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8197|回复: 18

[散文随笔] 东湖岸边人|国清寺:千年佛国的时光褶皱

  [复制链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716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3442
发表于 昨天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海尔罕 于 2025-5-9 21:39 编辑

编者按:《国清寺:千年佛国的时光褶皱》以细腻笔触描绘了国清寺的历史底蕴与禅意氛围。作者从石径寻幽到古刹探微,从碑影禅心到塔影梵音,全方位展现了这座千年古刹的宁静与庄严。文中穿插历史典故与佛教文化,使文章层次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语言优美,结构紧凑,情感真挚,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Image_1746767251074.jpg


      浙东四月,仿若被诗意的柔纱轻轻笼罩。当江城樱花的花瓣在春风中如蝶般翩跹飘落,我们几位退休的旅友踏上了寻访天台宗祖庭 —— 国清寺的旅程。这座千年古刹,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 年),初名天台寺,后因智者大师 “寺若成,国即清” 的遗言,于隋大业元年(605 年)改名为国清寺。它如同一本摊开在山水之间的立体史书,每一页都承载着无尽的故事,等待着有缘人轻声诵读那些被时光折叠的褶皱。

一、石径寻幽

      青石板路在熹微的晨光中泛起温润的光泽,明清年间的苔藓斑驳陆离,它们沉默地诉说着往昔的岁月,每一步踏在其上,都与历史进行着一场温柔的相认。道旁的香樟、松树高逾数丈,虬结的枝干将四月的烟雨水汽过滤成点点光斑,轻轻洒落在金黄的油菜花海和溪流之间,这是自然与时光携手调制的颜料,在人间的画布上晕染出禅意的底色,让人心生静谧之感。

      丰干桥宛如一弯新月,静卧于山溪之上,其弧度暗合《周髀算经》里的几何之妙,展现出古人的智慧与匠心。溪水悠悠前行,行至 “一行到此水西流” 碑前,竟陡然折向,似被某种神秘力量定格,诉说着一段尘封的过往。唐开元年间,僧一行在此实测子午线,以星盘算筹破解天地密码,让原本东流的溪水为智慧驻足。据记载,一行禅师在一行到此水西流碑附近设立测点,通过实测,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的长度,为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事迹被后人传颂,成为国清寺与科学探索相连的一段佳话。

二、古刹探微

      “隋代古刹” 照壁前,赵朴初先生题写的 “隋” 字少了 “工” 旁,这一独特的书写,似有意在历史深处留下空白,像时光的隐喻 —— 朝代更迭如江河行舟,唯有精神的丰碑永不褪色,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穿过照壁的刹那,仿若穿越了时间的帘幕,隋代的风与当代的云在此刻悄然相接,让人沉醉在这跨越时空的交汇之中。

      国清寺是天台宗的发祥地,天台宗由智者大师创立,他于陈宣帝建德七年(575 年)入天台山,创立伽蓝为终身道场,倡立一宗之教观。大雄宝殿内,檀香袅袅升起,弥漫着庄重而宁静的气息。诸佛菩萨的目光穿越千年岁月,依然慈悲而沉静地注视着世间万物。殿左隋梅盘曲如铁,1300 多年的年轮在虬枝上拧成螺旋,每一道褶皱都封存着朝代的风雨,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隋梅由隋代高僧、天台宗五祖章安灌顶大师手植,是中国国内三株最古老的梅树之一。当粉白的花瓣轻轻飘落在 “农禅并重” 碑刻上,恰如无声的偈语,诉说着天台宗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的祖训,早已融入草木的生长轮回之中,成为一种生活与信仰的交融。梅亭石柱上,宋元明清的雨痕层层叠叠,像是被岁月装订的线谱,屋顶野草在微风中轻晃,发出沙沙的声响,那是千年时光流淌的节拍。那方 “一草一木皆具佛性” 的标牌,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醒目,让人不禁注意到香樟枝干自然合十的姿态,银杏落叶如金色贝叶铺地,竹梢摆动似沙门辩经,整座寺院如同一个众生共修的道场,处处散发着禅意与宁静。

三、碑影禅心

      独笔 “鵞” 字碑前,墨色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清冽。右半真迹传为王羲之遗存,笔势如白鹅振翅,翩若惊鸿,兼具《兰亭》的飘逸灵动与沙门的清旷超脱。相传书圣在华顶峰观鹅戏水,见其曲项拨水间暗合笔意,遂悟出 “飘若游云,矫若惊龙” 之法,这一 “鵞” 字便成了书法与禅意完美融合的结晶。清代曹抡选耗时七载补全左半,墨迹中竟透出《兰亭序》的筋骨,这不仅是修补,更是文人与高僧、书法与佛法跨越时空的和鸣,是艺术与信仰的深度对话。站在碑前,墨香中似浮动着白鹅的清影,它们衔走的不仅是市井的喧嚣,更是对 “技进乎道” 的永恒追寻,在宁静的时光里,引人深思。

      三贤殿内,寒山与拾得的问答牌匾泛着幽光。“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之乎?”“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这对唐代诗僧的机锋对话,言辞间充满智慧与禅机,至今仍在叩击着世人的心门,引发人们对于人生、世事的深刻思考。殿前老妪俯身礼佛,脊背弯成的弧度,与牌匾上的文字形成奇妙的呼应,那是农人种田时的躬耕之态,亦是信徒向道的谦卑之姿。原来,慈悲是融入生活的每一次俯身与凝视,是在平凡日子里对信仰的坚守与敬畏。

四、塔影梵音

      隋塔峙立于古木林立的山腰,砖体的黄灰色宛如千年氧化的年轮,塔身斑驳处可见隋代的砖纹与南宋火灾的痕迹,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隋塔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 年),由晋王杨广为报智者大师受菩萨戒而建造,初名报恩塔。唐会昌法难时受损,南宋建炎二年(1128 年)修葺。塔基的线刻佛像,丰腴面容保留着北周遗风,衣袂间的线条似能流动,仿佛能将 1400 年前的信仰温度传递至今,让人心生敬畏。

       国清寺在佛教发展史和中外关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唐贞元年间(785-805 年),日本高僧最澄到天台山国清寺学习天台宗义理,回国后在京都比睿山创立了佛教天台宗,该宗教徒尊国清寺为祖庭,不时来华参谒,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中韩天台宗祖师纪念堂前,铜铃与铁马相和,清响中竟含朝鲜时调的韵律,展现着佛教文化的交流与融合。11 世纪,高丽僧人义天至国清寺求法,又将天台宗传入朝鲜半岛,使得国清寺成为中韩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这些跨越国界的身影,让国清寺成为文明互鉴的驿站,佛法的智慧如寺前溪水,虽经万折,终向东流,滋养着不同国度的人民,推动着文化的交流与繁荣。

五、归途悟禅

      雨花殿前,落英缤纷,铺满石阶,就像被岁月揉碎的经页,在残缺中自有圆满。溪水倒映隋塔,塔影比实体多出三分空明,正如《金刚经》所言 “如梦幻泡影”,眼前景物顿生哲学质感,引人思考世间万物的本质。同行的黄老师指着田垄,感慨道:“油菜秆弯腰的样子,多像朝山的信众。” 确实,青黄相接的秸秆在风中起伏,俨然一列列行进的信徒,用生命的姿态诠释着对土地与信仰的虔诚,在这片土地上,生命与信仰相互交融,展现出独特的力量与美感。

      国清寺历经多次劫难又得以重生,从唐会昌法难到清雍正年间的重修,以及新中国1973 年的全面整修,它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站在 “鱼乐国” 池塘边,乾隆御碑的字迹在涟漪中破碎又重组,宛如众生轮回的隐喻,引人思考生命的无常与轮回。隋砖缝里的青苔、石阶上的晨露、药师殿顶的流云,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念诵着无声的经文,整个寺院仿佛在低语着佛法的智慧。此刻,终于懂得,“国清” 二字从不是刻在石碑上的符号,而是流淌在时光长河中的精神密码,从寺院初建时 “寺若成,国即清” 的宏愿,到如今化作每一片瓦当的纹路、每一株草木的生长,滋养着代代来人的心灵,在岁月的流转中传承着永恒的精神力量。

      太阳当空的正午时分,我们怀着依依不舍之情告别寺院,回头望见隋塔在艳阳下勾勒出沧桑而挺拔的轮廓。这千年佛国的时光褶皱里,藏着自然与人文的对话、历史与当下的共振,更藏着对生命本质的永恒追问。当我们的脚步渐渐远离,那些在石径、古刹、碑影、塔铃中遇见的时光碎片,已悄然拼贴成内心深处的精神原乡,成为心灵的归宿,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为我们的心灵提供慰藉与力量。




回复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该用户从未签到

52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副站长

行者无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3333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QQ
发表于 昨天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沙发欣赏,先点赞支持。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北武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该用户从未签到

52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副站长

行者无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3333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QQ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编者按:《国清寺:千年佛国的时光褶皱》以细腻笔触描绘了国清寺的历史底蕴与禅意氛围。作者从石径寻幽到古刹探微,从碑影禅心到塔影梵音,全方位展现了这座千年古刹的宁静与庄严。文中穿插历史典故与佛教文化,使文章层次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语言优美,结构紧凑,情感真挚,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北武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该用户从未签到

52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副站长

行者无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3333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QQ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东湖岸边人作品,推荐艺友共赏。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北武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该用户从未签到

52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副站长

行者无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3333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QQ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丰干桥宛如一弯新月,静卧于山溪之上,其弧度暗合《周髀算经》里的几何之妙,展现出古人的智慧与匠心。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北武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该用户从未签到

52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副站长

行者无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3333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QQ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溪水悠悠前行,行至 “一行到此水西流” 碑前,竟陡然折向,似被某种神秘力量定格,诉说着一段尘封的过往。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北武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该用户从未签到

52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副站长

行者无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3333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QQ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唐开元年间,僧一行在此实测子午线,以星盘算筹破解天地密码,让原本东流的溪水为智慧驻足。据记载,一行禅师在一行到此水西流碑附近设立测点,通过实测,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的长度,为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事迹被后人传颂,成为国清寺与科学探索相连的一段佳话。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北武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该用户从未签到

52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副站长

行者无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3333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QQ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国清寺是天台宗的发祥地,天台宗由智者大师创立,他于陈宣帝建德七年(575 年)入天台山,创立伽蓝为终身道场,倡立一宗之教观。大雄宝殿内,檀香袅袅升起,弥漫着庄重而宁静的气息。诸佛菩萨的目光穿越千年岁月,依然慈悲而沉静地注视着世间万物。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北武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该用户从未签到

52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副站长

行者无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3333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QQ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殿左隋梅盘曲如铁,1300 多年的年轮在虬枝上拧成螺旋,每一道褶皱都封存着朝代的风雨,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隋梅由隋代高僧、天台宗五祖章安灌顶大师手植,是中国国内三株最古老的梅树之一。当粉白的花瓣轻轻飘落在 “农禅并重” 碑刻上,恰如无声的偈语,诉说着天台宗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的祖训,早已融入草木的生长轮回之中,成为一种生活与信仰的交融。梅亭石柱上,宋元明清的雨痕层层叠叠,像是被岁月装订的线谱,屋顶野草在微风中轻晃,发出沙沙的声响,那是千年时光流淌的节拍。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北武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该用户从未签到

52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副站长

行者无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3333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QQ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那方 “一草一木皆具佛性” 的标牌,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醒目,让人不禁注意到香樟枝干自然合十的姿态,银杏落叶如金色贝叶铺地,竹梢摆动似沙门辩经,整座寺院如同一个众生共修的道场,处处散发着禅意与宁静。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北武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武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生活

艺术生活

订阅| 关注 (20)

觅寻诗意的脚步踏过岁月长河,感受流淌在音符间的情感涟漪,线条与色彩交织出心灵的画卷,品味生活中每一刻的美好瞬间。
33今日 6279主题

论坛聚焦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