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1758|回复: 0

[散文] 梦练八段锦,嚼出人生味

[复制链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2

主题

569

帖子

8838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8838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昨夜梦沉时,竟站在了清晨的濂溪广场上——一群素衣老人慢悠悠捻着八段锦的招式,我不自觉跟着抬手、转身,晨光像揉碎的金箔落在手背上。醒来时胳膊还带着轻微的酸胀,倒像真练了蛮久。
  在医院码字这些年,见多了被病痛缠上的人,多是把日子过成了紧绷的弦,这一梦,倒让我把八段锦的招式,嚼出了些人生的实滋味。
  先说“两手托天理三焦”。中医里说三焦通,则气血顺。我日常总低头写提纲、改稿子,颈椎僵得像块生了锈的铁。梦里托天的动作,不是要够着什么,是让肩膀从“缩着”到“打开”,转头望向窗外——人哪能总盯着眼前的稿子?堵着的不只是三焦,还有心里的光。偶尔“托天”,是提醒自己:赶路要赶,但别把自己憋成了“闷葫芦”。
  再是“左右开弓似射雕”。初看像要争强好胜,可老中医常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招式的妙,不在“射”的猛,在“拉弓”的稳。今年七月底跟口腔科主任去大坪某村“看诊”,恰好当天遇到几个“八一”等义诊活动同时在开展,稿子要赶,病人还在等,我急得“脑袋痛”。后来想起这“射雕”的架势:弓拉满了才有力,人攒足了底气才扛事。那天阳光很烈,反倒看到了义诊最暖的场景——原来“稳”比“急”更能成事。
  “调理脾胃须单举”最戳我。如今这个年纪,上有老下有小,总想着把工作尽可能做好点,却忘了给母亲熬碗小米粥,忘了多陪陪儿子,自己也常吃泡面对付。中医说脾胃是后天之本,人生的“本”何尝不是“踏实”?这招式动作轻,却像在拽着我:别贪多,别求快,把“吃饭”当回事,把“身边人”当回事。有次爷爷住院,我在家做好了面条送过去,才懂“脾胃安”了,日子才稳得住。
  “五劳七伤往后瞧”不是揪着过去不放。有次写新闻漏了一个关键的方面的内容,稿子发了才发现,我懊恼了好几天。后来梦到练这招,回头时竟不那么急了——往后瞧,是看“哪里错了”,不是骂自己“怎么错了”。就像中医给人把脉,得知道哪里虚了,才能补。人生哪有不犯错的?“往后瞧”是给自己做“年检”,把积下的“劳损”揉开,才能接着走。
  最后是“背后七颠百病消”。梦里颠的时候,脚跟着地的瞬间,像把心里的沉渣都抖了出去。这些年,去科室拍照遇过冷脸,稿子被改得面目全非,住院时的焦虑……总有些事堆在身上,像沾了泥的鞋。就像现在,我一点都不喜欢拍照、拍视频一样!“颠一颠”不是要把日子过成真空,是学会定期“清零”——就像老人们练完八段锦会笑一笑,不是没烦恼,是知道“沉渣”留不住,不如轻装走。
  今早晨练特意去了濂溪广场,竟然真见着有那么几个老人再练习八段锦。晨光里他们的动作慢悠悠的,却比办公楼里匆匆的脚步更有力量。40岁的人生,既没了二十岁的冲劲,也不像六十岁的从容,倒像这八段锦:不求快,不求猛,只求一个“顺”——气血顺,心思顺,把日子过在“托天”的开阔里,“射雕”的稳劲里,“往后瞧”的清醒里。
  往后码字时,或许该多停下来看看,这慢下来的招式里,藏着最踏实的活法。

回复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订阅| 关注 (32)

以打造“超一流的品牌社团”为社团的发展目标,以“为作者服务、为文字服务、为读者服务”为社团的发展理念
4今日 4063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