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343|回复: 2

[散文] 有准备的秋收

[复制链接]
来自- 江苏苏州
来自- 江苏苏州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24 06:21
  • 签到天数: 3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62

    主题

    156

    帖子

    189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99
    发表于 昨天 18: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苏州

       

    朝阳漫过田埂时,魁梧身影已立在稻田间。三叔刀削斧刻的皱纹里盛着霞光,黝黑脸庞泛着暖意,眼前近千亩金黄的稻穗,穗粒饱满地垂着,满是丰收的实感——我的三叔,是村里的农田承包大户,这方稻田,早被他揣在心里盘算了大半年。

    喜子凑过来,指着稻穗笑:“爸,这稻子长势喜人,啥时候开镰?”三叔蹲下身,指尖轻轻拂过沉甸甸的稻穗,那温柔劲儿,像摸着孙子的小脑袋:“再等三五个晴天,穗子再晒得干些,收起来才好存。”这话里藏着讲究,不是急着收,是等最佳时机。早,是他为秋收算的第一笔“准备账”。

    开镰前一天,三叔特意叫上我爸,老哥俩围坐桌边,就着小菜抿着二锅头,核心话题就是聊秋收的准备。“秋收是硬仗,没章程准乱套,耽误一天,稻子就多一分风险。”三叔先开口,指尖在桌上轻轻划着,像在规划稻田里的路线。我爸点头附和,递烟点火,烟雾散开时笑道:“就得按步骤来,人手、机械、粮仓,一样都不能落。”这顿酒,喝的不是闲情,是把秋收的每一步准备都敲定在心里。

    灶台边的三婶也没闲着,桌上摆得满满当当:酸菜氽白肉、血肠蘸蒜泥、本地鸡炖粉条,再加上油亮的红烧肉,正好四冷六热。我盯着菜笑,三婶纳闷:“来儿(我),笑啥?”我爸先接话:“这孩子,没看你婶子的心思?四是事事如意,六是六六大顺,凑个十全十美,为的就是秋收开镰图个吉利,也是给大伙儿提前补补身子,明天好有力气干活。”三婶笑着点头,碗筷碰撞间,都是为秋收做的暖心准备。

    “中央气象台查了,近几天都是晴天,得抢着这好天收完。”三叔喝了口酒,语气笃定:“人手找齐了,两台收割机也检修过一遍,只要老天爷给一周时间,准能收尾。”
         我爸感慨:“现在的机械真省心,以前靠镰刀割,腰累得直不起来。”话音刚落,喜子进门。
        三叔立马追问:“粮仓打扫干净没?通风口检查了吗?”
        “都弄好了,就差给机械再加次油。”喜子答得干脆。我爸赶紧拉着喜子坐下,添上酒杯,干起酒来。
    二斤二锅头见了底,三叔还想再开一瓶,却被三婶和我爸拦了:“下午还得去盯机械检修,秋收时机器掉链子,可不是小事。”饭后,喜子直接扎进车库,螺丝刀、润滑油摆了一地,收割机的每一个零件、每一条传动带,都被他仔仔细细查了一遍,连轮胎纹路里的泥都抠得干干净净。

    第二天一早,两台收割机一字排开在田埂边,喜子带头驶向稻田,轰鸣声划破田垄的宁静,有准备的秋收,终于拉开大幕。
       金黄的稻穗被卷入机器,转眼变成饱满的谷粒,一车车运进粮仓,堆得越来越高。三叔站在田边,看着来往的粮车,嘴角就没合上过——老辈庄户人懂,土地的馈赠从不会辜负有准备的人,这满仓的粮食,是对提前规划最好的回应。

    可天有不测风云,开镰第二天的晚上,天空突然阴得不见星,狂风卷着树叶砸在窗户上,噼啪作响。三叔望着暗沉的天,眉头拧成疙瘩:“这风一停准下雨,稻子倒了再泡雨,今年的收成就悬了!”
    我爸也急:“还有最后一百多亩地了,咋偏偏赶上这时候来雨?”这时喜子站出来:“爸,咱那两台收割机早调过倒伏收割模式,就算稻子倒了也能收,别慌,明天一早咱就抢收。”这话像颗定心丸——幸好提前给机械做了特殊调试,没在关键时刻慌了神。

    隔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村里人就往田里跑,稻子果然全贴在了地上,零星雨丝已经飘了下来。喜子驾驶收割机率先下地,三叔和我爸负责指挥运粮,我和三婶守在家里忙后勤。


    以前我总盼着下雨,想起生产队“大呼隆”的年代,雨天就是庄户人的休息日,能聚着唠家常。可那天,我的心揪得紧紧的,满脑子都是田里的稻子,半点盼雨的心思都没有。“大伙儿开足马力,再快些!”三叔的喊声刚落,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等收完最后一块地,田里的积水已有寸把深,谷粒虽沾了湿。

    而这雨一下就是十多天,小雨连绵不断。而村里没提前做好抢收准备的人家,不少稻子在雨里发了霉、生了芽,看着就让人心疼。

    天晴后,全村忙着收拾残局,可坏了的稻子既不能卖也不能吃,只能当饲料。三百多户人家、四千多亩稻子,就属三叔家因提前规划、应对及时,稻子的产量和质量都没受大影响。

    一天晚上,皎洁月光洒在院子里,我正望着星空发呆,三叔走过来:“来儿,帮我写张告示。”
    “啥告示?”我愣了愣。
    三叔叹气:“不少人家收的都是霉稻、芽稻,口粮都成问题。”我瞬间懂了,他是想帮乡亲们。按着他的意思,我写下“兑粮”告示:“胡三家有好稻兑换,霉稻、芽稻只要干净干燥,一斤兑一斤,不限数量,兑完为止。”

    告示贴出去,村里立马热闹起来,有人夸三叔善良,也有人说他傻。三婶气得直抹眼泪,却没真骂出口;来兑粮的乡亲也懂分寸,大多只换够自家口粮。最后算下来,三叔兑出去十多万斤好稻子,换回的坏稻子堆了小半个仓库。三婶怄气时说:“这些烂稻子,能当饭吃?”三叔总笑着哄她:“别急,早有打算。”

    其实,三叔早把“后路”算进了秋收的准备里。秋种一结束,他就承包了村里二十多亩鱼塘,第二年搞起鱼鸭混养——那些坏稻子,正好能当饲料。
    谁也没料到,这一年鱼塘和鸭群都长势喜人,单是中秋节卖鸭子的收入,就把兑粮的本钱赚了回来,鱼塘里的鱼,全成了纯利润。





    回复 来自- 江苏苏州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江苏苏州

    来自- 湖北
    来自- 湖北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3

    主题

    993

    帖子

    8566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8566
    发表于 2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
    写得不错,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北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来自- 湖南
    来自- 湖南

    该用户从未签到

    80

    主题

    511

    帖子

    5516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5516
    发表于 14 分钟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
    本帖最后由 于文明 于 2025-10-15 23:28 编辑

    编辑按:全文以"朝阳下的稻田"为背景,将农人的专业(时机判断)、严谨(筹备会议)、质朴(饮食文化)三层准备串联,生动诠释了"丰收从精心准备开始"的农耕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南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订阅| 关注 (56)

    左岸飞花,右岸白马,夹岸流逝的情话,只道相思无涯。抬头望,青鸟与鱼,定格成画;扣心问,人生苦短,何必言他!
    47今日 7490主题

    阅读推荐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