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242|回复: 4

[散文] 穿越时空的 “粮食史诗” 与文明回响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南
来自- 湖南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7

帖子

9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6
发表于 昨天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湖南
穿越时空的 “粮食史诗” 与文明回响
                                          文伟平
  踏入株洲粮食文化陈列馆的那一刻,仿佛穿过一道时空裂隙,瞬间跌进与粮食交织的漫长文明长河。这座藏身于渌口老街大米厂旧址的展馆,仅 220 平方米,没有现代展馆的华丽,却以岁月沉淀的厚重与温度,静静铺展着粮食与人类共生的千年故事。
  馆内 6000 余件藏品,是李辉盛 30多年心血的凝结:泛黄的粮票、油亮的清代斛桶、吱呀作响的老式风车、记录 “田赋征粮” 的清代地契…… 从粮食起源到节粮爱粮,从农耕机具到国营粮店,20 个专题像 20 章 “粮食史诗”,将生产、征购、储藏、加工等脉络编织成网,每一件展品都是跳动的字符,诉说着文明的进化。
  “农耕机具” 展区的唐代曲辕犁,弧度里藏着古人的智慧 —— 正是这一改进,让亩产提升三成,撬动了农业生产力的飞跃;“粮食征购” 板块的地契与赋税文书,从井田制的 “方里而井” 到清代的 “田赋比例”,字字刻着 “国脉系于粮” 的重量;“粮油票证” 展柜里,1993 年最后一批粮票泛着毛边,它不仅是计划经济的 “句号”,更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转身。这些物件串联起的,是 “工具革新→制度演变→时代变迁” 的清晰轨迹,让抽象的历史变得可触可感。
  “检化验设备” 区的 1970 年代测水仪,指针固执地停在 “13%”—— 那是粮食安全储存的水分临界点,旁边 “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 的老标语,墨迹虽淡,却透着老粮人的坚守。“节粮爱粮” 专题里,1962 年的 “节粮标兵奖状” 格外刺眼:得主是位家庭主妇,奖状背后的 “野菜掺玉米面” 省粮秘方,让 “节约” 跳出标语,成了刻在生活里的生存智慧。
  玻璃柜中,1968 年株洲市 “壹市斤” 粮票的边缘已磨出毛边。那时普通工人每月定量 27 斤,这张票或许曾是某户人家晚餐的 “救命符”;角落的清代斛桶,木质纹路里还嵌着谷壳碎屑,30 斤的容量刻着 “官斛” 二字,藏着古代赋税与民生的博弈。在 “国营粮店” 复原场景前,常有白发老人驻足:“当年售货员用铁皮簸箕舀米,秤杆 要翘得老高才肯放手。” 泛黄的粮本上,“每月定量 24 斤” 的字迹被摩挲得发亮 —— 这些不是冰冷的文物,而是一代人用岁月焐热的生活刻度。
  从井田制的阡陌到土地革命的硝烟,从计划经济的票证到市场经济的货架,展品串联起的不仅是粮食脉络,更是国家与民生的命脉。看着 “伟人论粮食” 展区的文献,再读 “粮食诗词” 里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的手稿,方能读懂 “粮食为大,民生为天” 的分量。
  这些藏品的背后,是李辉盛的执着。他的收藏笔记里夹着 2010 年的收条:“购得民国米升一个,价 50 元,步行十多里运回。” 为了搞齐 1955-1993 年的株洲粮票,他在废品站发现半本沾满油污的票证册,上面还留着孩子的涂鸦 ——“这是普通人与粮食最鲜活的联结”,他用三个月逐页清理,如今这本册子已成 “票证时代” 的镇馆之宝。
  “让年轻人知道粮食有多金贵。” 这是李辉盛创办展馆的初心。他想让 “节粮爱粮” 不再是口号,让青少年从 “野菜掺玉米面” 的省粮秘方里,读懂饥饿年代的智慧;从曲辕犁的弧度里,看见古人对土地的敬畏。作为全国不多见的粮食文化专业馆,现已与河南工业大学、中国粮食博物馆达成初步协议,共建粮食文化研究株洲基地。专家们曾专程来此录制 “粮食文化大家谈”,只为让这份记忆走得更远。
  但他也有难言之隐:个人能力与资金的局限,像一道无形的墙,挡住了展馆扩大规模、辐射更多人的脚步。
   离开时,夕阳透过老厂房的窗棂,在 “世界粮食日” 展板上投下斑驳光斑,2023 年的主题 “不让任何人掉队” 格外清晰。如今超市货架上米面成山,可陈列馆里那些带着体温的粮票、磨出包浆的农具仍在低语:从 “凭票购粮” 到 “按需选购”,变的是获取方式,不变的是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的敬畏。手机弹窗跳出 “我国夏粮丰收” 的新闻,这一刻,馆内的千年文物与窗外的金色麦浪,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 关于珍惜,关于传承,关于粮食永远是文明的根基。
  这座小小的展馆,早已不止是藏品的容器。它是一座桥梁,让过去与现在握手;是一面镜子,照见粮食背后的国脉民生;更是一声提醒:每一粒米,都藏着文明的密码,等着我们读懂、守护、传承。
4.jpg 6.jpg 粮食文化陈列馆2.jpg 图片1-副本.jpg 粮食文化陈列馆3.jpg

专家们曾专程来此录制 “粮食文化大家谈”

专家们曾专程来此录制 “粮食文化大家谈”
                                                                                                        专家们曾专程来此录制 “粮食文化大家谈”

回复 来自- 湖南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南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7

主题

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1154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10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穿越时空的 “粮食史诗” 与文明回响。
黄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7

主题

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1154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10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这座小小的展馆,早已不止是藏品的容器。它是一座桥梁,让过去与现在握手;是一面镜子,照见粮食背后的国脉民生;更是一声提醒:每一粒米,都藏着文明的密码,等着我们读懂、守护、传承。
黄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7

主题

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1154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10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让年轻人知道粮食有多金贵。” 这是李辉盛创办展馆的初心。
黄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7

主题

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1154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10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这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推荐广大文友共赏!
黄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订阅| 关注 (56)

左岸飞花,右岸白马,夹岸流逝的情话,只道相思无涯。抬头望,青鸟与鱼,定格成画;扣心问,人生苦短,何必言他!
21今日 7384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