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323|回复: 4

[游记] 寻找文学的故乡

[复制链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主题

98

帖子

138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85
发表于 昨天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粉墨是梦 于 2025-9-26 20:37 编辑

寻找文文学的故乡
   青墨
      记忆很神奇,越是想清楚的记起一件事,印象越是模糊,仿佛被灰尘盖住的一个物件,早就模糊到以为丢了,可在某个瞬间,或许是一句不经意的话,或是某个场景里的相似光影角度,像根细针轻轻挑了一下,那些本以为消失的片段就突然涌了上来。从白鹿原回来也有两个月了,本想写点文字,由于事务多,一搁再搁,竟把这趟事忘了。好在闲暇下来,可以安安静静的写点东西了。其实关于白鹿原,心里总有念,早就想写写,只是对它的了解只存在小说,不敢妄写。走了一遭,有了这篇文字。
     九零年九月,我被分配到一所乡村学校。大卡车翻过大秦岭又进小秦岭再进小秦岭,走了多半天,终于在一个垭口停住。我提着铺盖卷站在学校门口打量着,学校在高台上,一条长长的泥沙斜坡甬道从马路直达学校木大门。马路下是青旺旺的玉米地,被一圈黄灿灿的向日葵拥着。
      一同来的有六个小青年,除过上课,大家就聚在一起聊天,聊的最多的便是“陕军东征”和他们的小说。教书的日子像灰白照片没有色彩,留白也多,闲暇了就翻看报纸,知道有一批陕西作家把文坛闹得像炒豆子般的爆响。半年后,同事从西安培训归来,进门就把军用挎包摔在斑驳红漆课桌上,豪气的排出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废都》,京夫的《八里情仇》,高建群的《最后一个匈奴》,路遥的《平凡世界》让我们选。几只手同时伸出,我抢到了《白鹿原》。拿上书我退到角落急急的翻着,纸张黄脆,印刷不清,这是地摊盗版书。但这也是很欢喜的事,好了,有书了,终于和外面搭边了。下午学生放学都走了,我窝在床上一字一字的阅读。竹席顶棚吊着一盏积存了厚厚垢尘的灯泡,晕黄的灯光给灰白的墙壁涂上一层薄薄的清黄,字如乱跑的蚂蚁,看起来很费眼,但书很香,后劲很大!
     这么多年我一直关注着《白鹿原》小说的后续,先是话剧在演,跟着电影电视剧出来了,名都没有换,我想大概再没有比这更合适的名了。赶着看了电影和电视剧,总觉得影视剧和小说隔着一层,没有完全表现出作家陈忠实的想法,细琢磨这确实是一部没有办法完全按原著拍的鸿篇巨著。遗憾没有看话剧,我想它的带入感是影视剧无法替代的。
      《白鹿原》是我的“文学教父”之一,它一直在启迪我。尤其是近些年想的就更多了,想它的人物塑造和写作手法。当我困顿时,我会重新读《白鹿原》,寻找着触及心灵的东西。《白鹿原》是一部厚书,它的现实主义、乡土气息、史诗品格、家国情怀镌刻在白鹿两大家族跨越半个世纪的兴衰沉浮里,让人触摸到关中平原的历史根脉。每个人的生命状态都像白鹿原上的庄稼,被土地的厚重托着,也被时代的风雨捶打着。作家将自我全然倾注于角色灵魂深处,他在“写完田小娥死后,眼前突然一片黑暗,半天才缓过来。”正是有这样的将自我全然投入故事的创作状态,《白鹿原》里的每个人物才活的那样真切。
      一次在网上查阅资料,网络推出两篇文字,发现这两篇是我写的,属于语文迷板块,心里秒懂,我的文字还算不上文学,爬在桌子上暗了好一阵子,心中呐喊:文学,我的爱情,什么时候你才能看见我?在爱上写作后,才知道人类存在着写作天才。我很自卑,是没有勇气拜访求教那些著名作家,可是我很想靠近他们,哪怕是远远的看。
    五一去了白鹿原,拜访我心中文学的故乡,终遂愿。一路都是宽阔的水泥路,路两边是樱桃园,浓绿繁茂的叶子间挂着宝石般的红樱桃闪着珠光。我想起仓央嘉措一句诗:“雪地上闪耀着几颗/前世的樱桃”。似乎没有这么诗意,每隔一段,车子就被堵住,农民敲打着车窗向行人兜售。我一直沉默不语,这应该是走向白鹿原的官道,我的眼前演的是急急走着“青衫青裤青袍黑鞋布袜”背着褡裢的青壮男人,长条脸,黑布棉袄绑腿裤的关中老汉,眉眼端正没有惊艳感宜室宜家的女人。我面静心里有点点小激动和怯意,不知道会遇见什么。路很拥堵,滴滴叭叭的声音此起彼伏,浩荡的风里能感觉隐隐的焦灼。
     记得那年乘高铁上长春,火车行进在麦浪滚滚的麦田中,靛蓝的天浮着冰雕般的云山,高大的白杨林勾勒出流水般的麦田,密旺旺的麦子垂拉着沉甸甸的麦穗。心底便跳出“关中熟,天下足”赞叹。旁边传来一声“这是白鹿原!”,“咦,这是白鹿原!”我的心突然就欢悦起来。车厢里有人播放:“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在我的想象中,白鹿原就是个黄土台,百十户人家散落在槐树枣树桐树丛里。最具有代表的便是关中平原的麦田,热辣的夏风吹过一望无际的麦田,金黄的麦浪如波涛起伏。麦客头戴草帽,身穿坎肩,一扭线儿排开挥镰割麦。黑油油的额头上挂着豆大的汗珠子,汗珠子滚掉在浮土上把地砸个锥窝。身后麦田里插着麦垛子,好像排兵布阵的秦俑。
      我是怎样知道陈忠实去世的消息,已经记不清了,但是心里像被棍子闷闷的敲了一阵子,暗想“一位好作家住进了陕西文学的历史书里了”!
     陕西有两个白鹿原,一个在咸阳三原县,一个是西安的白鹿原,陈忠实的《白鹿原》写的是西安白鹿原。西安白鹿原也有两处,白鹿仓.白鹿原,白鹿原影视基地。听起来有点迷糊,我来理一理,白鹿仓是陈忠实笔下白鹿原的原型村,它在西安市灞桥区狄寨南枝白村,《白鹿原》之前叫狄寨。白鹿原的根源可找到唐代诗人白居易,据说他的祖上住渭南北枝白村,其中的一支迁到白鹿原上,发展成今天的南枝白村。白鹿原的西北端埋葬着汉文帝和他母亲、夫人,少陵原上埋葬着汉宣帝,真应了“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长安黄土埋皇上。”。白鹿原旁边的神禾原是柳青住过14年完成《创业史》最后安葬骨灰的地方。一直还以为柳青是山东人或山西人,只活在语文课本里的一位近代作家,这下搞明白了他是陕北人,是一位陕西当代作家。路遥称柳青是他的文学教父,这也就不奇怪了。这么长的历史,这么厚的人脉,难怪会有《白鹿原》。
     白鹿原上的白家大院是一座规整四合院,有八九成新。上房是两层大房,门是精致的花格子门,下面的木板上雕刻着各种花卉鸟兽,两边对应着只盖半边的厦子房。按家庭规矩上房住长辈,厦房住晚辈,这种居住方式体现了长幼有序思想。大多屋子挂着锁,只有一间厦房门开着,却是瓷器展览,心里有点嘀咕,也没有进去。大房后面还有院子房屋,路被封着,无法进去。站在院子中央重新观望,这是一座典型的关中dizhu大户人家。我在门口让路,有父亲领着两个孩子跨进门来,只是在院子中间站了站,就出门了。我想父亲会给孩子说点什么,他什么也没说。是啊,讲什么呢?不知道。回头看看空荡荡的院子,感到它是如此的寂寞,我的心也很寂寞。我想象中白嘉轩的家是有着上百年的朽屋,剥落掉几块墙皮,露出胡基,青瓦上长着瓦楞草和黄褐色的苔藓,木窗棂蒙着尘灰像宣纸上未干的洇墨。黑漆斑驳的门嵌着生锈了的铜帽,大门两边放着歇脚青石墩,房檐角有一条笔直的雨道。没有,大概是影视剧看多了。出了大门看见门口有“艺人”在操家伙表演老腔,无声,我的耳中分明有:“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板凳低桌子都是木头,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男人笑女人哭都在炕上……”,那粗粝奔放的秦音更适合在此门吼。我端详着艺人:老汉挽着裤腿,敞着怀,叼着烟锅,一手抬起宽板凳一头,一手高举着砖头,有点味道。
     鹿家大院的大门外没有什么,门虚掩着,以为不让进去,轻轻一推,门豁朗开了。我一个人走进大院,这是一座民国村宅,长方形的青砖屋院和白家大院布局差不多,特别之处是屋檐下放着两条大青石饮马槽。
     无目标的走着,拐了弯,遇到了少帅专列,也就想起了百年前的那段风云,故事太深太长,太深太长啊!不能评说,不能评说!只是专列停在现代楼房的夹行里,总觉得少了意境。看见一个白亭围了一圈人,紧走几步,发现是个茶亭,亭子坐满了人,茶几摆着罐罐茶和小糕点,几位艺人在边上献唱。中间的那位老艺人特别引人关注,他边敲手鼓边歌唱,戴着褪色的红色鸭舌帽,花衬衫牛仔裤,齐肩白发白胡须很像陈彼得,从内至外散发着浓厚的艺术气质。他先用粤语唱了《爱拼才会赢》,又用台语唱了《外婆的澎湖湾》。他的嗓子像被老茶水泡过,沙哑里裹着温润。有人随着节拍挥手,有人拍视频,我则跟着唱起来。
    白鹿原影视城位于陕西省蓝田县前卫镇白家梁。我有点迷糊,不是在西安市边上的白鹿原上么,怎么又跑到蓝田去了。后来我弄明白了,白鹿原地跨长安区、灞桥区、蓝田县,大得很!蓝田县的灞河原名滋水,春秋时期,秦穆公为了炫耀他的霸业,把它改名为灞河。白家梁最适合拍《白鹿原》了,浑厚的土梁,边缘陡峭,顶部平坦,面积广阔。在影视基地,第一个出来迎我的是王维,他化身“辋川烟雨”布幌子招呼我,我驻足看了片刻,还好二楼没有半个身子探出来摇手,若有我不知该如何向这位官人问好。站在高处我在寻找,在那,我目光投向那条长长的土路,它绕着原盘旋下山。我带着情绪,默默的走了电视剧中那条白鹿原人走过的路。
     电视剧拍完了,但是祠堂、鹿子霖家、白嘉轩家、戏楼都在,因为在电视剧中去过了,所以只进去走了个圆场。在田小娥的窑洞里,男同志进来转头扫视一圈,就出去了,似乎觉得没看头,我却站了许久。田小娥的窑洞简单、整洁、偏僻。原著中写田小娥和黑娃居住在半山腰的破旧不堪的窑洞中,窑洞里昏暗、潮湿、简陋。这孔窑洞果真如此,它就在半山腰的坡跟下,面积四五平米,案板上放着田小娥和面的褐色釉瓷瓦盆。方方正正的炕,炕上铺展着蓝格子粗布床单,床单被一双看不见的手抹的平平的,清清爽爽的,田小娥就死在这个炕上。这个美丽的女子为了活着,努力的和命运抗争,却“生的痛苦活的痛苦死的痛苦”。六棱青砖塔,在田小娥窑洞对面的高原上,我远远的看着,我是有意不走近它。我想到另一座塔——雷峰塔,传说塔里面曾镇压着白素贞,同样我也是不去看的。“生的痛苦活的痛苦死的痛苦”何止是田小娥一个,冷秋月、白孝文媳妇……,作为那个时代的女性,她们的遭遇同样令人扼腕。
     心头在想着问题,毫无预见的遇见了“在文学的白鹿原上为当代作家雕塑群像”景点,心头一喜,总算来着了来对了。我一字不落读完周冰写的散文《在文学的白鹿原上为当代作家雕塑群像》(节选)全部内容。放缓了行走的心,把作家们一一拜访。短短两百米的山沟里展示了十多位陕西当代作家雕塑,第一位作家就是陈忠实,老人坐姿塑像,左手夹着雪茄高高扬起,右手扶椅,目光深邃。接着是柳青,一个布褂光头的老人。离柳青坐像不远的山坡高处,有杜鹏程的汉白玉基座半身塑像。广场东侧山坡脚下有京夫的半身石像,北面池塘旁有李若冰的汉白玉塑像、吴宓的站立铜像。池塘前方有以“巨石”书册形式呈现的贾平凹抽象头像,树林里还有以铁艺红色剪纸形式呈现的高建群形象,因为这两位作家还健在,所以采用了抽象雕塑手法表现。后续是一面文学墙,墙上刻着《春秋》《史记》,一下就悟得《史记》是陕西文学的老根,难怪陕西文学都有史诗品格和传世价值。在文学墙右下角有人形墙洞,上书“未来作家”,为未来作家留下空间,这里有着丰富的安静,在我的眼里他们闪着光彩。这是我第一次遇见这么多陕西著名的作家,仰首致礼。
     影视城“陈忠实故居”实际上是复制版,作家陈忠实真正的故居在西安市灞桥区西蒋村,因不在一个地方,所以也就没去。从网络照片上来看,作家陈忠实故居也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青竹掩映着红大门,给人印象相对封闭、朴素。室内有作家陈忠实用过的物件,全都是上世纪的。他的写作地是一张小桌、一把椅子,令人赞叹的是就在这一方地,他写下了四十九万六千字的《白鹿原》。人虽去了,仍能想象得出他当年工作的情景是那么的鲜活生动。影像中的陈忠实很是低调、质朴、平和。头发直硬,梳着大背头,一张方形关中脸,几条皱纹像车辙一样碾在脸颊和额头上,从他身上能拓出老师的影子。他沉默时眼神如刺光,有着洞穿深厚的钢力,每次访谈时,谈的都是和写作有关的事。陈忠实具备好小说家的素质,他有着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思考力,细腻的情感表达力,扎实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阅历。写作就像一个人在黑暗隧道中踽踽独行,直到坚持走出暗洞,才得以涅槃升华,陈忠实是一个伟大的孤勇者。陈忠实是个穷作家,一生生活窘迫,可是他的案头常常堆放着厚厚的文稿,这些文稿挡不了寒,充不了饥,妻子都抱怨他写书还不如养鸡,但是他没有罢笔,没有真爱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他又是一个天真烂漫的人,有一个细节令我同感,那就是当陈忠实写完《白鹿原》后,一个人跑到灞河边,点燃枯草看熊熊烈火,回家把屋子的灯全都打开,把秦腔音量放到最大和邻居喝酒,这让我们得以看见一个作家最真实的性情和一颗生动的灵魂。当我完成一篇文字时,总想做些什么以抒发心头的轻松释然,我会听着音乐在操场跑步,这份暗暗的欢喜只有自己享受。
从白鹿原回来,反复思量这次旅行,心里多少有点失落。曾经无数次在心里想见到是如何的热烈,有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冲动,而见到却是如此的平淡。中国大多数名人故居也就是这样,没有多少人知道,或者没有实质内容,看了也记不住什么。想想也是,毕竟那是小说里“我爷我爸的白鹿原啊。”让别人如何把假的做出真模样?可是国外一些对于纪念家乡作家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回来了,文学的故乡在哪里?我问自己,找见了么?没有,我自答,好像有答案了,文学的故乡不在远处和某地,而是在自个的心里。我对写作的信念如春草更远更生。回来后在喜马拉雅上寻了方言版《白鹿原》《平凡世界》,又听了一遍。关于阅读陕西文学,似乎只有听方言版有声书,才感觉他们很亲。 而后也听了《绝秦书》,它们之间的血脉联系,不是三言两语说的清的,在这里不表。
     文字敲完了,我沉默的坐在渭河公园木椅上,心头轻了。眼前的渭河水息风微,青树轻轻晃动。抬头仰望星空,又大又亮的几颗星子散落在天河,无数个小星子围绕着它们,明的暗的星子看起来像颗颗露珠,明澈极了。银河很静,有着细腻、深沉的美。
回复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477

主题

1万

帖子

30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2142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寻找文学的故乡--文学味浓,这个题目好!
黄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477

主题

1万

帖子

30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2142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回来了,文学的故乡在哪里?我问自己,找见了么?
黄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477

主题

1万

帖子

30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2142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这是一篇优秀的散文。
黄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477

主题

1万

帖子

30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2142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文章力荐精华。
黄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订阅| 关注 (56)

左岸飞花,右岸白马,夹岸流逝的情话,只道相思无涯。抬头望,青鸟与鱼,定格成画;扣心问,人生苦短,何必言他!
18今日 7465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