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9957|回复: 3

[自由诗] 中秋小记

[复制链接]
来自- 广东东莞
来自- 广东东莞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9

主题

68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182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东莞
中秋小记
文/赵华奎

祭月

今夜的月亮像是暗施了分身术
一枚落入天井,一枚高挂天空

八仙桌上的时令果蔬,水酒和麻饼
都有自家的风味
父亲请它们入了一场朴素的仪式

可以不插烛,不点灯
皎洁的月色已把整个村子照亮

那时我们举家在天井边祭月
一对父母,四个孩子
身旁绕着清瘦的秋风,怎么也赶不走


麻饼

它有这世间人尽皆知的团圆密码
我已回到江淮平原
在秋日的家乡,认领年少的自己
恰好是中秋前夜
母亲借着灯光和面、醒面、擀面皮
包入冰糖、青梅和果仁
再洒上白芝麻
我看她挑动火焰,炉灶渐渐冒出香气
恰好又是我经过的第五十个中秋
七十五岁的父亲
还像当年那样
用菜刀给我们分麻瓶,一丝不苟
大小均匀


舞火把

高粱被收割之后,地里留住了秋风
野火往东推进
要以灰烬再向土地献礼

高梁枯杆子捆稻草,扎成火把
父亲在屋前重复了数次
我看见他的指肚上留下了几道血痕

是谁最先发起火焰的联欢,应了节日
我们举着火把加入那支队伍
每个人眼里
都有同一种光亮在漾动

明月照看田野
成行的火把在翻舞,若一条游龙


摸秋

草木在夜里静静迎接秋露
青豆十分饱满,南瓜长在溪水对岸
红薯在土下睡得囫囵

舞火把的队伍已经散去
摸秋的孩童沿小路上来
在月亮见证下,将要走进另一场仪式

他们或拔,或采,或挖,不再偷摸
仿佛秋天
愿意按照自己的方式分享别人的果实
仿佛是风
封住了邻家婶娘的责骂声

田野里起了一堆篝火
照见一群嬉戏着抢食的孩子
2025.09.30
回复 来自- 广东东莞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东莞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8 14:18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698

    主题

    5万

    帖子

    21万

    积分

    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5677

    优秀管理

    发表于 前天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这是一组充满乡土温情与节日仪式感的诗歌,以四首短章勾勒出中秋之夜的生动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祭月、制麻饼、舞火把、摸秋等传统民俗,将个人记忆与集体情感交融,展现了一个家庭、一方土地与岁月的对话。

          在“祭月”中,月光成为无声的见证者,照亮朴素的仪式与团聚的温情;

       “麻饼”则以食物的制作与分享,串联起代际间的默契与时间的痕迹;

       “舞火把”以热烈的意象,再现了乡野的狂欢与生命的激情;

          而“摸秋”则轻盈地捕捉了孩童的顽皮与自然的馈赠,仿佛秋天本身也在参与这场人与土地的默契交换。

           整组诗语言质朴而富有画面感,既是对传统节日的深情回望,亦是对亲情、乡土与时间的诗意凝望。在月光的铺陈下,每一帧场景都流淌着温暖的光晕,让人读来恍若置身其中,感受到中秋的圆满与岁月的绵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8 14:18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698

    主题

    5万

    帖子

    21万

    积分

    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5677

    优秀管理

    发表于 前天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中秋小记》这组诗的意象与意境营造得细腻而富有层次,通过具体物象与情感的交织,构建出一个既真实可感又充满诗意的中秋世界。
    一、意象的运用:乡土符号与情感载体

    1. 自然意象的灵性化

    月光:作为核心意象,月光不仅是照明的光源,更被赋予“无声的见证者”的灵性。如“祭月”中,它笼罩着朴素的仪式,成为连接家族记忆与天地时序的纽带。 • 火把:在“舞火把”中,火把的跃动象征乡野生命的激情,其“热烈”与“狂欢”的意象,与月光的静谧形成反差,强化了节日的张力。 • 秋色/果实:如“摸秋”中的瓜果,既是自然馈赠的具象,也暗喻孩童淘气中藏匿的丰收喜悦,轻盈灵动。

      2. 生活意象的情感化

    麻饼:从面粉揉捏到烘烤的过程,成为亲情的载体。诗人通过“代际间的默契”与“时间的痕迹”,将食物升华为记忆的符号,唤起读者对家庭温暖的共情。 • 祭品/火把/瓜果:这些民俗物件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文化传承的象征,如祭月的朴素仪式,传递对传统的敬畏与延续。  

    3. 动态与静态的对比

    月光(静)与舞火把(动)、麻饼的慢制(静)与摸秋的嬉闹(动)相互映衬,形成节奏变化,使画面更具呼吸感。  

      二、  意境的构建:温情与永恒的复调

    1. 乡土诗意的空间感

         诗歌通过家庭院落、田野、灶台等场景,勾勒出一个微观的乡土宇宙。如“祭月”中“一方土地与岁月的对话”,将个人记忆置于广袤的时空背景中,意境既亲切又辽远。

    2. 时间性的双重表达

    瞬时与永恒:“麻饼”里“时间的痕迹”与“舞火把”中刹那的狂欢,捕捉了节日的瞬间,而月光“铺陈”的意象又将此凝固为永恒,形成“圆满与绵长”的意境。

      循环与传承:民俗活动(祭月、摸秋)的重复性暗示时间的循环,而代际参与(如制饼)则赋予其延续性,意境中透出对文化根脉的守护。  


    3. 情感意境的层次

    显性温情:团聚的欢笑、孩童的嬉戏、食物的香气,构成表层的节日氛围。

    隐性哲思:在“月光的见证”与“岁月的对话”中,隐含对生命短暂与自然永恒的体悟,意境由实入虚,耐人寻味。   


         这组诗通过质朴的乡土意象(月光、麻饼、火把)与动态的生活场景(祭、舞、摸),构建出“温暖的仪式感”这一核心意境。将个人记忆转化为集体情感,让读者在具体的民俗细节中,触摸到超越时空的文化共鸣——中秋不仅是月亮的圆满,更是人与土地、代际之间、记忆与当下的一次次温柔重逢。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8 14:18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698

    主题

    5万

    帖子

    21万

    积分

    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5677

    优秀管理

    发表于 前天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问好赵老师,国庆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

    订阅| 关注 (79)

    情韵在心,文思飞扬;浅吟低唱,文字传音;思接千里,通于万世;起于青风之末,变在须臾之息,达在永恒之间。
    0今日 9437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