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新人来 于 2025-9-4 08:30 编辑
九三阅兵观感
文/岸柳
2025年9月3日,北京。 天安门广场在晨曦中苏醒。长安街沐浴在金秋的阳光里,静静等待着一场庄严的盛典。我和众人一样,心怀期待,通过屏幕凝视着这个世界瞩目的时刻——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此刻,想起十年前同样在这个地方举行的阅兵。时空交错,历史与现实在这一刻交汇,编织成一幅震撼人心的画卷。 晨光中等待,历史与现实交汇。天安门城楼的琉璃瓦映照着初升的阳光,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轮廓在晨光中愈发清晰。广场上肃穆而宁静,弥漫着一种无形的能量和期待。 镜头掠过观礼人群,看到耄耋老人胸前挂满的勋章在阳光下闪烁;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神情庄重;参会的人们有节奏的舞动国旗,整个广场是红色的海洋。 上午九时,大会开始,礼炮轰鸣。国旗护卫队官兵护卫着五星红旗从人民英雄纪念碑行进至广场北侧的国旗杆前。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广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阅兵式开始。 令人震撼的是徒步方队。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走得豪迈,以一个更好的中国告慰先烈。军人们目光如炬,步履坚定,铿锵的步伐踏出中国军人的威武与血性。他们身着现代军装,却承载着历史的重量:从抗日战争的硝烟中走来,眉宇间凝结着家国的悲怆;从抗美援朝的大捷中走来,容颜里铭刻着无比的坚强。 一个个军人方队从天安门广场正步通过,这不仅是对军威的展示,更是对历史的致敬和对和平的捍卫。 装备方队的出现将阅兵推向高潮。新型坦克、导弹、无人作战系统,这些闪耀着科技光芒的武器装备缓缓驶过长安街,展示着中国国防现代化的辉煌成就。 东风61导弹亮相,向世界展示大国重器,这些装备不是冰冷的sha人武器,而是“捍卫和平的盾牌”。它们传递着一个古老民族对和平的珍视,以及捍卫和平的坚定决心。 银翼在蓝天下写下誓言,战车碾压屈辱的过往。从当年的“红缨qiang与大刀片”到今天的“信息化装备卫疆”,变的是一代代更新的装备,不变的是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钢铁意志。 空中梯队呼啸而来,撕裂长空。直升机编队在空中组成“80”字样,纪念那八十年的风雨征程。战机翱翔的蓝天,曾经是侵略者肆虐的空间。如今,中国的银鹰守护着这片蔚蓝,也守护着国家的和平与发展。当70架直升机组成的编队从上空飞过时,广场上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 阅兵式上最动人的一幕,是抗战老兵的出现。他们年近期颐,胸前的勋章记录着烽火岁月的荣光与牺牲。当他们的方队缓缓驶过,观礼台上的人们以热烈的掌声向这些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 “从卢沟桥的月到天安门的旗,八十载烽火淬炼一枚军徽的重量。”老兵眼角泪光闪烁,映照新兵瞳孔里的星芒。这是一种精神的传递,是一种血脉的传承。 八十年过去了,从烽火连天到盛世太平,变化的是岁月容颜,不变的是红色的精神传承。这些年迈的英雄,正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是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繁荣。 九三阅兵不仅是国力的展示,更是和平的誓言。今天,当中东战火未熄,世界某些地区仍陷于冲突与动荡之际,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重器列阵,展示国防现代化成果,正是为了以强大实力遏制战争,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屏幕中,七万多只彩色气球腾空而起,七万羽和平鸽展翅高飞,《歌唱祖国》的歌声响彻云霄。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八十载沧桑变幻,不变的是民族气节;九万里风云激荡,永存的是和平初心。这就是九三阅兵告诉世界的中国故事。 2025/09/03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未经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