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18 日中午,广西桂林的李京平正蜷在沙发上午休,窗外的桂花香还飘在鼻尖,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突然刺破宁静。“是李京平女士吗?您找了十年的湖南益阳桃江亲人,找到了!” 握着手机的手猛地一颤,李京平瞬间从沙发上坐直,声音发紧:“您…… 您说什么?” 电话那头,自称 “阳光” 的女士轻声追问:“寻亲照片上的一家三口,是您的什么人?” 李京平的眼眶倏地红了,哽咽着说:“是我表姐一家,我父亲二姐的女儿和女婿。可我们从没见过面,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 这照片是父亲留下的,大概是当年表姐一家寄给他的念想吧。” 父亲的遗憾,成了她的执念 李京平的父亲李海钦,1914年出生在湖南桃江的一个小山村。十多岁时,他背着简单的行囊离开家乡求学,后分到铁道部研究设计院工作,1953 年抗美援朝时前往苏联参加铁路援建工作,回国后又响应国家号召,支边广西铁路建设,辗转柳州,全州,桂林。 这一去,便是一辈子。起初是工作太忙,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后来年纪大了,身体又垮了,几次收拾好行李想带家人回桃江看看,都被突如其来的病痛拦了下来。可他从没断过对家人的牵挂 —— 父母走得早,两个姐姐比他大不少,后来与他联系的,都是姐姐的儿孙们。70 年代,外甥夏端高还特意跑到全州看望他,只是夏端高没读过多少书,书信往来全靠侄儿代笔。不知从哪一年起,那些带着家乡烟火气的信,突然就断了。 1996 年,李海钦躺在病床上,气息微弱却紧紧攥着三个女儿的手,眼神里满是不甘:“我这辈子…… 最遗憾的就是没回桃江看看,你们一定要帮我找到亲人,替我踩踩家乡的土……” 这句话,成了李京平心里沉甸甸的执念。 十年跋涉:从桂林到桃江,总有温暖相伴 退休后,李京平把 “帮父亲寻亲” 当成了最重要的事。2015 年 8 月 3 日,60多 岁的她揣着父亲的照片,一个人从桂林到长沙,又转乘长途汽车往桃江赶。车厢里闷热,她捧着照片反复看,邻座的年轻小伙彭盼见她神情凝重,主动搭话:“阿姨,您这是去桃江走亲戚吗?” 李京平叹了口气,把寻亲的事说了出来。彭盼听了,当即说:“阿姨,您别着急,到了桃江我陪您找!” 这一句承诺,竟成了十年的陪伴。到了桃江,彭盼先带着她往派出所跑,可父亲档案里写的 “小高村”,民警们都没听过,猜测可能是 “高桥村”。俩人租了电摩去高桥村,村委会的人陪着他们挨家挨户问老人,拿出父亲的照片让他们认,可问遍了整个村子,还是没找到一点线索。 看着李京平红着眼眶站在村口的竹林里,彭盼心里不是滋味,拉着她说:“阿姨,咱们先逛逛这竹乡,说不定下次来就找到了呢!” 那之后,彭盼从没断过帮她寻亲的念头 —— 他隔三差五就往派出所跑,找城里的老人打听 “李海钦” 这个名字,甚至请律师朋友帮忙查户籍档案。十年里,李京平每次在微信上跟他说 “还是没消息”,他都要反过来安慰:“阿姨,别急,咱们再等等,总会找到的。” 后来当阳光告诉他亲人找到了时,彭盼还红着眼眶埋怨自己:“当年我太年轻,没招待好阿姨,也没帮上多少忙……” 半日圆梦:“阳光” 转发抖音,三地血脉一线牵 “一切都是缘分,是您的诚心打动了老天。” 阳光在电话里跟李京平说。可李京平知道,这份 “缘分”,是她走投无路时的最后一搏 —— 十年寻亲无果,她今年已经 72 岁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夜里常常捧着父亲的照片哭:“爸,我怕我完不成您的心愿……” 直到朋友跟她说:“要不试试抖音?说不定老家有人能看到。” 10 月 16 日,李京平翻遍了父亲的旧相册,找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 —— 那是表姐一家三口的合影,她特意在照片下方用红笔写满字:“寻亲!湖南益阳桃江的亲人,见到这张照片请联系 130xxxx……” 然后颤巍巍地发了第一条抖音。 10 月 18 日中午,在广州的阳光准备午休,刷抖音时突然看到这条寻亲信息。“湖南益阳桃江 这几个字让她心头一动 —— 那是她的老家!她没多想,立刻截屏,12 点 13 分就分享到了 “桃江文化研究会” 的微信群里,还特意附言:“大家帮忙看看,这是寻亲的老乡,说不定就是咱们县的亲戚,多转发多留意!” 13 点 50 分,阳光刚拿起午休的枕头,手机就震个不停。打开一看,微信群里早就有人留言就,而抖音里留言和关切的更多,“某某村姓夏的最多”,“小高村就是高桥村吧”……,有人直接加她微信要提供线索。其中,县人大退休领导项德才的私信让她瞬间坐起身:“阳光,这照片上的人,是我小姨一家!” 可项德才从没听过家里有个 “舅外公” 叫李海钦,为了不弄错,他赶紧跟阳光商量:“你先给寻亲的人打个电话,问问具体情况,咱们核对清楚。” 于是,就有了开头那通让李京平心跳加速的电话。“哪有这么快、这么巧的事?” 她反复问,声音里满是不敢相信。可阳光握着手机,语气笃定:“李大姐您放心,项主任跟我核对过照片上的人,他们是沅江人,在桃江短暂地呆过一段时间,认识的他们的人很少很少,绝对错不了!就算他们家没提过您一家,这血脉亲肯定假不了。” 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广西桂林、广东广州、湖南桃江三地的电话、微信像连了线的风筝,从没断过。项德才急着往夏端高家里跑,还特意从抖音上找了李京平的照片视频;阳光则在中间不停传话,帮两边核对信息 —— 原来李京平记混的 “夏建国表哥”,其实是 “夏端高”,当年与李海钦通信的,是夏端高的侄儿“夏定国”。几十年的时光模糊了名字,可提到 “李海钦”“桃江老家”,两边的记忆瞬间重合。 当李京平在手机视频里看到 90 岁的夏端高时,两个人都哭了。夏端高握着手机凑到眼前,反复看:“你是海钦舅舅的女儿?我记得他,当年去舅舅家你还来全州看过我,给我带了桂林的桂花糖……” 李京平也擦着眼泪点头:“是我,表哥,我找了您十年,终于找到您了!” 只一面之缘的两兄妹,隔着屏幕絮絮叨叨地说家常,像极了分别多年的亲人。 15 点 30 分,李京平给阳光发了条微信,配着泪流满面、拥抱和玫瑰花的表情:“阳光,谢谢您!终于找到父亲的亲人了,你就是我们家的贵人!” 晚上 7 点,她又发来一段语音,声音里满是激动:“阳光啊,今天我跟表哥聊了一下午,他还跟我讲来父亲家时的情形,太开心了!桃江的父老乡亲真好,真的非常非常感谢你!” 凌晨 1 点 48 分,阳光的手机又亮了,是李京平发来的短句:“有您真好!晚上跟远在北京的南宁的妹妹们分享了寻到亲人的喜悦,我们跟他说找到亲人了。” 阳光看着这句话,眼眶也热了 —— 对她而言,不过是随手转发了一条抖音,可对李京平来说,却是圆了父亲一辈子的遗憾,了了自己十年的执念。她仿佛能想象到,桂林的夜里,李京平捧着旧照片微笑的模样,而远在天堂的李海钦,也该笑着 “踏上” 故乡的土地了。 李京平一家的寻亲之路终于画上圆满的句号,他们终于可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了。 衷心祝福他们!此生无憾!幸福永远!(本文作者为杨玲女士)
图1:(李京平发在抖音上寻亲信息)图2:(1岁的李亲平与父亲李海钦的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