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清秋丽影 于 2025-9-21 21:59 编辑
【编者按】小说讲述了一个名叫牛三牛的农村孩子面临人生抉择的故事。七岁的牛三牛被舅舅舅妈看中,想让他过继为子,但牛三牛因舍不得家中一条传奇的大水牛而拒绝。父亲牛大毛为了逼他上学,设计让他放牛三年,希望他吃尽苦头后回心转意。然而牛三牛在放牛生活中找到乐趣,甚至能在牛背上站立挥鞭。最终,父亲决定将老牛卖掉,牛三牛在绝望中同意过继给舅舅,离开家乡时他倔强地不回头。
读罢文章很令人辛酸,一个孩子就这样硬生生地离开了自己的家,离开了他心爱的大水牛,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这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他将失去天真快乐的童年,被迫适应新的家庭,想想是很残酷很悲哀的事。小说写得行云流水,人物形象非常鲜明,故事情节也很生动,最后留给读者的是满满的遗憾和深思,为风雨老师点赞!(清秋丽影)
该小说以质朴而深情的笔触,勾勒出一个乡村少年与牛之间难以割舍的情感羁绊。牛三牛的选择看似简单,却暗含成长的阵痛与无奈——他宁愿放弃安稳的生活,也要守护那条象征自由与骄傲的老牛。作者通过细腻的乡土叙事,将孩童的天真、父辈的固执以及人与动物间纯粹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故事里的“牛”既是童年的伙伴,也是精神寄托的象征,它的离去,不仅带走了牛三牛的快乐,也标志着一个孩子被迫迈向现实的成长。这篇小说以轻描淡写的笔调写沉重的人生抉择,在幽默与温情中透出淡淡的忧伤。牛大毛的“算计”、孩子的“反抗”、牛的“命运”,无不折射出农村生活的艰辛与温情。最终,牛三牛的眼泪和倔强的“不想”,既是告别,也是对曾经自由岁月的最后挽留。这是一篇关于童年、选择与失去的动人故事,值得读者细细品味。(一默)
牛背上的牛
牛三牛七岁那年,他爹要他决策一项自己的人生大事。这事爹不敢做主,娘舍不得做主。那是牛三牛的亲娘舅的妻子没有生育能力,牛三牛的舅舅、舅妈想领养牛三牛。牛三牛在兄弟中长得最俊秀了。
可牛三牛不肯离开家。他喜欢生产队上一条大水牛,那条大水牛现在是牛二牛放养,先前是牛大牛放养,是七里岙庄上传奇一般的牛。骑上那头牛,就好像有了英雄气概。
可牛三牛爹说,这牛不能再从老二手上传到老三头上了,老三既然不去舅舅家,就要让他上学堂。爹朝他脖子上挂了一只书包,要他到学校念书。他跑到路上遇上了牛二牛牵着牛,在泥巴路上悠哉悠哉地走着。牛三牛就将书包挂在牛角上,拍打着牛角喝令道:“打角!”牛顺从地将半个月亮船一般的角往底下一低,牛三牛爬到牛头上,贴到牛脖子上,又叫一声:“打角!”牛温顺地将头慢慢往上一抬,就将牛三牛送到了牛背上。牛二牛在一旁望着,挂着鼻涕,嘻笑。
牛三牛的爹牛大毛是七里岙生产队的队长,长得人高马大的,曾上过私塾。
牛大毛生了第一胎,老婆要他给儿子取个名,他随口就说:“就叫大牛吧。”老婆瞪起眼珠子喝斥着:“大毛,大牛,父子不就成了兄弟辈了吗?”牛大毛一顿,说:“你晓得个屁,这第一胎大牛,第二胎就是二牛,接下去三牛、四牛、五牛,省事多了。取名这东西,费脑子的事,俺庄稼人脑子让日头晒硬了,磨不出啥花样。”妻子收回了瞪着的眼珠子,眼眶中泛上一层迷惑,也是因为大脑像旧磨盘一般粗糙,懒得为儿子的名字去磨了。接下来果真来了二牛、三牛。第四胎却来了个女儿,妻子又瞪着眼珠子问大毛:“这女娃子要扣个好名字吧?”“啥好名字,就叫‘大米’,再来个女孩,就叫‘小米’。一家子有牛,有米。”
牛大牛到了上学的年龄,牛大毛逼着儿子背上书包进了学堂。上了两年学,大牛死活不肯上了。牛大毛便依了大牛,让他到生产队上放条牛。牛二牛从三岁就跟着哥到生产队上放牛。春天骑在牛背上,慢悠悠地行走在田野间,微风摇起一片片绿莹莹的草,一片片绿莹莹的田野里走过一头壮实的牛,牛背上驮着一个小孩,这活法,比坐在学校里,有味道。牛二牛七岁时就接过兄长的牛绳子,成了放牛娃。
大牛、二牛不想念书,也就算了,三牛死活也要让他上学的,不上学就过继给舅舅当儿子。
可这牛三牛第一天上学路上遇上了二牛,就骑到了牛背上。
这条牛在七里岙曾经是出了名的牛牯子,长得肥壮,两只角弯得像圆规画出的那般圆,那般漂亮。年轻时放到田野上,见了邻村的牛冲上前就斗。曾经力敌邻村三条大水牛。有一回居然将生产队上的大茅坑也给掀了。村上几位老人担心这条牛惹出不可收拾的是非来,请了阉牛的过来,将这条壮牛给阉了。而这条牛的传奇故事就在七里岙的孩子们中传了开来。七里岙的孩子们说起这条牛,脖子就梗直,骄傲。
牛三牛骑在这般英气逼人的牛背上,也是很显露出英雄气概的。
这一天生产队上的牛群上七里岙庄前的河滩上,牛二牛独自一人将牛往去学校的路上赶,早一天晚上,牛大牛附在挂着鼻滋的牛二牛耳根说,不能让三牛喜欢上上学,牛三牛不上学,爹就会将他逼着过继给舅舅,将来家里的瓦房就他兄弟俩分了。大牛问二牛,一个烧饼三个人分,与两个人分,你喜欢三个人分,还是两个人分?
黄昏,牛三牛背着书包回到家,牛大毛问起这一天上学的事,牛二牛不敢吭声,牛大牛却在一旁笑着,说:“他上学?他放了一天的牛。”牛大毛没有责怪三牛,而是要满足三牛的心愿,重新安排手下的“牛”,让二牛到生产队上劳作,将牛绳交到三牛手上。
“好哩!”牛三牛吸着鼻滋,应了。
晚上,牛大毛的妻子喝问丈夫:“怎么可以由着儿子的性子?”牛大毛说:“你懂个屁,让三牛吃吃放牛的苦,就想上学了。再上学,不用逼。”牛大毛说着捋一把溅到下巴上的哈拉子。老婆被牛大毛一说,眼珠子往回收了,也就回归到妥协的眼神里。
牛三牛这一放,就放了三年牛,没有丝毫受不了放牛的苦,反而乐着骑在牛背上,行走在田间地头。牛三牛现在不光光是骑牛,他还能站在牛背上挥舞着牛鞭子。
牛大毛突然决定将这条牛给卖了。牛三牛哭着不肯卖。牛大毛说:“这牛老了,不卖,冬天也是炒萝卜丝的份。”
“炒萝卜丝也不卖!”牛三牛哭着将牛头拉到怀里搂着。
买牛的人来了,队上的人将牛三牛拉开。牛三牛哭着,哭着,看着买牛的人将牛拉走了。
牛的脚步越走越远,七里岙许多人听到牛“哞哞”一声声叫,太阳就落下山去了。
三天后的一个早上,七里岙许多人看到了牛三牛让一个戴眼镜的人带着,要离开七里岙了。那人就是牛三牛的亲娘舅,牛三牛的亲娘舅是一位教师,从来不强求牛三牛,这一回是牛三牛自己点头过继到他家的。
牛三牛是挂着泪花儿点的头。
牛大毛与老婆送到庄外,牛大毛对儿子说:“想爹了,就回来看看!”
“不想!”牛三牛用手背抹了下泪花儿,甩出两个字。
牛三牛的娘撩起衣襟,擦了一把眼角,说道:“三牛,想娘了,就回来看看!”
“不想!”牛三牛说出这两个字,还是回头看了娘一眼,就转过脸往前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