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242|回复: 1

[随笔] 善良——生命的底色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南
来自- 湖南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1

主题

2806

帖子

3万

积分

右首版

Rank: 6Rank: 6

积分
38992

2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昨天 14: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湖南
                   善良——生命的底色
                         ——读《城南旧事》有感
       第一次看《城南旧事》,是在二十多年前,那时我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女孩,什么都不懂,都已经不记得有没有看完这本书。
        那时给我的感觉,是这本书写得非常好,但说不出好在哪里。思想太肤浅的我,只能有这种粗浅的见解。
        现在,我从开始到结尾重温这本书,便有了不同的看法,学会了从更深的层次去理解其中的蕴意。
         一、形象饱满,烟火气味中体验人间温情。
         这本书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主人公,就是作者小时候——即贯穿整本书始终的一位小女孩——英子。英子是一位心地善良、聪明可爱、性格稳重、有思想、善于思考、真诚关心身边人的好孩子。她年龄虽小,但身边人命运的沉浮始终牵动着她幼小的心灵。她一直以一种悲悯之情,关注着身边人生活的动态,观察着她们的一言一行。
       例如,当认识了因失去孩子和丈夫而疯了的秀贞,她并没有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待秀贞,而是带着同情心去接近她、陪着她,理解她看似不正常的喜怒哀乐中透露出来的悲哀、痛苦和无奈。当她发现自己的玩伴竟然就是秀贞的女儿时,为了让她们母女俩能够过上幸福快乐的好日子,便不顾一切地帮助她们连夜出逃,鼓励秀贞带着女儿去寻找她日思夜想的丈夫。
         她理解人人痛恨的小偷迫于生计而偷他人东西的苦衷,因此,当那个小偷被抓住了时,她并没有拍手称快,而是感到非常难过、非常伤心。宋妈为了养活自己和一家人,让她丈夫把自己刚出生的孩子抱走,送到邻村妇女家,大儿子就跟着她丈夫一起生活,而自己到英子家当了四年奶妈。当最后他们都发现宋妈失去儿女的悲惨结局时,读者能够感受到英子心中的悲愤之情。
        这就是那个看似天真烂漫,实则关心人民疾苦的英子。她并没有惊天动地的悲壮之举,她只是当时时代洪流中一个并不起眼的孩子,可是,她用自己崇高的善举,用自己心底里诚挚的善念,温暖和感染着故事中每一个在逆境中苦苦挣扎、努力生活的下层人民,同时也温暖和感染着每一位读者,让每一位读者跟随作者满怀深情的讲述,去倾听、去深思、去体验这些人的悲欢离合。
        当然,我们不得不提到的,是一直在英子家照顾她们一家老小的女佣宋妈。宋妈家庭贫寒,但她勤劳能干、纯朴善良、有爱心,有着吃苦耐劳的美好品质,对主人家的几位孩子都视如己出。她是继承了中国传统美德的女性的典型代表。她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在贫困线上谱写着奋斗的乐章。虽然命运不公,但她依然没有放弃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和憧憬。
        此外,书中还有几位主人公,都同样具有善良的美好品质,但又各有各的性格特征。例如,毅然、勇敢、虽一直遭受不幸,但从未放弃对美好幸福爱情执着追求的秀贞;为了挣钱缴弟弟读书而误入歧途的小偷;尽管在照顾孩子和家庭方面一直依赖着宋妈,但又非常同情宋妈遭遇的英子母亲;以及热心帮助进步青年的英子父亲;虽出身贫苦,命途坎坷,但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找到了自己幸福的兰姨娘等。
       这些都是生活在烟火气味浓郁的胡同里的小人物形象。他们虽然非常平凡和普通,但在作者充满深情的叙述中,字字句句、点点滴滴都充满了人间的温度。在那个人们为了生活、幸福而不断拼搏的年代里,他们美好的品质和高尚的行为,犹如黑暗中微弱的灯火,互相给对方带来光明、温暖和希望,彰显着人性的光辉。在那个中国人民探索光明前景的路途中,他们摸爬滚打,跋山涉水,用他们微博的力量诠释着生存和努力的意义。他们是千千万万为了中国美好未来而不断前进的优秀儿女的缩影。
        二、技巧娴熟,娓娓叙述中感受高超水平
       乍看这本书的语言特征,会发现它并不优美,甚至会给人一种平铺直叙的感觉。可是,如果你细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有着高超的写作手法,用看似平淡的描述诉说着隽永而打动人心的故事,揭示了深刻的主题,充满着令读者着迷的艺术和文学魅力。
        首先,作者在书中写了四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以“送别”为结局,以英子这个心灵纯真的小女孩的视角来进行叙述的。这四个故事虽然都可以自成一个整体,似乎毫无关联,但其实作者是以时间顺序来安排的,都体现着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对真善美的倾情讴歌和赞颂。这四个故事中,只有兰姨娘“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结局最能令读者感受到一种喜剧色彩。而其它三个故事的结局,都被悲惨的迷雾笼罩着,读者在发出深深叹息之余,更多的是对于当时苦难民众前途和命运的担忧。
        其次,是作者善于运用铺垫的写作手法,在悄无声息中暗示当年主人公自己无法左右的命运安排。例如,作者在发现小妞子就是秀贞的女儿之前,其实是通过叙述邻居和秀贞断断续续的对她自己过往经历的描述,告诉了读者秀贞与小妞子之间的母女关系。这样的安排不至于显得平铺直叙、索然无味,给下文设置了悬念,使结构严谨有序,出乎意料又是在情理之中,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读下去。
        还有,就是在第二个故事中,作者一边叙述与小偷之间交往的过程,一边叙述她在学校学习的情景,作者这样写,其实也是颇有深意的。因为,就是在这样交叉叙述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到了结尾,当读者发现小偷的弟弟就是在英子所在的学校读书时,并且成绩优异时,联系对前面内容的理解,才不会感觉到突兀。
       另外,作者记叙的都是生活气息浓郁的胡同里小人物的平常小事,没有兵荒马乱的硝烟味。可是,作者叙述的这些生活琐事,又像早晨里一颗颗闪烁着太阳耀眼光芒的露珠,鼓舞着在贫困线上寻求突破的人们,让人们不至于失去生活的信心,起到了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
       在第一个故事中,作者虽然没有非常直白地写出秀贞和她女儿的下落,可是,作者通过写出自己送走母女俩之后,自己昏迷了一段时间,醒来后看到了几件已经送给了秀贞母女俩物品这个情节,用含蓄的写作手法,暗示了母女俩悲惨的结局,给人一种扼腕叹息的凄凉的感觉,这大概就是文学作品中令我难以企及的“留白”写作技巧吧。
      三、思想健康,美好心灵中闪烁熠熠光辉
        聪慧的英子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她善解人意,总是用善意的思想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即便是对差点当了她爸爸第三者的兰姨娘,尽管她因为担心她妈妈而痛哭流涕,但也并没有一直记恨她,而是想办法让她和德先叔在一起,促成了一段美满的姻缘,才让有关兰姨娘的这个故事有了一个美好的结局。
       在那个人们无法主宰自己未来的年代里,面对身边人的不幸,想帮助他们改变命运的英子是无助的,是痛苦的,但她仍然用自己的坚定和执着,化成一道道微弱的光芒,在每一位读者心中闪耀着思想的光芒,指引着人们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光明和幸福。
       虽然英子身边的人历经许多苦难,但他们仍然在苦难中相信人间的美好,仍然用一颗诚挚的善意面对当时千疮百孔的社会,用他们坚定的信念给予一代又一代奋斗者以强大的勇气。
       当我看完了这本书以后,我的心灵经受了一种让我如沐春风的精神洗礼。小小年纪的英子,把她心灵中可贵的精神品质,以及她灵魂深处让我不能亵渎的美好人格,化成一泓清澈而永远不会枯竭的清泉,滋养着我精神的心田里曾经那么贫瘠的泥土,让我精神的世界不再如此荒芜而贫乏,让我重新审视着自己的一言一行,反省自己曾经的过错;让我以她高尚的人格和善良的举动为榜样,不断努力,不断成长,不断驱赶着心灵的角落里让我不断摇摆不定的负能量。让我永远追随着书中主人公执着的步伐,寻觅着真善美的真正意蕴。
       正是作者叙述的当年人们惨痛的经历,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精神上的疼痛,更是揭示了当年社会的黑暗,告诉了人们只有GCD,才能救中国的至尊真理,反衬出新中国现代社会的美好,人们生活的幸福与安宁,以及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新中国出现的欣欣向荣、国富民强的平安盛世。更是鼓舞着人们为了祖国mu亲永远繁荣昌盛,祖国人民永远安居乐业而努力拼搏,努力奋斗。
        现在,当我合上《城南旧事》这本书,回忆着书中感人的情节,我平静的心湖仍然能激荡起一圈圈激动的涟漪,我的心里仍然会发出一个美好而动听的声音:“永远心怀善念,永远多行善举!”
        
        
         
        


        
  
回复 来自- 湖南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南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484

主题

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1505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沙发欣赏。
黄皮人
回复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订阅| 关注 (56)

左岸飞花,右岸白马,夹岸流逝的情话,只道相思无涯。抬头望,青鸟与鱼,定格成画;扣心问,人生苦短,何必言他!
17今日 7552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