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秋丽影 于 2025-9-25 15:07 编辑
【编者按】一只尘封多年的木箱从房梁取下,抖落的不仅是岁月的尘埃,更是一代人的精神图腾。《房梁上的秘密》以细腻笔触揭开林家坪的集体记忆——修路的锄锹声与房梁上的旧木箱,在秋雨中交织出农耕文明特有的生命叙事。 鲁迅笔下“走出来的路”在此具象化为黄土红泥间的集体劳作,而林远东的算盘、银元和《毛主席语录》则成为另一种“路”的隐喻:个人命运如何与时代齿轮咬合。箱中物件平凡却庄重,既是会计生涯的见证,也是特殊年代普通人守护尊严的缩影。当算盘珠声再度响起,三代人围坐炕头的场景,恰似一场无言的传承仪式——老辈人的“高光时刻”从未褪色,只是化作子孙指尖拨动的星辰。 作者以房梁为时间轴线,上层悬着隐秘的家族史诗,下层流淌着修路的汗水长河。这种“上下呼应”的叙事结构,让土地与记忆同时被开掘:一条路通向山外的世界,一只箱锁住流逝的年华。当林致远好奇触碰算盘时,历史与未来在此刻完成了某种宿命般的交接。(一默)
第一章 槐花盛开 第十节 房梁上的秘密 鲁迅先生曾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无论是在哪里,原本没有路的地方,都是先辈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印记,多少年风风雨雨承载在着多少人的希望和期许,渐渐地也就有了一条宽阔的路,经过田野村庄,经过小桥流水。从脚印到骡子蹄印,再到车辙印,这条路祖辈们不知走了多少趟,留下了多少脚印,无情的带走了多少的青葱年月,无法用言语说明。如今,老一辈们有这样的眼光,有肯付出的决心,有肯改变的态度,默默地付出,生活才有改变的可能,一味地墨守成规,得过且过,除了增长的年纪之外,什么都不会得到。天上不会掉馅饼,即使是掉馅饼了也不会砸到你我。
清晨的阳光普照在大地上,林家坪的壮士们带着农具,牵着骡子去往开辟山路的地方。经过昨天的安排,今天的事情便顺利起来,两拨人从两头开始,一锄一锹挥动着浑身的力气,势必要把这条路尽快的修理完毕。埋头干着手里的活,时不时的聊几句或者说几句这里怎么干,那里怎么干,完全把后面所遇到的所有复杂的事情抛之脑后。就这样合起伙来干着,反倒是一件好事,原本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是后面会遇到什么问题,谁都想不到,就这样干着,遇到了再商量着如何去解决,想那么多,不如踏踏实实干的来的实际一些。
数不清多少个日夜辛苦,数不清流了多少的汗水,数不清挥动了多少次锄头铁锹,就这样默默地坚持着,挥舞着,好在整座山有一些地方是黄土,稍微松软一些,挖起来不费劲,但是塌方的几率便大一些,有一些地方是红土,红土的黏性比较大,相对来说安全系数高一些,总体下来整个过程会顺利好多,毕竟没有多少的石头。不管是哪一种性质的土质,在林家坪人挥舞的铁锹下面,变得弱小无助,一块一块让开路,然后展现出一条满意的大道。每一天的辛苦付出,总是会看到满意的结果,计划着今天挖几米,明天挖几米,林家坪人沉寂在未来惊喜之中。
挖了几天,终于迎来了秋天的第一场雨,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场秋雨意味着天气要转凉了,施工的速度也得抓紧了,趁着天凉,地表还未结冻的时候多干一些。这场毛毛细雨从早晨下到晚上,似乎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大家只好在各自的家里休息,也算是放个小小的假期。连着几天的辛苦作战,也只有遇到不好天气的时候才能真正的休息,干的是自己家的活,苦点累点也只能是自己心里默默地受着。回到家抱怨几句,和自己的家人吐槽几句今儿有多累,第二天,伴随着鸡鸣声的响起,那便是“出征”的信号。
此时,林远东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坐在炕上喝着茶,聊着天,刘英继续做着手里的针线活,无论何时,她都没有休息的时间,一直忙碌着,不是下地干活,就是打扫家里的灰尘,要么在炕上做着针线活,一家人的穿戴都得靠她的双手去实现,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冰雹寒雪,她的身影总是徘徊在厨房、堂屋、家畜圈之间,很少见她真正的闲下来过。今儿的下雨天,除了早起一些,按时喂家畜之外,剩下的时间就是喝茶、聊天或者是睡一会回笼觉。
“学海,学平你们俩去把房梁上的那个箱子拿下来吧,小心一点”林远东突然说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或大或小,有些人把自己的秘密埋藏在心里,除了自己知道之外,也不会有其他人知道,有些人把自己的秘密写下来,藏在一个很神秘的地方,而有些人把自己的秘密堂而皇之的放在大家都知道的地方,随手就能发现的地方,可是谁也不敢问,谁也不敢将它公布于众。林远东的小秘密就藏在那个箱子里面,箱子就放在堂屋的房梁上,抬头就能看见,就是没有人敢取下来打开看一看,或者问一问箱子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刘英知道里面藏着什么,只是一直笑着不说话。其他人都不知道这个箱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到底有什么秘密?其实在修房子之前,这个箱子就已经在房梁上了,而且存放了好多年,人字型的顶,下面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储放东西,新房子修起来之后,还是把这个箱子原封不动的放在那里,没有打开过,但是大家都知道那是林远东的东西。其实,在农村里面房梁上放东西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特别是书籍之类的,捆绑好整整齐齐的放在房梁上,一方面是有效的空间利用,另一方面是防止老鼠撕咬破坏,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向别人炫耀这家有文化人。甚至有的人将秋收的玉米打结好放在上面的,各式各样的都有,所以林远东家的房梁上有一个箱子一点也不奇怪。
林学平兄弟俩找来梯子,将那只箱子小心的从房梁下取下来,用鸡毛掸子扫去上面的灰尘。这是一件木质的箱子,四角用铁质包裹着,上面刷了一层漆,还有精彩的图案,看不出是什么木头做成的,总体看上去质量很好,只是年代有些久远,上面的漆面、图案有些脱落。林远东从衣柜的最深处找到一串用纸张包好的钥匙,摊开纸张,拿出钥匙,打开锁子,掀起盖子,是那般的小心翼翼,生怕弄坏一角,一群人围在一起,死死的盯着箱子,不敢大口呼吸,安静的就算是一只绣花针落在地上都能听到声音。箱子很大,但是里面装的东西并不是很多,将近有一半是空的,最上面放着一个一米多长的红色围巾包裹的长方形的东西,只见林远东一只手捧起,另一只手轻轻地掀开红色的围巾,原来是一个算盘,四角用金箔包裹着,闪闪发亮,朱红色的珠子晶莹剔透,据林远东说是黄花梨做的,是他在当会计的时候用过的,还有一整套红色封面的崭新的未开封的毛主席语录,六七本账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人名、数字以及各项收支情况,还有几支铅笔和一些不知道放了多久的核桃。最吸引注意的就是一个用红色的布包裹的小件,不大,放在手里完全足够,林远东打开让大家看了一下,是几块银元,数量不多。原来这就是林远东放了一辈子的东西,家人们好奇了好久的秘密就是这些,在其他人的眼中这并没有那么重要,只是在林远东的眼里,这就是他的秘密,他的宝贝,他一生高光时刻的最好见证。
林远东拿出算盘、笔、核桃和还有一本未写的本子,看样子是准备这次修路准备的,如果不是这次修路,恐怕这只箱子还会在房梁上躺好多年,机缘巧合的这一次在家的每一个人一睹全貌。整个过程中,刘英也只是笑一笑不说话,依旧在炕上做着针线活,其实她早就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只是故作姿态,吊足了每个人的胃口。核桃每个人尝了一些,剩下的核桃又装回箱子里了,林远东说箱子里放点核桃有寓意,具体是寓意他也没说。那套崭新的全套的毛主席语录又放了回去,林远东说等着林致远认识好多好多字的时候再给他。取出这次使用的东西之外,林学平兄弟俩又把箱子放到原来的地方,不知道这一放又会在这里尘封多少年。
林远东坐在炕上,将算盘放到炕桌上,开始写着每个人的名字,以及这几天的出工情况,时不时问一下每个人出工情况,自己知道的便写在上面,有些忘记了便问大家,一会儿在纸上写写画画,一会儿拨弄着算盘珠子,林致远在旁边看的津津有味,用好奇的小手拨弄一下珠子。
终于几天积攒的工作完成,林远东歇了一口气开始收拾工具。
“爷爷,这是什么”林致远问道。
“这个叫算盘,是用来算账用的”林远东回答道。
林致远听的云里雾里的,他哪知道啥是算账,只见到这是个很神奇的东西,看见爷爷用手不停地拨弄着很是好玩。之前在几个叔叔的督促下算是歪歪扭扭的会写数字,也会算一些十以内的加减法,只是写自己的名字还是有些困难。
只见林远东在算盘上拨出一到九的数字,并告诉他下面的一个珠子代表的是一,上面小方格里面的一个珠子代表的是五,先是用珠子拨出最简单的几个数字,一位数的还有两位数的,目前他的认知也只能到两位数,三位数甚至更高的数位还是有些困难。爷爷林远东教完这些数字,林致远趴在算盘上用自己的小手艰难的拨动着每一个数字,许久之后,慢慢的才熟练起来。
一下午的功夫,他算是能准确的拨出数字,紧接着就是引来了大家的考试,有奶奶和几个叔叔随报出几个数字,他在算盘上拨出来,再由爷爷林远东检查,久而久之,林远东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自此林致远便有了一个新的玩具,除了平时跟着哥哥林致强和妹妹林致兰玩耍之外,其余的时间一般都在摆弄着算盘。林远东再舍不得的东西,再视若如命的东西,在他大孙子这里又显得多么的渺小,尽情地去玩,哪怕玩坏了都不打紧,反而是他的几个儿子没有这样的待遇,他们只知道父亲很早时间当过会计,也知道父亲有一个不让别人乱用的算盘,只是好多年没有见过了,也不知道这支算盘去了哪里?却没想到的是它一直都在,一直都在每个人可以看到的地方静静地躺着。林远东又用木棍给他削了一支铅笔,爷爷林远东手把手教着林致远如何正确的使用木质的铅笔,但基本的握笔手法就像是写毛笔字的样子。
后来,每次他们出门干活时,就在院子里画一个方格,里面写上简单的汉字,有林致远自己写完,中午检查。从刚开始的数字,到后来的拼音,再到简单的汉字,林致远进步的速度是越来越快。每一次写完爷爷布置的任务后,便出去玩耍去了,有时候也很贪玩,直接没写或者是写的乱七八糟的,自然少不了爷爷的一顿爱的教育。 下完这场雨,似乎每个人都明白了时间的重要些,干活的速度比以前快了不少,也卖力不少。
大概过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林学明夫妇回来了,有了林学明的加入,似乎整个施工速度又快了不少,在他的指导下,效率又提高了不少,不亏是包工头出身,见得多,看得多,眼光更长远一些,就知道该如何去干能节约工期,节约成本。于是听取林学明的建议,在修好的路面靠近山体的一旁再加了一道排水沟,靠近山沟的一侧暂时用土夯起来一米多的T型防护墙,路面的和防护墙相接的地方又弄了一道排水沟,这样以来整条路看上去合理、顺眼多了。原本大家计划的仅仅是把路修出来就行了,根本没有考虑那么多的问题,特别是雨天路滑的情况根本没有考虑到,现在有了林学明的加入,这些问题自然也就考虑到了,在这次施工的过程中一起解决,以免留下不必要的隐患。另外在整条路上挖了几个窑洞,可以一次性容纳十几个人那种,想不通为何要在路上挖几个窑洞,但是,在这里的每一条山路上都会多多少少的看见几个窑洞,也许是为了突然遇见的下雨天,为了行人可以暂时在窑洞里避雨而准备的吧。又从河滩里面捡了一些 拳头大小般石头,铺平在排水沟底,防止雨水过多,经常冲刷的时候防止路面被冲毁。
这几天,家里的人一般都是早出晚归的干着活,林远东起床后和弟弟林致鹏玩耍一阵,就开始写字、练习算盘,有时候母亲王玉清也会教他一些汉字,简单的,从哪里开始写起,但是,除此之外,林致远很少跟自己的父亲母亲说过多的话,更不愿意和他们睡在一起,林学明还好,一大早便去了工地,回来吃饭时和几个人讨论着下一步该干些什么,跟林致远单独待的时间并不多,最难受的就是母亲王玉清了,林致鹏还小,所以王玉清一直在家看着孩子,有时候有林致远看着,她去做饭。单独待的时间还算是比较多的,但是说的话少的可怜。 这天晚上,一家人又坐在一起聊天,顺便检验着林致远这段时间的学习成果,聪明好学的他很快将所学的东西全部一一展示出来,特别是算盘,越来越熟练。检验完,林远东拿过算盘,又在算盘上拨出一到九的数字。
“小致远,从今天开始爷爷教你在算盘上如何算数,从加法开始算起”林远东盘坐在炕上,一副为人师表的样子。林致远静静地坐在爷爷旁边,等待着新的知识的获取。 “下面有一个口诀你要记好记牢”
“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一去二,四下一去一,五去一进一,六去一上一进一,七去一上二进一,八下二进一,九下一进一”林远东一边念着口诀一边拨动着珠子,林致远听的迷迷糊糊的,不知道爷爷林远东在说些什么?这些口诀的要领记起来很难,估计林致远得学一阵子,不过只要掌握了规律,那么便简单很多,可以用口诀也可以不用口诀,只要能顺利的算出来那就很不错了。
“爷爷,这是啥意思都”林致远用无辜的眼神看着林远东。
“你看,下面的珠子一个就代表的是一,上面的珠子一个就代表五,那么一个珠子再加一个珠子是多少?”林远东一边指着算盘,一边说道。
“是二”林致远斩钉截铁的说道。
“对了,那么在算盘上是不是再拨一个珠子是不是就变成二了”林远东一边说着一边把一个珠子慢慢的推上去。
“是”
“是不是一上一”
“是”
“那么一次下去,二加二是几”
“四”
“是不是推上去两个珠子,再加上它原来的两个是不是四”
“是”
“那是不是二上二”
“是”
“爷爷,爷爷我明白了”
“那么三加三是几”
“六”
“算盘上怎么拨出来呢”
这时的林远东也不着急教了,把算盘交给林致远,静静的看着林致远操作,笨手笨脚的操作半天,最终还是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答案。
“爷爷,珠子不够了”无辜的看着林远东。林远东笑了。
“刚才爷爷给你说过,下面的珠子一个代表一,上面的一个珠子代表的是五,三加三等于六,是不是从上面下来一个珠子”说完这些林远东停下来继续问道。
“现在算盘上是几”
林致远拿着手指头算了算说道“是八”
“那怎么办呢?是不是从下面的这些珠子里面去掉两个变成了几”
“变成了六”
“聪明,是不是三下一去二”林远东放慢自己手里的动作,让林致远看的更懂一些。
“哦,我懂了”林致远高兴的拍着双手。
“你自己试着算一下四加四吧”
看似懂了,其实操作起来难度还是很大的,一学就会,一用就废。
“四加四等于几啊”
“等于八”
“四的口诀是四下一去一”这次林远东没有说的那么详细,只是用手拨动着珠子,慢慢的演示者,反复这样几次,林志远终于看懂了,以及后面的五六七八九林远东一起演示了好几遍。
仿佛世界都安静了,只听见爷孙俩说话和拨动算盘珠子的声音,其他的人也在旁边安静的坐着、看着、听着,林致鹏早在母亲的怀里睡着了。
林远东教的这个就是一加一,二加二,三加三一直到九加九,口算很简单,但是在算盘上表现出来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得需要长时间的训练,这是最基础的算法,也只有熟练的掌握了这个规律,后面的减乘除便简单多了。更神奇的是,从算盘左到右一次拨出一到九的数字,每次从左往右一次叠加,拨动三次,再从算盘从左往右看,变成了九到一,依次排列。林远东知道这个有些难,一下子让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记住,有些困难,于是把口诀上的几个字代表的意思不知道复述了几边,也只有自己的亲孙子有这个待遇,反而是乐此不彼的讲述着。至于这个三次的规律他没有告诉林致远,只是让林致远默默的练习着,突然有一天他发现了这个规律,然后再告诉他这个叫“九九归一”,是不是显得更高端一些,也算是留下一个小小的彩蛋,等着林致远自己去发掘。
学完这些,林致远一个人抱着比自己还要高的算盘,趴在炕上念着口诀一个独自练习着。林远东把算盘规整好,在上面拨出一到九的数字,再教了一遍一到九的口诀,他就这样练习着,时不时的问一下口诀,然后再找爷爷演示一遍。就这样反反复复,林致远不厌其烦的教着林致远,直到晚饭时分。
上就是最下的珠子往上拨动,下就是最下面或者小方格里的珠子往下拨动,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进就是最下面的珠子往前的珠子上拨动一个,去就是把小方格里面的珠子往上拨动。
这次的知识学的有些多,估计很长时间林致远好好的得去消化一阵子,一家人陪着爷孙俩静静地听着学习着,偶尔插一句话或者解释一下,在此期间不断地发出咯咯的笑声。
接下来的几天里林家人依旧忙着手里的活,说来也挺奇怪的,连着十几天天朗气清,都是干活的好天气,不冷不热最是舒服,林远东白天干着活,记录着手里的活,晚上回去指导林致远学习算盘,经过几天的努力,林致远的水平越来越高,手里拨珠子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爷爷教他的口诀现在是背的滚瓜烂熟。
西边的路稍微短一些,所以挖的也很快,唯独东边的有些长,自然慢了好多,终于在林震东的带领下一口气修到了山口处,也就是有水的地方,于是一群人又临时决定把这里修大一些,修宽一些,再用石头砌一个结实的桥,防止以后下雨的时候,山间的雨水汇集在这里,无法去梁上的地,或者是下雨的时候无法回到家里,桥面放了几棵粗壮的早已坏死的榆树作为桥面材料,其他的材料都是从河滩里面搬回来的石头。又在这里挖了一个很大的窑洞,窑洞中间用石头盘了一口泉眼,同样在地面铺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清澈的泉水汩汩的冒着,储满泉眼,再从排水沟顺着流淌下去。有了这口泉眼,林家坪人吃水的问题也解决了,再也不用去河滩里面用骡子去驮了。每每遇到暴雨天气或者是发洪水的时候,咆哮的洪水似乎装满了整个河滩,那一眼用来吃水的泉眼自然不会幸免,如果不省吃俭用,那么几天吃不到水都是常态。现在好了,不用再吃水问题上发愁了,时不时的去驮水或者挑水简单、方便多了。排水沟一直修到林远东家东面的麦场附近,原本计划是直接拐个弯,将排水沟修到山沟里,后面快修好的时候,改变了原来的计划,又在麦场的旁边挖了一个很大很大的漏天的水池,水池底部、侧边、岸边都是石头砌筑,平时各家各户的家畜都可以用这个水,多的水再排到东面的山沟里。
后来在林学明的建议下,林远东决定再修一条排水沟,将这些不是很大的水引到鸡圈、猪圈、羊圈里面,这样以来,不用担心家畜喝水的问题,时时刻刻都能喝到水,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些活都是在晚饭后,林远东带着几个儿子修的,不算是占用公共时间,其他的人也不好说什么。不用担心的是,林远东家的这几圈虽说是在一起,但是里面并不是平整的,呈现一边高一边低的状态,排水沟就修在最低的地方,即使下再大的暴雨也不用担心家畜的安全问题。
又一次中途休息的时候,林震东突然说,等明年开春了,防护墙的上面种满槐树,一方面是为了巩固防护墙,走在路上也有阴凉,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好看。还有人建议种点枣树,但是被林震东拒绝了,一旁是很深的山沟,枣子成熟的时候难免有调皮的小孩子上去采摘,太危险了。至此大家都没有意见,就这样愉快的决定了。现在一切都顺利了,剩下的时间便是赶在天冷之前牟足了劲开干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