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1311|回复: 7

[诗歌] 秋日备课笔记

  [复制链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810

主题

2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1923
发表于 半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5-11-28 19:39 编辑

秋.jpg

   【编者按】这首诗远非简单的秋日写景,而是一部深邃宏大的生命诗篇。作者以武汉(窗框、华师、东湖南路、文华学院、解放公园路)为地理坐标,以银杏、悬铃木、杉树、枫树、梧桐、松果等自然物象为经纬,细腻编织出了一幅光影流转、色彩斑斓的秋日长卷。1.意象的精妙转化:赋予寻常物象非凡的隐喻力量:金箔(银杏)、日记(水影)、信笺(季节)、焰苗/晚霞(枫叶)、年轮(松果)、照亮平仄的红枫(文化记忆)、半册斑斓(人生经历)。这些意象层层嵌套,构建起一个象征系统,让抽象的时间感、生命感变得可触可感。2.结构的匠心独运:诗歌由静(窗框)入动(行走),由微观(树影、水影)至宏观(山坡枫火、整座城),由个人体验(退休证、清点)到宇宙共鸣(城市朗诵),最后以“旁听生”的觉悟贯通全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卒章显志。3.主题的永恒回响:探讨了个体与永恒(落叶与完整的秋)、逝去与珍藏(春絮与松果、红枫)、自然与文化(水影日记与诗经平仄)、静观与行动(窗内清点与馈赠枫火)、自我与他者(旁听生与城市朗诵)等永恒命题。整首诗如同一枚精心打磨的琥珀,将武汉的秋色、个体的沉思、时间的回响与生命的密码,完美地封存在深邃而晶莹的诗意之中,值得细细品味,倾力推荐共赏!【编辑:天龙】

银杏在窗框里调整金箔的厚度
垂落笔迹的轻颤
退休证内页的留白处
华师体育馆正飘落一场安静的雨

穿行东湖南路的悬铃木
我清点每片斑驳的暗影
树冠合拢时漏下的光点
像少年奔跑时跌落的玻璃弹珠

此刻杉树把水影写成竖排的日记
从青鬓到红棕
墨迹在涟漪中慢慢晕开
等待装订成季节的信笺

莫说霜雪将至
请收下这沸腾的枫火
在文华学院的山坡
一万簇焰苗静静翻卷
将晚霞别在衣襟的转弯处

总该有些什么
比春絮更懂得停留
比如松果在案前散开的年轮
比如夹进诗经的红枫
突然照亮某页泛黄的平仄

现在我是自己的旁听生
带着半册斑斓穿行轻轨
当风拂过解放公园路的梧桐
整座城都开始朗诵
一片落叶里完整的秋

回复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264

帖子

439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395
发表于 半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一首别具一格、情深味浓的诗。得细心品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264

帖子

439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395
发表于 半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这是一首以教师视角书写秋日的现代诗,语言精致,意象绵密,在"备课"与"自修"的双向叙事中完成对生命的凝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264

帖子

439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395
发表于 半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时空叠合的意象网络:诗中"退休证"与"少年弹珠"、"青鬓"与"红棕"形成时间对位;华师、东湖、文华学院、解放公园路构成武汉地理坐标。这些意象如"松果散开的年轮",将个人生命史、城市记忆与季节轮回精密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264

帖子

439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395
发表于 半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通感与通喻的精妙运用:"银杏调整金箔厚度"将视觉质感化,"整座城开始朗诵"使听觉空间化。尤其"沸腾的枫火"与"安静的雨"这组矛盾修辞,精准捕捉了秋日既绚烂又寂寥的本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264

帖子

439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395
发表于 半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书写母题的变奏:从"垂落笔迹"到"水影日记",从"诗经的红枫"到"季节信笺",全诗以"备课笔记"为轴心,将植物、光影、人生都转化为待读的文本。结尾"我是自己的旁听生"更是点睛之笔——教师最终成为生命的谦逊学徒。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264

帖子

439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395
发表于 半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思想内核:诗人在霜降前夕,于黄叶中读出比"春絮"更沉稳的停留。这不是对衰老的感伤,而是对"中年之秋"的认领——当热烈归于静美,生命方能在自我教育中抵达完整。末句"一片落叶里完整的秋",既是古典"一花一世界"的现代转译,也为全诗落下坚实的哲学句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山西阳泉
来自- 山西阳泉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

主题

6796

帖子

10万

积分

总版

Rank: 8Rank: 8

积分
102517
发表于 半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阳泉
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5-11-28 19:35 编辑

      【编者按】这首诗远非简单的秋日写景,而是一部深邃宏大的生命诗篇。作者以武汉(窗框、华师、东湖南路、文华学院、解放公园路)为地理坐标,以银杏、悬铃木、杉树、枫树、梧桐、松果等自然物象为经纬,细腻编织出了一幅光影流转、色彩斑斓的秋日长卷。1.意象的精妙转化: 赋予寻常物象非凡的隐喻力量:金箔(银杏)、日记(水影)、信笺(季节)、焰苗/晚霞(枫叶)、年轮(松果)、照亮平仄的红枫(文化记忆)、半册斑斓(人生经历)。这些意象层层嵌套,构建起一个象征系统,让抽象的时间感、生命感变得可触可感。2.结构的匠心独运: 诗歌由静(窗框)入动(行走),由微观(树影、水影)至宏观(山坡枫火、整座城),由个人体验(退休证、清点)到宇宙共鸣(城市朗诵),最后以“旁听生”的觉悟贯通全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卒章显志。3.主题的永恒回响: 探讨了个体与永恒(落叶与完整的秋)、逝去与珍藏(春絮与松果、红枫)、自然与文化(水影日记与诗经平仄)、静观与行动(窗内清点与馈赠枫火)、自我与他者(旁听生与城市朗诵)等永恒命题。整首诗如同一枚精心打磨的琥珀,将武汉的秋色、个体的沉思、时间的回响与生命的密码,完美地封存在深邃而晶莹的诗意之中,值得细细品味,倾力推荐共赏!【编辑:天龙】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山西阳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西阳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订阅| 关注 (32)

以打造“超一流的品牌社团”为社团的发展目标,以“为作者服务、为文字服务、为读者服务”为社团的发展理念
25今日 4195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