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中国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9-2-18 14:18 |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站长
  
- 积分
- 210615

|
《游番禺莲花山》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广州番禺莲花山的自然与人文双重景观,将地质遗迹、宗教文化与生态风貌融为一体,形成时空交叠的审美意趣。
一、主题与结构 :诗歌采用“山—像—场—坡”的视觉推移结构,由宏观(山水全景)至微观(凿痕、绿茵),既有观音圣像的崇高感,又有采石遗址的历史纵深,末句“花正妍”则以生机平衡沧桑,暗含“自然修复力”的生态哲思。
二、艺术特色 :
1、意象的张力 :
“凿痕”与“绿茵”的并置,呈现人类活动与自然演替的对抗与和解;
“观音巨像”作为信仰符号,与工业采石场的世俗痕迹构成精神空间的对话。
2、语言的凝练 :四句二十八字囊括地质、宗教、生态三重维度,符合传统山水诗的“以少总多”特质。
二、思想价值 :
诗歌超越单纯的游记书写,通过“凿痕”这一细节唤醒对岭南采石文明的历史记忆,而“花正妍”的现时性描述则暗示了生态保护的当代命题。观音像的“矗立”不仅是宗教景观的在场,更隐喻人文精神对自然伤痕的观照与抚慰。
作为现代山水短制,此诗的价值在于:以工业遗产入诗,拓展了传统风景诗的题材边界;在静观中完成对“破坏—修复”文明进程的微观叙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