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勇 于 2025-8-25 10:03 编辑
再来说说“信用”(2) 文/李勇 2025.08.24 近日,网络平台欣赏了八十年代经典小品《礼下于人》——张国立因欠债成为“大爷”、侯耀华作为债权人反显卑微的幽默故事,似这种“欠债不还却振振有词”之事,大家都有经历过吗? 十多年来,与相关人士的一些债务可把我折腾得不轻。对于不讲诚信之人,无可奈何之中你能拉下面情来怎么样呢? 人与人相处,靠的是一份真诚和信誉。真诚是指真心实意、坦诚相待,它并不意味着百分百说实话,有时也可以存在“善意的谎言”,这也并不违背真诚的原则。然而,时下身边之人动辄满口假话、大话、空话、套话,一点都不实际…… 八年前,深圳大道“荆楚风味谷当家”从事采购工作时与荆城多年从事餐饮经营的D某相处时给我的印象就是空泛、浮夸…… 六年前,店面善后工作与D某接触后以为再也不会产生交集。 四年前,受公司股东委托协调与D某的债务。半年后,一而再交涉并请湖北兴联律师事务所大状写《民事起诉状》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尔后银行转来5000元。 今年六月下旬,连续数次寻人不遇亦不接电话、不回信息遂又专门蹲守D某,心平气和地就他满嘴野雾子说词表明了态度:即便有实际困难,也应努力寻求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吧。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如果诉至法院,在借据、转账凭证、诉讼时效内通话录音与微信聊天记录等证据一应俱全的情况下,你提出的一档子“陈芝麻烂谷子”破事,根本改变不了法院判决你履行连本带息偿还欠款的义务。 这几年,拨打D某电话N多回——有时电话中答复很爽快、有时回复信息“正在开会”“在龙泉街办”“在考察”“出差中”“在园博园”、很多时候电话也不接…… 这几年,鞋底子磨烂了几双、好话说了几箩筐,往往复复北门路其正在经营的快餐店长聊短叙,D某亦有明确答复——马上给你转、春节前没问题、节后到位、五一前落实、端午前有戏、中秋前一定、国庆前妥妥滴、党代会后肯定、元旦前绝没问题…… 这几年,我也偶有两次对D某表示了恼火态度——“你,确实没钱就算了,法庭上见!”“你这员工五六人、外卖订单来来往往,就没有收入?那个拆迁款也不少吧?疫情期间社区工作餐费不是大把吗?如果耍赖的话,我可否把这个事情详细叙述一遍让广大网友见识见识?”总是心太软,现回想:那沙哑的嗓音满是欺骗、泪花闪闪的狡黠蒙蔽了我的双眼,试想“盆满钵盈”“意气风发”之人何来可怜? 这几年,还“啷蔚”(老家方言,感谢的意思)我为D某朋友至亲手术用血伸手及三番两次为其土木巷拆迁款项出点主意、跑腿街办及市信访局……唉!小我的一点点义气就这样廉价消费。不悲催吗? 因为他人不讲诚信,我们就把脸不要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信誉是指一个人或组织在社会上享有的声誉和信任度,通过个人或组织的行为与表现所积累起来的来自社会对其诚信度和可靠性的评价,它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灵魂的优与劣…… 一个不讲“诚信”之人,对自己和他人乃至整个社会都是不负责任的,你还和他奢谈什么情谊?哪怕他身康体健、一表人才又机敏有才、或者他还有钱有名有地位、又或诸多荣誉傍身,但他的人格健全吗?他的心灵健全吗? “失信不立”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意即:不讲信用的人无法在社会立足。然而,当前多少不讲诚信之人亦悠哉乐哉行于新时代康庄大道上得意洋洋。难道“谎话盛行、假话当道、赖账不还”不是社会的悲哀吗? 诚信立世,可以从容地面对自我和他人。每个人都希望工作与生活中体现自己的个人价值,这少不了他人的支持和信任。如果你始终秉持诚实守信的态度,你就会逐步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从而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诚信,美化灵魂,能引领你走得更高更远。在做某件所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儿时,诚信与否自然折射出你灵魂的优或劣。然而,时下欠债不还的现象仍大量存在,这根本就是与诚信的严重违背和对立,还可能构成违约甚至违法。由此可见,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多么的重要——一方面,大力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公众信用意识和法律素养,努力营造诚信之氛围;一方面,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信用信息共享、提高违法成本等方式来有效遏制欠债不还等不良行为。 抱诚守真,明礼崇信。希望每一位新时代公民积极的树立起诚信观念,尊重他人、遵循原则、遵守道德和法律准绳,善于换位思考中携起手来共同维护良好的信用环境,以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以诚为本,初心不改书美誉 秉信修身,正道艰辛见光明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未经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