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726|回复: 2

[小说] 《槐花飘香》第一章 槐花盛开 第五节 一间 一间 又一间...

[复制链接]
来自- 甘肃兰州
来自- 甘肃兰州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21 09:09
  • 签到天数: 7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372

    主题

    2331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清洁工

    Rank: 8Rank: 8

    积分
    31964

    热心会员

    QQ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甘肃兰州
    本帖最后由 墨香 于 2025-8-5 15:02 编辑

    第一章 槐花盛开

    第五节 一间一间 又一间……

       求着老天爷赏饭吃,跟老天爷抢饭吃,林家坪的现状就是这样,也包括临近的刘家庄、马家屯、李家湾一样的境况,一边享受着老天爷给的赏赐。又一边接受着老天给的惩罚。也就是林家坪的小麦收到粮仓的第二天,转了天气,紧接着就是两天一夜的暴雨,事儿就是这么巧,这么寸,林远东一家只好坐在家中无所事事,都在感叹收麦的及时,也在感慨今年的雨水之多,老天爷哪里会知道春耕秋收,只是由着性子,发泄着心中的不悦,害苦的可是这些一直靠天吃饭的庄稼人。

       刘英在每个房间里进进出出,一会儿看看这里,一会儿看看那里,有没有漏雨的情况,早就做好了接雨的准备,各种瓶瓶罐罐早已准备好,好在房子的地势相比其他的地方还是高出许多,不然早就被大水淹没了。这老天是受了多大的委屈,不仅有打不完的雷,下不完的雨,还有河滩里面咆哮的洪水。一旦开始,似乎没有要停止的样子,也未曾见过这么大的暴雨。好在小麦已经收回来了,一家人一年的口粮算是保住了,至于其他的胡麻、油菜、甜菜、土豆、包谷什么的听天由命吧,欠收就欠收吧,还能怎么办呢,不过所种的这些量不是很大,毕竟还没有到收获的日子,有一点损失还是可以接受的。

       林远东坐在炕沿上,炕上放着一个小型的炕桌,炕桌上摆着一些简单的吃食,炕沿旁边是一个火炉,此时火苗正在呲呲的叫唤着,火炉上面煮着茶水,正在汩汩的冒着热气,林学洋写着作业、林致远很无聊的拿着林学洋的书装模作样的看着,林学亮、林学平跟着林远东一起喝着茶。林远东一边抽着旱烟,一边拿起正在冒着气的水壶给每个人添上茶水,在提起水壶的同时,林学平从篮子里抓一把驴粪放到火炉里,充当柴火。每一年农活不忙的时候他们会到外面去捡一些柴火,砍一些枯死的树木,再截成同样长的小段,储存起来。或者背着背篓到外面去捡牛粪、驴粪,其中驴粪俱多。冬天用这些柴火、驴粪烧火做饭、取暖。

       “等雨结束了,就得着手开始修房子了,老二去请一些木匠吧”林远东一边喝着茶,一边抽着旱烟说道。

       “嗯,跟我一起学木匠的有几个人呢,离这里也不是很远,雨停了,我跑一趟”林学亮说道。

       “爸,我想把家里的那只老母猪牵出去配个种,赶过年前估计就能有一窝小猪仔了”林学平说道。估计他是想了好久了。

       “我想的是,这次修房子的时候,把猪圈扩大一些,这次下的猪仔就不卖了,留着养着,等到时候卖肉吧”,林远东没有说话,静静地抽着旱烟,林远东说道。

       “嗯,学平说的不错,家里的地本来就不多,家里人又多,我们这种靠天吃饭的,也没个准话,保不齐哪一年欠收。”林学亮分析道。

       “过完年,都走了,家里就剩下我跟妈两个人,还有小致远,养些猪也轻松一些,顺便再养些鸡,平时的鸡蛋就有了,还可以卖些钱”林学平继续说道。

       “那就这样吧,等雨停了,老二去找木匠,我跟老三去配种,顺便把骡子牵上,买一些吃的东西、鞭炮什么的,修房子是大事”林远东说道。

        这次小型的家庭会议就这样结束了,谈的还算顺利。刘英除了时不时的进进出出观看着房子漏水的情况,还有在那里做着针线活,整个过程没有插话。

        第二天傍晚时分,暴雨终于停了,林家坪家家户户走出院门,呼吸着新鲜空气,又到村边边看着滔滔不绝的洪水。多年前,林远东那一辈人年轻的时候,物资匮乏,所以每一次发洪水总会找机会在洪水里面打捞东西,被洪水冲下来的有柴火、土豆、玉米等,最多的便是柴火,每一年总是会听说邻村的谁谁谁被洪水冲走了,谁谁谁家的地被冲毁了,现在,他们这一辈人老了,条件比起他们那个时代已经好太多了,也不想再弄了,保不齐哪一天,柴火没有打捞多少,人被洪水冲走了,这是一个家庭多大的损失,好好地活着比什么都强,现在的任务是站在村边边上,远远的看看滔滔的洪水,看看哪座山被冲走了,哪块地又被冲小了,再聊聊以前在洪水里面打捞东西的英勇事迹就行了。不过,邻村还是有不少人,胆儿肥,不管洪水多大多猛依旧阻挡不了他们在洪水里面寻找生机的决心。

       一晚上过去,天刚刚亮,空气倒是出奇的新鲜,夹杂着飘来泥土的芬芳,忍不住多呼吸几口。河滩里的洪水依旧没有消退的迹象,只要是能去的地方当然人满为患,也不知道突然从哪里冒出来的那么多人,男女老少,形形色色。原来雨过后,地面会冒出许多的地达菜(地衣菜),还有蘑菇,当然哪能放过这么美好的事情,这是老天爷给的恩赐,这泼天的富贵当然要接到手了。一大早,按照那天小型家庭会议的决定,林远东、林学平、林学亮出门去了,林学洋带着林致远去捡地达菜和蘑菇去了。

       “学洋,小心地滑,把小致远看好啊”刘英吩咐道。

       “嗯,知道了”林学洋回答到,并拿了两个大袋子出门了。

       下过雨的早晨,地面还比较湿滑,露水早就打湿了两个人的裤子、鞋子,但依旧阻挡不了两个人捡蘑菇、捡地衣的快乐,一旦发现大片大片的,便一个劲儿的往袋里装,有多少多装多少,能装多少是多少。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林家坪所在的这个地方虽说是各种艰苦,但是山里面还是有许多的好东西在的,农活不忙的时候,总会看见有许多人在山里找寻着所需要的宝贝,特别是下过雨的山有地衣、蘑菇,若不下雨,还有野小蒜、野韭菜等,还有小柴胡等中草药,只是小柴胡这些中草药林家坪人不认识,便觉得没啥用有时候会同冰草一起割回来喂羊、喂骡子。还有狐狸、野兔等等,狼之前有,只是这几年随着各种机械和人口的增多,见得少了。

       捡满口袋,也算是满足了,拿回来,把这些晾晒起来,等吃的时候用开水冲泡,或清炒、或凉拌或做汤饭,很方便,也很美味。每一次下雨都会有那么一次,总感觉这些东西就是老天爷额外降下的恩赐,根本用不完,农活忙的时候遇到这样的天气,总是骂老天爷不开眼,在这种时候却是感谢老天爷,说不完的感谢。

       林远东家的结构很简单,坐南朝北,院墙很高,门口有一棵很粗很粗的槐树,大门口向东在院墙的拐角处还有一棵很粗的柳树,进入大门,右手边是一间简单的木材搭建的临时放农具的房子,旁边还有一口很大很深的地窖,用来储存土豆、甜菜,还有冬天要吃的蔬菜什么的,左手边拐角处是一间厕所,剩下的就是一个大大的院子。从两边的台阶上去,台阶大约比林志远高出一个头,调皮的林致远没少从这个台阶上摔下去过,已经记不起摔了多少次,每一次的哭声至少有一半是自己调皮从上面摔下来,疼哭的,上了台阶便又是一个很大的平台,走过平台便看见三间土平房,左边一间是大儿子林学明结婚时盖的,最右边是一间厨房和放粮食库房。走进正门,这一间是堂屋,摆着一整排的面柜,面柜上摆放着各种瓶瓶罐罐,大多数是酒瓶子,还有一口老式的可以放在面柜上的钟,听说是林致远过满月的时候亲戚送的,此刻钟摆正在滴答滴答的左右摇晃着,上面还可以显示日期,一只鸡毛掸子安静的放在面柜上。堂屋最东边便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土炕,最西边也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土炕,左右对称着。林远东、刘英住在东面,平时来人或者吃饭都在这里,炕沿边还有一个火炉。这些房子细细算一下也至少三十多年了,早已破败不堪了,但最为家里的女主人,刘英每天都在打扫、擦灰,干干净净的,一尘不染。自此之后这些老房子,见证历史的老房子就要和他们告别了。

        林震东又把家族所有的人聚在一起,在他们家开起了大会。

        “老二,给大家说说房子怎么个修法”林震东依旧抽着旱烟说道。

        “我们之前和几个娃们商量了,把现在的房子全部拆了,重新修,时间太久了,恐怕下一次暴雨的时候,我们家就成水帘洞了”林远东说道。

        “哇,那就是全部拆掉然后重新做啊”林英东说道。

        “是啊,基本上是这样”林远东说道。

        “还有三个月不到,来不及吧”林会东说道。

        “既然老二一家这样决定了,大家就辛苦些呗,多干一些,争取早一点做完”林震东弹了弹烟灰说道。

        “我们计划的是,把院墙再加固一下,进门右手边的地窖不动,那间房子再好好的收拾一下,院子大着呢,左手边修一个鸡舍,连着再修一个骡子的圈,连着地窖的这边南北走向连着修三间卧室,中间再修一个从台阶下面一直到台阶上的花坛,两边修台阶,以后从这里上下,台阶上的房子位置不变,还是这样修。”没有图纸,全靠林远东一边比划,一边说着。

       “还有,后院的那个猪圈再扩大一些,也再休整一下”林学平补充道。

       “木匠请的咋样了”林震东已经知晓去请木匠的事情了,说道。

       “大伯,也就这两天就到了,五个人”林学亮说道。

       “房顶要修成啥样的”林世东问道。

       “弄得跟大哥家一样吧,人字顶,放青瓦,结实、防雨、好看”林远东说道。

       “椽子、檩条、大粱那些咋办呢”这时,许久没说话的林学峰问道。

       “大梁用松木吧,不多,那天去李家湾的时候给学明去了电话,他说,他买几根过几天就能送到,我们还得去李家湾抬,椽子和檩条用槐树、榆树、白杨吧,我们家的这些木头多,还有几棵已经死了,放着也是烧火的”林远东说道。

       “那这次把电也一起接好吧,一直用煤油灯盏也不是个事,你看学洋,晚上拿着灯盏学习,鼻子里面全是黑黑的”林学峰发话了。引的大家笑了起来。

       “那还不得请个电工啊”林学平说道。

       “请什么电工啊,只要同意接电,简单,我和学洋两个人就搞定了,又不复杂”林学发一脸自信地说道。

        在农村盖房子就是这样,没有准确的图纸,大概说一下想怎么修,也就明白了,或者不明白的,也无所谓,跟着大家一起干就行了,计划随时调整,不对了再返工呗。

       “青瓦啥时候买呢”一旁的李婷发话了。

       “等着院墙垒的差不多了,我和大哥去集市上看看吧”林远东说道。

       “好,那就明天了开工吧,先把家具那些搬到我们家吧,搬完了就拆呗,这几天老二一家就先住在我们家吧,匠人们来了先安排住在学霖家吧,老二媳妇辛苦些”林震东说道。

       “可以,没问题”老二媳妇周登菊说道。

       “老五,明天了把老母亲接到我们家吧,你在这边忙呢,没人看着不行”林震东吩咐道。

       “嗯”林英东嗯了一声,就再没有说话。

       散会后,各自回家去了。

       林致远并不知道为什么一家人会经常聚在一起开会,为什么会商量着要拆房子,但是,总觉得很好玩。

       “奶奶,为啥要拆我们家的房子”祖孙三个躺在炕上,林致远在最中间,此时的他还没有睡着。

       “因为啊,马上我们家又添一个人了”奶奶刘英回答道。

       “哇,添一个人就要拆房子,那天天添一个人,是不是要天天拆房子”林致远望着屋顶说道。

       “你这孩子,赶紧闭上眼睛,睡觉”林远东说道。

       虽说是家里面家具、农具什么的并不是很多,一群人热热闹闹也是搬了好久,林致远当然也没闲着,大件搬不动,小件还是可以的,一趟一趟的,跑得满头大汗,也是最积极的一个。一边搬着东西,一边聊着天,甭提有多高兴了。

       搬完所有的家什,顿时觉得整个家变得空落落的,刘英拿来一个很大的炕桌,放在院子中间,上面摆的满满当当,有瓜果糖果、花生核桃大枣,有整只鸡和一个买回来的猪头,还有自家做的馒头、画卷、油饼,再加一些硬币,面额不大的纸币之类的,炕桌上还放着一只碗,碗里装满了五谷杂粮,旁边还放着一把带着红色绸子的锤子,做完这些便走到一旁。大家长林震东点燃三根香,嘴里面念念有词,无非就是开工顺顺利利、平平安安之类的,念完所有的祈祷语之后,跪下磕三个头,其他人也是全部跪下来跟着磕头,林致远不明所以然,总之跟着磕头就是了。

       磕完头,打开散酒,围着炕桌倒了一圈,又拿着泡好的茶,也是围着炕桌倒了一圈,紧接着林震东拿起装有五谷杂粮的碗,抓一把尽力的抛去,撒向房子,撒向人群,撒的越远越好,直到撒完为止,最后向着人群撒去瓜果糖果、花生核桃大枣等,人群中开始哄抢,又拿起猪头往人群里面扔去,不过在猪头出手的那一瞬他自己抓住了,并没有扔出,只是向大家开了个小小的玩笑,人群中的笑声,一直就没有听过。这一阶段的仪式算是做完了。

        “开工!”只听见林震东一声呐喊,便把刚才装有五谷杂粮的碗狠狠地摔在地方,意味着,不破不立,再破再立,林学洋点燃鞭炮,噼里啪啦一阵子,大家捂着耳朵,静静地等待着。

       林远东从林震东的手中接过锤子走向堂屋的土墙边,开始象征性的砸墙,原来的墙是黄土做的,已经开始脱落了。

        “一锤,平平安安”

        “二锤,顺顺利利”

        “三锤,黄金万两”

        砸完三锤,锤子边交到刘英的手里,也是象征性的砸了三锤。

        “一锤,儿子孝顺”

        “二锤,身体健康”

        “三锤,美梦成真”

       然后是林学亮、林学平、林学洋,喊着口号的是林震东,对每个人喊的口号都不一样,终于到了林致远的手里,可小小的他能勉强拿得起锤子,想砸一下那是万万不能的,一群人看着林致远拿着锤子很艰难的样子,顿时又惹得大家开心的笑了。

       “一锤、快乐成长”

       “二锤、学业有成”

       “三锤,高居庙堂”

       最终在林震东的帮助下,两个人一起完成了这项仪式。

       修的是林远东家的房子,所以也只有林远东家的人才有资格参加后面的这些简单的仪式。

       至此,所有的仪式便完成了,小孩子们离得远远的,长辈们开始“上房揭瓦”。顿时尘土飞扬,谁也不认识谁。

       今晚得把做仪式用的这些东西全部吃掉,也是开工的第一餐,不能马虎,于是鸡肉、猪头肉全部上来了,同时也喝了不少的散酒。

       “明天早晨,老三你带几个人去砍树,还有那几个粗一点的杨树、榆树也一起砍了,先砍快要死了的,枝干直一些的,老二看着点,看哪个能砍,哪个还能再留一留。”趁着还没有喝醉,林震东吩咐道。

       “嗯,那就明天了,老三、老四、老五、学平我们几个去砍树吧,剩下的人拆吧,这边大哥看着点就行”林远东说。

       “行呢,这边你就放心吧,拆的时候看,哪些木头能用,放到一边,再重新打磨打磨,上点漆还可以用,实在不能用的就放到另一边,烧火吧”林震东说道。

       “大家再有没有其他的问题”林远东问到。

       “匠人啥时候来”林英东突然问道。

       “算算日子,应该后天就到了”林学亮说道。

       一群人又起七嘴八舌的说了一通,整个晚饭会议就这样结束了。

       林致远一会儿跑去看几个爷爷叔叔们砍树,一会儿又跑回来看着拆房子,又一会儿缠着奶奶问一会儿吃什么,一会儿带着谁的话传给谁,总之他的小小身影在哪里都能看见,他总是有使不完的精力。

       就这样一直持续了两天,原本一院房子就这样被拆完了,拆到最后就连院墙一起拆了,什么都不剩,咋一看,就像凭空消失了一家人似的,什么都不剩,建的时候很慢,却没想到拆的时候却是如此之快。只是砍树、拉树耗费了一些时日,拉回来的树全部放在打谷场里面。拆房子的土块全部倒进打谷场东面的山谷里,等着下一场暴雨,便冲的干干净净。

       所有人分成两拨,一拨人有林远东负责带人夯墙,另一拨人由林学亮负责带人做门窗、家具,有条有序。

       地基是从河滩里面拉回来的石头,垫了好多,基本上是比林致远脑袋那么大的石头,形状不一,放在最下面很结实,然后再夯土,墙体大概厚半米,通往东边麦田的路本就很窄,这次趁着这次修房子的空隙,把路再往宽里拓展一下,能挖多宽就挖多宽,能挖多长就挖多长,这里全是上好的红土,粘性很好,用红土做强也好看。林会东、林英东两个人负责刨土装车、林学山、林学平负责牵着骡子运土,运来的土湿度很高,不需要再掺水,放点少量的麦草,增加摩擦力,搅拌一下就可以了,林学峰、林学发、林学洋三人负责将土放到早已支好的模版内,林震东、林远东两兄弟用两根很粗木头做成的向锤子一样的工具,负责将放到模版里的红土夯实、夯匀称。墙体很厚,所以做起来很慢。

       这几天木匠们也陆陆续续到了,加上林学亮一共六个人,从剥树皮开始,林致远喜欢在这里玩耍,喜欢把刚剥下来的树皮,放到嘴里面去舔,有时候甚至爬到刚刚剥完皮的树桩上舔,当然林致强、林致兰两兄妹也不例外,榆树的味道稍微有些甜,最不好的就是杨树和槐树,是苦的。

       木匠们干活时,林致远总会手里拿一块馍馍,蹲在在那里聚精会神的看着,看得出神,甚至忘记了吃馍馍的事,也忘记了出去玩耍的事了。好多工具,只要有人给他说一遍,他能迅速的记住它们的名字,也能清楚的记得它放在哪里,而且还能简单的知道它们是干嘛用,所以,林致远每天的工作就是拿着一个馍馍,也顾不上洗脸,穿梭在每个木匠之间,偶尔帮他们递一些工具,有时候问东问西,这些工匠们也是很有耐心的给他讲解着,他是学的不亦乐乎。

       一根木头,先剥去树皮,林致远帮忙按住卷尺的另一头量一下尺寸,用铅笔在尺寸处画一个标记,木匠顺手将铅笔别在自己的耳朵旁,于是林致远学着木匠的模样,也就一个不常用的铅笔别在自己的耳朵旁,后来次数多了,木匠干错把铅笔别在林致远的耳朵旁,用的时候,叫一声“小致远,铅笔”他便跑过来,谁叫他他便跑到谁的跟前。

       木匠拿来锯子,在两个人的帮助下,一根完整的木头一会儿功夫变成了两节,如果遇到小一点的木头,只需要一个人完成的时候,林致远便跑过去抓住锯子的另一头,学着锯木头,当然用力的是另一个木匠,跟他没有关系,他在那里纯粹是为了凑数。

       他也会帮着木匠按住墨斗的一端,看着木匠从墨斗里面拉出长长的一根线,然后轻轻放在锯好的木头上,另一手拿起线,再放开,一条又黑又长又直的细线画好,所以,林致远的双手一直黑乎乎的,从来没有干净过。

       拉大锯,扯大锯,沿着画好的线一片一片将整块木头分割好,刨子整平,墨斗划线,凿子开槽,在抹点树胶,通过榫卯结构连接,期间不用一颗钉子。每个人都在忙乎着自己手里的事情,林致远看着一棵完成的树木,从砍伐、运输、加工、再到组装、上漆最后变更一个个精美的门窗、家具,就像变魔术一样,无中生有,结构巧妙、雕刻栩栩如生,林致远对每一件成品都充满着好奇,虽说自己现在不会,但是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在林致远的脑海中深深地烙下了印记。

       “这娃娃很灵,以后肯定是个很不错的木匠”另一个木匠在吃饭聊天的时候向大家说道。

       “以后我要做好多好多的家具,好多好多的玩具”林致远一边端着碗,一边说道,奶奶刘英摸着他的头笑一笑不说话。小孩子嘛,其实对每一个自己没见过的东西总是充满好奇,至于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谁都说不上,将来读书做官,还是和林学亮一样,学做木匠,这些都不是现在所考虑的问题,刘英也不关心这些,只希望林致远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长大,将来能有他的一口饭吃就可以了。

       就这样,两拨人分工明确,一拨人打墙,一拨人做家具,大约进行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房子大体的模样有了初步的样子,购买的松木、青瓦、红砖也到货了,剩下的任务是如何将这些东西拉到地点倒成了头疼的问题。目前全部堆放在李家湾,由林远东看着。

       一家人讨论来讨论去,还是没有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山路不好走,所以也只能用人去抬了,好的一点是松木做梁并不是很多,不然太费事了。青砖和红砖用骡子拉,两个人跟在后面用绳子牵着些就行,下坡路倒是不费多大的劲儿,只是不方便而已。一家人除去三个小孩,两匹骡子全力配合,也算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是把这些材料全部运到使用现场。总算是歇了一口气,下一次再不修房子了,能凑合着用就凑合着用,能就地取材的便就地取材,绝不这样劳民伤财。但是,为了面子,为了进门的新娘子这是没办法的事。

       一个半月后,土墙夯实的差不多了,从门口望去渐渐的有了房子的雏形,而且感觉比之前的大气、敞亮了好多,再配上红土做的墙,外观真的好看极了。

       今天是上大梁的时日,也是一个黄道吉日,大梁中间包了一块红色的绸子,绸子里面装有五谷杂粮、铜钱银币,红绸子外面有一支毛笔,意味着稻谷满仓、财源广进、后代子孙学业有成,又是那一套仪式,只是省去了拿锤子砸的那一套程序,伴随着鞭炮声响起,一只大梁缓缓地被人们抬起,稳稳地放在房顶处,紧接着是木匠嘴里面一阵捣鼓,拿起早已准备好的各种糖果、花生、核桃、大枣、银币、纸币之类的,骑在大梁上往下抛洒,底下的人又是哄抢一番,好不热闹。

       在这样的山区农村,每发生一次大事总会有各式各样的仪式,向天祈祷的各种仪式,就像这次修房子一样,从砸墙开工、开挖地基、起大梁、封房顶、起青瓦、到安门、安窗,再到安院门,每一次都是这样那样的仪式,看得人眼花缭乱的。

       后来房顶起青瓦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好几个人站在房顶上接着,有好几个人在下面一片一片的向上抛着,有节奏的接着每一片青瓦,看着每一片青瓦在空中飞舞着,又安静的平躺在屋顶,真的是一条协同处理的美好案例,一直到最后一片瓦片上房,才算完成,只是在整个过程中有一点点小小的失误,摔碎了几块,好在人没事,也算是碎碎平安了。

       墙是红土,柱子是小红砖,倒也很般配,就这样在一群人的不断努力下,房子一间一间一间的拔地而起……

    两个月后,高耸的院墙,红色却显得格外耀眼,墙面整齐的像是用刀切过一般,从外面表看去,整个就是一个大户人家,是一个土财主的家。此刻大门紧闭,门上面挂着一个红色的绸子,一群人站在大门口等着开门见证奇迹的那一刻。

       在林震东的主持下,做完所有的仪式,林远东解下红绸子,缓缓地打开院门,只听见“吱——”一幅美丽的画卷徐徐展开——林氏家族的所有人进入院内,开始仔仔细细的欣赏着这两个月的成果,脸上洋溢着控制不住的笑容。

       门前的槐树,依旧坚挺,汲取着养分,茁长成长,旁边的柳树,不甘示弱,学着槐树的样子,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精彩。院墙很高,高的一般没有人能翻得过去,院墙西角出做了一个不太大的半圆心洞口,是给以后的猫狗留个可以进出的门,也是下雨天走雨水的地方,还贴心的在洞口做了小门,过分的是,竟然也雕刻上了花纹,做这个小门的木匠是多闲,还是在向每个人炫耀着自己的手艺。院门是用榆木做的,很结实,上面雕刻的花纹清晰可见,门槛不高,小孩子一只脚就能轻松的跨过去,进了们,院子是黄土做的,夯实的很平整,很宽敞,扫不出一点儿灰尘,几块被切割过的石头嵌在院中,与地面平齐,从门口延伸到台阶处,然后看见的是三间平顶的房子,一间是骡子住的地方,骡子吃饭用的槽是用整块大石头开凿的,竟然也装上了刻满花纹的窗户,一间是厕所,厕所旁边是一件很大很大的仓库,是用来储放粮食的地方。大门的右侧第一间是敞开式的,只有顶,这是用来摆放农具的地方,然后是一口地窖,地窖在农具摆放的房子里,地窖口高出地面好多,一眼就能发现,接着是三间一模一样的人字顶的房间,南北走向,坐东朝西,同样是雕满花纹的门和窗,装的是蓝色的玻璃,从外面看不到里面的情况,但从里面可以清晰的看到外面,推开门就能发现,每间房子里都摆放着一套由木匠打造的沙发、茶几、衣柜和书桌,还有一个很大的土炕,后墙与院墙还有一定的距离,是为了方便在冬天的时候可以过人烧炕。

       院子中间的花坛很大,也很高,高的比第二个台阶还要高出许多,差不多与林致远的身高还要高出一个头,和之前的高度差不多,花坛里已经种上了各式各样的花,估计再过一段时间就能看见花团锦簇、满院芬香了。台阶的装饰用的是河滩里的石头,形状不一,非常好看,从两侧的台阶上去,当然这个台阶也是黄土做的,夯实的很瓷实,这是原来的台阶,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夯实了一边,这次以贴心的木匠做了木质护栏,一直连接着台阶的护栏,林致远再也不怕从台阶上摔下来了,除非他再调皮些,翻护栏玩耍。西面是一间很大的房子,这是老大林学明的房子,当初林学明准备结婚时盖的,台阶下的房子比这间房子稍微宽一些,台阶上衍生出来的房子的一处也是一间敞开式的平房,不大,里面摆放一些临时不太用的家具,这边是跟老大林震东家连在一起,搭一根梯子就能通过平房到达林远东的家,林学明房子里面同样摆放着家具,东面是一间敞开式的平顶房子,里面摆放着烧火做饭用的柴火,已经整整齐齐的码满了整座墙根,跟台阶下的房子有落差,所以只有两根红砖做的柱子支撑着,跟这间房子相连的是厨房,厨房的后墙开了一个门,可以直达后院,台阶上的平台上还有一个崭新的太阳灶,此时放在太阳灶上面的水壶正在吱吱想着,冒着热气。重头戏便是这间坐北朝南的人字顶的诺大的堂屋了,看上去外面的造型就像一个被放到的“凹”字,挑檐下全部雕刻着精美的花纹,推开堂屋的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个方形桌子,两边放着两把椅子,桌子上摆放着一只香坛,插着三根正在点燃的香,还有那座老式的钟表,此时正在愉快的晃动着钟摆。还有一个盘好的土炕,炕洞在厨房里,冬天只能去厨房烧炕了,土炕沿边放着一个炉子,这是林远东和刘英的卧室,也是平时接待亲戚、朋友的地方。北边墙上还开了一个窗户,方便观察后院的动静,原本这是对称的,后来考虑到西边的房子跟老大林学明的房子连在一起,没办法烧炕,也是临时决定再加一道墙,将炕盘在后墙,以后烧火就从后院进去,堂屋里空闲的墙根,摆满了新做的两排面柜,大窗户,同样装着蓝色的玻璃,采光很好。

       通过厨房进入后院,又是一个台阶,上了台阶便是菜地、果园、还有新修的一个很大的猪圈,鸡舍,原本鸡舍是要做到家里的,后来几番讨论之决定放在后院,主要这样做是为了干净,同样也做了窗户,上面同样雕刻了花纹,只是没有安装玻璃,当然鸡舍的房顶没有那么高,自然也是人字顶,好多当初决定用什么格局修的,在整个过程中稍微有些改动,但整个的样子还是当初决定的那样。

       房子是族人们合力修建的,家具的制作和房子里外的雕花是老二林学亮带着匠人们一锤一凿完成的,每个房子里的窗帘是老三林学平用林震东家的缝纫机做的,床单、被套是刘英带着杨梅花、孙倩、王玉玉她们四个一针一线做出来的,炕上铺的毡是新买的,一切都是崭新的模样,只是新盘的炕还不能住人,要用明火烧几天才可以安心的在上面睡觉。当阳光谱洒在青色的瓦片上,洒在红色的土墙上,洒在蓝色的玻璃上,洒在宽大的院落中……一切都显得那么的静美、那么的可爱、那么的妙不可言,红墙、青瓦、大蓝玻璃,一间、一舍、高墙大院一切准备就绪,就差一个新人进门,自此林远东家的辛福生活拉开了序幕……


    一尺华丽,三寸忧伤,拈一朵情花,呷一口墨香,在最美的诗词里邂逅!
    回复 来自- 甘肃兰州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甘肃兰州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9

    主题

    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4730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1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沙发清零。
    黄皮人
    回复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来自- 河北保定
    来自- 河北保定

    该用户从未签到

    532

    主题

    2万

    帖子

    25万

    积分

    副站长

    行者无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59700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QQ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北保定
    暴雨初歇,槐香犹湿,土墙青瓦一间间立起。老林家拆旧筑新,夯土声、锯木声、孩童笑语交织,绘出一幅烟火升腾的乡村新生图。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河北保定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河北保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惑地带

    惑地带

    订阅| 关注 (54)

    乃知,亦乃未知。从模糊到澄明,贵在剖解。
    22今日 6935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