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飞行的蜗牛 于 2025-11-25 08:07 编辑
2025 年 11 月 5 日,冬日暖阳,微风和煦。汽车缓缓驶入湖南安化大福镇时,沂溪潺潺的流水声先于目标视线抵达耳畔。这条滋养了四千年梅山文明的溪流(其畔月圆里遗址将梅山文化前推至新石器时代),依然保持着亘古的节奏感,而岸边的世界早已换了人间 —— 从春秋战国的楚文化南渐,到北宋熙宁年间纳入王朝管辖,这座湘中要塞的每一寸土地,都沉淀着文明交融的密码。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ksohtml9976/wps1.png 作为益阳市女子作协的成员,我们一行二十余人跨越老中青三代,怀揣对历史的敬畏与对乡贤的景仰奔赴而来。公路两旁的红叶香樟以秋色独有的娇媚列队,枝叶轻摇如拱手相迎,我们的歌声、笑声、诵读声与树叶簌簌作响交织,恰似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在沂溪河谷间久久回荡。沿着被荒草半掩的小径前行,空气里弥漫着晚秋特有的丰腴气息,仿佛连风都在诉说着古镇的往事。 走近罗绕典故居,半壁残垣令人心惊。这座诞生过晚清封疆大吏的宅院,如今只剩半边房梁倔强地倚靠在石灰卵石砌成的基角上,石基历经百年风雨依旧坚固,如同这位先贤未改的初心。谁能想到,这里曾是 12 岁徒步三百里赴岳麓书院求学的少年居所?正是这份 “读书岳麓十二年,未尝命舆” 的苦读精神,铸就了他日后 “自奉甚约,食不重味” 的清廉品格。这些残砖断瓦固执地守护着什么?是一个家族 “知足不辱” 的家风传承,还是一段 “实心任事” 的为官传奇?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ksohtml9976/wps2.jpg 陈列馆内,少年罗绕典的墨迹仿佛未干。六岁时赢取纸墨笔砚的对联 “青龙潭,潭出龙,龙能生水;打虎坪,坪藏虎,虎不离山” 尽显聪慧,十二岁自题诗 “云蟠浮龙壁,欲点画中睛,奋麟腾天际,霖雨润苍生” 更见抱负。骑在牛背上的梅山少年,心中早已装下天下苍生。展厅里的《罗文僖公遗集》手稿静静陈列,那些关于民生治理的奏疏,印证着他任山西平阳知府时 “清积案千余宗”、任贵州布政使时 “储荒粮五万石” 的政绩,也让林则徐对他的赏识有了最鲜活的注脚。 历史的评价从来复杂。这位被咸丰皇帝赞为 “扬力有年,实心任事” 的云贵总督,最终在 1854 年追击叛乱时失足坠涧,以身殉职,谥 “文僖”。有人惋惜他不如陶澍声名显赫,有人纠结他镇压起义的历史立场,但评价历史人物,岂能脱离具体的时代语境?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晚清,他拒盐商数万两贿赂,在长沙守城时力阻焚烧民房,在云贵推行 “抚重于剿” 的策略,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是 “食为民天” 的初心与时代困境的挣扎。正如他留下的 “政成在民和”“农为政本” 的箴言,早已超越了时代局限。 站在废墟前,敬意油然而生:真正的历史不在恢宏叙事里,而在残垣断壁的沉默中,在少年诗篇的抱负里,在平阳百姓饮水思源的感念里,在苗疆商贸通道的畅通里,更在后人对 “以史为鉴” 的永恒思考里。这位经世致用的湖湘学子,用一生践行了 “霖雨润苍生” 的誓言,他的廉洁与担当,恰是梅山文化最珍贵的精神内核。 同行的文学青年们在遗址前拍照留念,热情的大福人端来热气腾腾的芝麻花生玉米擂茶 —— 这道融合了茶叶、杂粮与药草的非遗美食,曾是山民疗疾养生的智慧结晶,如今成了招待贵客的温情仪式。还有沁甜的沂溪水磨豆腐脑、传承百年的谭记发饼(始创于 1868 年的老面发酵技艺,藏着 “发家发福” 的民俗密码)与柴火香干,每一味美食都承载着文化记忆。这温馨场景,不正是历史最好的归宿吗?文化从不是束之高阁的典籍,而是融入日常的温度与烟火。 大福,这名如其实的古镇。所谓 “大福”,是月圆里遗址的文明之福,是罗绕典精神的传承之福,是非遗美食的烟火之福。真正的 “福” 与 “贵”,从不在于官邸的恢宏与官职的高低,而在于文化血脉的绵延不绝,在于后人愿意走进历史、理解先贤,并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文旅融合的真谛,或许就是让这些厚重的历史从书本中走出,在擂茶的香气里、在发饼的甘甜中,成为滋养当下的精神食粮。 夕阳西下,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归程。沂溪的流水依旧潺潺,仿佛在轻声诉说:历史从未走远,它在每一滴溪水里,在每一片翠绿的茶叶中,在每一块谭记发饼的麦香里,更在每一个不忘来路的人心中。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穿越千年的叩问,在大福的土地上有了最动人的答案 —— 从历史深处来,向文明未来去。 仅以此文,致敬云贵总督罗绕典先生!致敬尊重历史、守护文化的大福人民! 2025 年 11 月 5 日 刘东建 安化大福
作者简介 刘东建,女,1958年生,湖南南县人,中共党员,毕业于益阳地委党校党政干部专修班,大专学历。档案馆员,益阳交通运输管理局退休干部,现任益阳交通老年科协副会长。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益阳市作家协会理事,益阳市女子作家协会副主席。 坚持文学创作四十余年,先后在《江河文学》《探索科学》《劳动时报》《当代商报·文旅周刊》《广西广播电视报》《益阳日报》《辽源日报》《枣庄日报》《营口日报》等中央及省市报刊及《人民交通网》《益阳日报》《今日头条》《搜狐》《新湖南》《寸心堂纪事》等网络媒体发表散文、诗歌等各类作品 60 余篇(首),并多次获奖。出版《记录者》三卷(《生活短章》《夕阳之恋》《旅居笔记》)计50余万字,获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