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登录
中文注册
腾讯QQ
微博登录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长篇指南
用户
首页
Portal
短篇网
BBS
长篇网
小说指南
积分排行
会员须知
作者福利
头条报道
导读
Guide
排版工具
会员文集
每日签到
影视剧本
小说世界
散文随笔
赏析评论
现代诗歌
诗词曲赋
惑 地 带
荷塘月色
水仙家园
楹联天地
逸飞极品
汉俳诗版
人生秀场
艺术生活
情感热线
芷江作协
大众文苑
旅游天下
新闻动态
逸飞专访
逸飞选稿
版主之家
站务管理
逸飞夜校
逸飞中文网
»
短篇网
›
逸飞专栏
›
荷塘月色
›
忠于人品
1
2
/ 2 页
返回列表
楼主:
东湖岸边人
[散文]
忠于人品
[复制链接]
面朝大海
来自- 中国
面朝大海
当前离线
积分
21747
来自- 中国
窥视卡
雷达卡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1997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1747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陈先生形象塑造是本文最动人的部分。作者通过"冻裂的手"、"生炉子"、"挂布包送馒头和姜汤"等细节描写,构建了一个平凡却伟大的教师形象。陈先生的手"如龟甲般布满血口",却"将煤块掰得匀称",这一对比凸显了他不计个人得失、默默奉献的精神品质。他拒绝家长送礼时说的"收了腊肉,孩子看我的眼神就变了",短短一句话揭示了教育者坚守职业道德的纯粹动机。
陈先生的行为体现了"无需言说的担当"。他不需要刻意的宣传或表彰,而是将他人的冷暖"悄然纳入自己的襟怀",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如同春蚕吐丝,不求回报,只为成全。作者将这种担当比作"春蚕吐丝,不求回报,只为成茧",赋予其诗意与哲理的双重美感,使陈先生的形象超越了普通教师的范畴,成为道德楷模的象征。
沈姓干部的反面案例强化了主题表达。作者在后文引入"能力出众,报告写得花团锦簇"却"揽功推过、夸大其词"的沈姓干部,与陈先生形成鲜明对比。魏书记的"人品是基石。基石一裂,纵有广厦千间,亦有倾颓之虞"一语道破了人品在职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一对比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更通过现实案例验证了人品的重要性,使主题更具说服力。
点评
东湖岸边人
谢谢老师特别关注鼓励!敬茶!问好!
发表于
7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照妖镜
面朝大海
来自- 中国
面朝大海
当前离线
积分
21747
来自- 中国
窥视卡
雷达卡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1997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1747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文章采用"童年记忆+职场经历"的双线结构,形成认知递进。从"东湖边红庙小学的陈先生"到"区教育局时的沈姓干部",作者将个人成长经历与职场观察有机结合,体现了"始于感性认知,终于理性判断"的认知过程。这种结构安排使文章既有情感温度,又有现实批判性,避免了单线叙事的单调。
时间跨度的巧妙运用增强了主题的深度。"六十八载光阴"与"五十九年前的那个腊月"的时间对比,暗示人品价值观的持久性与稳定性。作者通过不同人生阶段的观察,表明人品不是一时的选择,而是贯穿一生的坚守。这种跨越时空的叙事,使"忠于人品"的主题超越了个人范畴,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场景转换自然流畅,服务于主题表达。从长江晨雾的自然景观,到泡茶的日常活动,再到教育局的职场场景,作者的场景转换始终围绕"人品"主题展开,形成"自然-人文-社会"的多层次思考。这种结构安排既符合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又确保了主题的集中表达。
点评
东湖岸边人
向老师学习!谢谢老师关注鼓励!问好!
发表于
7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照妖镜
面朝大海
来自- 中国
面朝大海
当前离线
积分
21747
来自- 中国
窥视卡
雷达卡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1997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1747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作者对"忠于人品"理念的诠释具有哲学深度。文中"人生真味,从来不在浮名虚利的浮沫"一语道破了人品作为生命本质的价值。作者将人品置于颜值、才华等外在价值之上,强调其作为"生命的底色"的核心地位,呼应了吴桂君原诗"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的价值排序。这种诠释既是对传统道德观的传承,也是对当代价值观的反思。
文章具有鲜明的现实批判性。通过沈姓干部的案例,作者揭示了现代社会中"能力至上"而忽视人品的倾向。"报告写得花团锦簇,数据做得天衣无缝"却"揽功推过、夸大其词",这种现象在当今职场中并不罕见。作者通过这一反面教材,警示读者人品缺失的严重后果,体现了散文的社会责任感。
文章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价值观。陈先生的形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师者德范"的精神,而魏书记的"基石一裂"则运用了现代管理学的比喻。作者将古典美学与现代思维相结合,使"忠于人品"的主题既有文化底蕴,又具时代气息。这种融合体现了作者对人品价值的深刻理解,也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点评
东湖岸边人
谢谢老师特别鼓励!问好!向您学习!
发表于
7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照妖镜
面朝大海
来自- 中国
面朝大海
当前离线
积分
21747
来自- 中国
窥视卡
雷达卡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1997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1747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散文语言优美而富有哲理。作者善于运用比喻与象征,如将陈先生的奉献精神比作"春蚕吐丝",将人品的价值比作"茶香漫过泛黄旧照片",使抽象的道德概念变得具体可感。文中"青苔晒出铜质的暖意"等描写,既细腻生动又富有意境,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思考。
文章结构严谨而富有变化。从开篇的自然描写,到中间的人物故事,再到结尾的哲理思考,文章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同时,作者通过"长江晨雾"与"采花毛尖"的意象呼应,以及陈先生与沈姓干部的对比,使文章在严谨中不失灵动,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艺术特点。
文章情感真挚而富有深度。作者对陈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对沈姓干部的批判态度,都流露出对人品价值的深切关怀。"我那时只知身暖,而今方懂心暖"一句,道出了作者对人品价值的领悟过程,情感真挚而富有层次。这种情感表达使文章超越了简单的说教,具有打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点评
东湖岸边人
谢谢老师关注鼓励!问好!向您学习!
发表于
7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照妖镜
面朝大海
来自- 中国
面朝大海
当前离线
积分
21747
来自- 中国
窥视卡
雷达卡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1997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1747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通俗易懂,意蕴深厚!
点评
东湖岸边人
谢谢老师特别鼓励!问好!请多指导!
发表于
7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照妖镜
1
2
/ 2 页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荷塘月色
订阅
|
关注
(
32
)
以打造“超一流的品牌社团”为社团的发展目标,以“为作者服务、为文字服务、为读者服务”为社团的发展理念
16
今日
4190
主题
阅读推荐
东湖岸边人
01.
黄鹤千秋韵
燃冰玩石
02.
鹧鸪天•蒲葵
点回归线
03.
一默先生||荆坪古村(组诗)
程南
04.
鸟啼,是村庄的有声名片(外二首)
姜贻伟
05.
姜贻伟|战地黄花分外香(斗方)
伐木丁丁
06.
苏家澍|七律•山水行吟
姜贻伟
07.
姜贻伟|饭后有歌夸芋魁(行书)
沧海浪花唐东阳
08.
唐东阳|排律•闲云野鹤司马徽(通韵)
论坛聚焦
2022年度逸飞中文网“年度十
为进一步活跃网站气氛,加强网站文化建设
【十月极品】老张买橘子(小
老张买橘子(原创首发)作者:高研 【推
2020年逸飞中文网“年度十佳
为进一步活跃网站气氛,加强网站文化建设
【逸飞人物】 八旬 “神秘老
新时代的奋斗者,八旬 “神秘老太”:用文
您看了很久哦,登陆下吧!
下次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点此找回!
登陆
新用户注册
用其它账号登录:
关闭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