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566|回复: 0

[散文] 此时无声胜有声 ——戏曲特技之帽翅功

[复制链接]
来自- 陕西西安
来自- 陕西西安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9

主题

2203

帖子

5万

积分

右首版

Rank: 6Rank: 6

积分
55458

11月逸飞之星12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昨天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陕西西安

  幼时最讨厌的东西,年长时成了最喜欢的东西,戏曲也不例外。戏曲恐怕四大体裁里难度系数最高、表演技巧最多的了。戏曲行当有生、末、净、旦、丑,而表演得特技也很多:变脸、耍翎子、椅子功、水袖功、耍素珠、甩发功、僵尸摔、鬼步、鞭子功等,然而,我却对帽翅功情有独钟。我首次见到帽翅功还是在秦腔《周仁回府》里面,那个周仁啊,原本我并不知道他是因何焦虑,但帽翅功一出现,我便有兴趣通过旁边的铁杆戏迷去了解周仁这个人物,他又为何耍帽翅。

  帽翅功俗称闪翅功,在戏曲中,帽翅功就是有层次、极富表现力地“耍”纱帽翅。纱帽就是古代官员佩戴的一种帽子,正式叫法叫幞头。帽翅则是纱帽上的一种装饰,而且根据角色代表的性格类型做了区分:正派官员戴方翅,X残奸诈官员戴尖翅,昏庸糊涂官员戴圆翅,宰相则戴专用的长帽翅(又叫扁担翅)。当然,也有帽翅按照官阶大小,再配有不同装饰加以明确身份的现象,例如《逍遥津》里曹操的阳文帽,两边插如意翅;《铡美案》里陈世美的金银二色,上缀红绒球,两耳垂丝穗的驸马翅。

  戏曲演员要借助帽翅将自己扮演的角色的心理活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非常不易。帽翅弹簧的长短、硬度、演员利用脖颈及后脑勺控制的力度等要素缺一不可,可谓牵一发动全身。首创帽翅功的当属被誉为蒲剧泰斗的阎逢春先生,之后,由阎更平先生移植到秦腔里面,在《徐策跑城》里首次使用。后来天津河北梆子剧院著名演员王伯华汲取了蒲剧耍帽翅的技巧,他潜心研究,苦练技巧,在《徐策跑城》《寇准背靴》中成功展示了帽翅功。

  戏曲中大胆使用帽翅功,但凡一经亮相,观众立刻鼓掌喝彩叫好,台上台下互动氛围热烈而浓厚,顿时成为亮点。其实,阎逢春老先生创设帽翅功的灵感来自西安三意社名角和家彦的《sha驿》,他在观看和家彦老师抖须闪动纱帽翅中受启发:如果能让纱帽翅抖动的有规律些,就更完美了。基于这样的想法,阎逢春先生回去后认真琢磨,苦心钻研,多次试验,最终在西安南院门剧院主演《sha驿》时首次展示帽翅功这一绝技,立刻引起轰动,观众为之惊叹,业内人士为之叹服!

  上世纪五十年代,任哲中先生在秦腔《周仁回府•悔路》里首次有分寸地使用了帽翅功,他有规律地抖动帽翅,将主人公无形的内心活动外化,成了观众可视、可感的舞台表演,真实客观、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周仁此时的心理活动。因此,周仁这个角色立马便“立”在了观众心中,以至于后来原西安市五一剧团团长李爱琴、以“唱腔苍凉、神态冷峻”著称的李小峰、师承李爱琴的小生杨升娟,均将周仁表演得活灵活现,且各具特色,其中杨升娟凭借周仁这个角色斩获“梅花奖”。

  帽翅的一只翅膀闪动,称作“单翅闪”,两只翅膀闪,称作“双翅闪”,一前一后翻动,叫“滚翅”,而帽翅要耍好,有诀窍:帽翅弹簧长短、软硬适中,便于演员控制;帽翅是左摆右停,左停右摆,头动身静;重复练习,善于摸索总结。看起轻巧,实则不易。要让帽翅听话,就得表现出戏曲的特技来。心情狂喜、激动、焦虑、沉思、慌乱等情境皆可耍帽翅,面朝观众、背向观众均可使用,或上下、或前后闪、滚,都可以把人物的心理世界的起伏不定、变化过程准确表达出来。演员与舞台两侧的文武场面的乐器配合,帽翅耍得颇有层次、有节奏、有动感,方能与台下、屏幕前的观众产生共鸣,达到成功刻画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的效果。

  《薛刚反朝》中的徐策,在跑城中为了表达出他听到薛刚反朝的欣喜之情,便使用了帽翅功,先左摆、再右摆,后左右摆,一下子把徐策内心活动的梯度富有层次感的表达出来,现场代入感极强,收效自然也好。《寇准背靴》里的寇准官帽是长翅款,在台步、髯口、颇为讲究的基础上,耍帽翅也是一大特色,客观性明显增强,使得观众能长时间地聚焦于舞台,聚焦于演员,增多看点、亮点,吸引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的人群加入到观众队伍中来。《打镇台》里贠宗汉、展学昌等老师饰演的王震因做官软弱,遇事心慌,开始右翅单闪,后左翅单闪,表达的是主人公王震左思右想、苦思冥想,继而双翅同时上下闪动,意在表达王震苦思依旧无策,内心慌乱,最后闪动“滚翅”,表示戏曲中的人物的心里正像两只船桨迅速划水,心里好似翻江倒海、五味杂陈,这种情绪顿时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演员运用帽翅功的剧种较多,例如蒲剧、河北梆子、晋剧、京剧、川剧、曲剧、豫剧、越剧、秦腔等,看过著名豫剧演员牛得草主演的《七品芝麻官》,无不为他精彩绝伦的帽翅功而叹服。

  帽翅功不能随意使用,只有在塑造人物、展示人物喜怒哀乐等不同情绪的时候闪亮登场,且不可孤立施展。帽翅功用得自然,用得娴熟,用得恰如其分,自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虽说此时,无台词,无唱词,就和着乐器节奏耍帽翅,却能使观众走心,仿佛听到了剧中人物的心声,这无疑归功于帽翅功。

  戏曲既是一种舞台艺术,也是一种综合表演,帽翅功能否成功吸引观众,的确是对演员的考验。我初见帽翅功就喜欢上了这种戏曲表演特技,大有一眼千年的感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听闻90后能认真学习帽翅功,不能不说这是一大幸事,帽翅功后继有人,弘扬传统文化有了完整的学习链条。希望在可喜可贺的情绪里看到表演帽翅功的演员演技均能日渐炉火纯青,成为戏曲表演里的一朵瑰丽的奇葩,一处独特的风景。

回复 来自- 陕西西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陕西西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订阅| 关注 (32)

以打造“超一流的品牌社团”为社团的发展目标,以“为作者服务、为文字服务、为读者服务”为社团的发展理念
2今日 4132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