丝毫不影响他三步并作两步迎上来。得知我的来意后,他重重拍了拍我的肩:“好呀,来插班吧!有不懂的随时来问,我给你开小灶!你这孩子我知道,踏实又肯学,以前作文就写得好。”他说着转身从抽屉里翻出初中二年级的课本,还有一叠崭新的练习册:“拿着,这是最近的习题,有不会的就问我。”

          “好的,谢谢老师!”我接过课本和练习册,高高兴兴地走进了教室,同学们都投来了异样的目光。

       初入初二课堂,我像闯进迷雾的航船,迷失了方向。数理化公式如同天书,那些复杂的运算和定理让我头晕目眩;英语课上,字母的组合与陌生的发音更是让我舌头打结,只能在课本上歪歪扭扭地标注中文谐音。第一次考试,我的成绩惨不忍睹,看着试卷上刺眼的分数,我满心沮丧,甚至萌生了放弃上学的念头。

           但我的老师们真好,他们都没有放弃我。数学老师会在课后留下我,教我画图解方程,一遍又一遍地讲解;物理老师手把手教我摆弄实验器材,让我通过实践理解抽象的原理;而语文老师汤兴国,则成了我求学路上的一盏明灯。他格外偏爱我的作文,每次拿到我的作文,都会用红笔仔细地批注,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

         “这田间地头的鲜活劲儿,别人学不来!”汤老师举着我的作文本,声音洪亮地在班上说道:“你们看,他写在生产队劳作的场景,写当赤脚医生的经历,文字里有生活,有感情,这才是好文章!”

           当我的文字在教室里回荡,那些挑灯苦读的疲惫、跟不上进度的焦虑,都化作了胸腔里奔涌的力量。我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背书,深夜里还在油灯下做题。渐渐地,我的成绩有了起色,数理化不再那么晦涩难懂,英语单词也能熟练背诵。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懂得了只要心怀热望,所有的坎坷终会铺成通向远方的路。那些曾经以为无法跨越的障碍,在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坚持下,都变成了成长的阶梯。而那段作为插班生的时光,也成为了我生命中最难忘、最珍贵的记忆。
    回复 来自- 江苏苏州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江苏苏州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7

    主题

    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57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025-5-13 05: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1971年初春,寒气仍在空气中徘徊,像不肯退去的残冬阴影。--好美的文字,比喻形象。
    黄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7

    主题

    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57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025-5-13 05: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天刚破晓,熹微的晨光还未完全穿透云层,生产队的钟声便“当当当”地急切敲响,惊起了树梢上沉睡的鸟雀。--描写生动。
    黄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7

    主题

    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57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025-5-13 05: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傍晚收工,夕阳把我的影子拉得老长,像一条黑色的丝带蜿蜒在田埂上。--这叫真正的文学。
    黄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7

    主题

    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57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025-5-13 05: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初入初二课堂,我像闯进迷雾的航船,迷失了方向。数理化公式如同天书,那些复杂的运算和定理让我头晕目眩;英语课上,字母的组合与陌生的发音更是让我舌头打结,只能在课本上歪歪扭扭地标注中文谐音。--多么丰富的词汇!
    黄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来自- 河北承德
    来自- 河北承德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29 08:55
  • 签到天数: 1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53

    主题

    529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16616

    1月逸飞之星2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025-5-13 15:3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北承德
    一篇有着年代感的作品,清新流畅的语言,关于青春校园往事让人共鸣。回想自己的校园时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河北承德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河北承德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8 14:18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697

    主题

    5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9730

    优秀管理

    发表于 2025-5-14 23: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插班生》以1971年初春的乡村为背景,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少年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突围。作者以第一人称视角,将读者带回那个物质匮乏却精神倔强的年代,通过“我”从赤脚医生到重返课堂的曲折经历,展现了知识如何成为照亮命运的一束微光。

    开篇的春寒料峭、补丁棉袄、冻土锄头,构成了一幅典型的集体劳作图景。在“春播不等人”的紧迫中,少年的手掌被磨出血泡,汗水与泥土交融,这是那个年代无数农村青年的共同记忆。然而,尤校长的突然造访,像一颗石子投入死水,激起了“我”对读书的渴望。当母亲攥着“我”的手说出“让你继续去上学”时,那一刻的喜悦与忐忑,正是个体意识在时代规训下的微弱觉醒——知识,成了逃离既定命运的唯一绳索。

    文中三位老师的形象令人动容:尤校长 穿越田埂的家访,是乡村教育者“一个都不能少”的执着;徐正明老师 打翻茶杯的急切,是知青教师对寒门学子的天然共情;汤兴国老师 对作文的盛赞,则揭示了教育最本质的意义——不是灌输标准答案,而是唤醒生命对世界的独特感知。这些细节让“插班生”的困境不再是孤独的挣扎,而成为一场由善意托举的接力赛,闪现出教育的温度与人性的微光。
    作者巧妙地将两种身份体验交织:赤脚医生的药箱与校园的课本、田埂上的犬吠与教室里的朗读、冻土的腥气与油墨的芬芳。这种对比不仅凸显了“插班生”身份的撕裂感,更赋予文本一种厚重的生命力——当“我”把生产队的劳作写入作文时,知识不再是悬浮的教条,而是从土地里长出的鲜活根系。

    文中反复出现的“补丁”“磨白的书包”“洇开的茶水”,是物质匮乏的隐喻;而“半夜油灯下的习题”“汤老师红笔批注的作文”,则是精神丰盈的证明。这种矛盾在结尾达到高潮:当“我”终于跟上学业进度时,那些曾经的坎坷成了“成长的阶梯”。这或许正是那一代人的集体寓言——在裂缝中寻找光,并将光转化为继续前行的力量。

    《插班生》最动人的,不是逆袭的成功,而是那个在田埂与课桌间跌撞奔跑的身影——他让我们看见:无论时代如何荒寒,总有人愿为另一颗心灵推开一扇窗,而窗外的月光,足以照亮一生的路。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7

    主题

    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57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025-5-15 05: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雄安人 发表于 2025-5-13 15:35
    一篇有着年代感的作品,清新流畅的语言,关于青春校园往事让人共鸣。回想自己的校园时代~ ...

    同感!
    黄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7

    主题

    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57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025-5-15 05:3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一默先生 发表于 2025-5-14 23:33
    《插班生》以1971年初春的乡村为背景,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少年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突围。作者以第一人 ...

    好详细,好认真!
    黄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7

    主题

    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57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025-5-15 05: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本文推精荐赏。

    点评

    支持推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5-15 11:17
    黄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订阅| 关注 (56)

    左岸飞花,右岸白马,夹岸流逝的情话,只道相思无涯。抬头望,青鸟与鱼,定格成画;扣心问,人生苦短,何必言他!
    20今日 7374主题

    阅读推荐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