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天台访瀑记:一场跨越时空的山水对话》是一篇充满诗意与哲思的游记。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天台山大瀑布的壮美与神秘,展现了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从琼台仙谷的“通玄”墨宝到修真洞的丹道玄机,从玻璃栈道的凌虚御风到瀑布的磅礴气势,文章层层递进,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完美融合。作者不仅记录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更在山水间与古人对话,感悟生命的真谛。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天台访瀑记:一场跨越时空的山水对话
乙巳年谷雨次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浙东天台山大瀑布景区在暖阳下徐徐展开如诗画卷,熠熠生辉。我与三位鬓染霜华的退休挚友,怀揣着对自然与历史的敬畏之心,踏上了这趟寻访千年道心的旅程。
天台山大瀑布古称桐柏瀑布,曾与石梁飞瀑并称天台双绝,后因水电站建设断流近半个世纪,2020年恢复重建后,以"中华第一高瀑"的雄姿重现世间。我们四人虽年近古稀,却毅然舍弃平坦安逸的游览路线,择险径而行,欲探寻这隐匿深山的千年道心。正如《庄子》所言:“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我们以杖履叩问山水,用脚步丈量岁月,开启一场身心与自然的深度对话。
琼台问道:山水间的玄妙之境
踏入琼台仙谷,赤城山赭色崖壁如丹霞屏风,将尘世喧嚣隔绝于外。穿过仙府洞,八仙湖澄澈如镜,湖水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恰似一块巨大的祖母绿镶嵌于山谷。微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宛如轻风拂过,荡起阵阵清韵。湖边岸壁上,王羲之的墨宝“通玄”遒劲有力,据传为王羲之晚年隐居天台山时所书,笔锋如游龙入云,暗藏道家“虚室生白”的玄机。当代书法家骆恒光题写的“过灵溪而一濯,疏烦想于心胸”以魏碑风骨重构孙绰《游天台山赋》意境,其旁宋代“习养之瀑”摩崖,更揭示此处曾为道教内丹修炼之地,为湖山增色不少。
沿湖边拾级而上,抬头可见造型奇特的山岩:“霞客探路”似徐霞客负笈而行的剪影,“李白吟诗”如谪仙人举杯邀明月,“神龟护航”憨态可掬,“镇山元宝”稳如泰山。这些天然造像,既是地质奇观,亦是人文精神的具象化。湖边一块巨石上,“雨天飘仙雾,晴日现彩虹”的题刻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恰与眼前景致相映成趣。
穿行于悬空长廊,脚下是幽暗深渊,头顶是嶙峋怪石,廊中无柱,如飞鹤栖息崖壁。廊外山风骤起,挟裹着松针与野花的清香,吹散山间云霭,九峰台北斗七星状的天然石阵豁然开朗。“九星悬朗,七曜周旋”(《黄庭经》),这古老天象图谱,静静诉说着宇宙的无垠与永恒。
天梯叩玄:凌虚御风的逍遥体验
攀爬半个多小时,抵达琼台天梯。乘升降梯而上,眼前展开的玻璃栈道联通三座摩天山峰,如悬空而建的水晶琴弦。不少游客因畏惧而折返,我们四人却相互扶持,一步一履,踏上这惊险之旅。栈道在山风中微微颤动,脚下悬崖峭壁,沟壑深不见底,令人心生畏惧却又欲罢不能。
行至玻璃栈道中段的“会仙桥”,山风骤起,栈道如琴弦震颤。俯身望去,流云在脚下翻涌,恍若鲲鹏展翅时激起的北冥之浪。忽然忆起《逍遥游》“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的箴言,此刻御风而行的畅快,竟比青灯黄卷中的玄思更得逍遥真味。我依偎栏杆,俯瞰无限风光,开怀大笑:“这般凌虚御风,倒比品读《逍遥游》更得真味。庄子笔下的鲲鹏展翅九万里,搏击长空,大抵也就是这般与天地亲近的畅快吧。”说罢,我作鲲鹏展翅状,众人惊笑不已,那笑声在山谷间回荡,似与古人跨越时空的唱和,承载着我们对自由与壮阔的向往。
幽谷聆韵:九叠飞瀑的道家灵韵
过了玻璃栈道,除了我们四位,不见其他游人。沿途崖壁陡峭,怪石嶙峋,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在上下起伏的山巅艰难跋涉,终于抵达大瀑布顶端右侧。
史载天台山大瀑布曾名三井瀑布。宋朝张无梦诗云:“天台瀑布落青天,观在天台瀑布边。”未至瀑布,先闻闷雷般的轰鸣自山谷深处传来。沿山顶洞穴飞流而出的银绦,如飞花碎玉般洒落,水雾升腾间霓虹隐现。穿过丛林,飞瀑撞击岩石的脆响渐次清晰,如万马奔腾,水流奔腾而下的气势,像是大自然在尽情宣泄着力量与激情。
过索道至瀑布左侧,沿湿滑栈道逶迤而下,沿途七八叠瀑如两条巨龙隐匿林间,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修真洞位于瀑布群的中间,首尾相接、生生不息。相传道教南宗始祖张伯端在此修道,悟得《悟真篇》。洞内苔痕斑驳,岁月痕迹清晰可见,依稀可辨道家符箓的残影。同行的苏老师轻抚石壁,轻叹道:“相传三国时期葛玄在此炼丹,他是道教灵宝派创始人,当年在此清寂修行,感悟天地奥秘,想必这一方石壁也承载了不少道家的智慧与传承。”
寒泉从壁间渗出,冰凉水珠顺着石隙滴落,明代香炉残片零星散落,青苔覆盖其上,尽显岁月沧桑。及至修真洞前,水流在石龛中回旋激荡,发出钟磬般的共鸣,与岩壁渗出的寒泉叮咚声交织成天然乐章。这正是张伯端《悟真篇》“药逢气类方成象,道在虚无合自然”的丹道玄机,仿佛能听到前人在此修行悟道时的轻语细语,洞外飞瀑“虚极静笃”的韵律正与丹诀暗合,印证着“道在瓦甓”的至理。
长虹贯古:时空交汇的山水长卷
夕阳渐渐染透大瀑布尾端的琼台长虹桥。回首仰望去,325米的素练垂天而降,九级飞湍翻滚着白沫,似一条玉龙从天际倾泻而下,直扑谷底深潭,正应了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奇绝想象。瀑布在潭中激起层层浪花,又如银雾般蒸腾而上,阳光穿透,形成一道绚丽的彩虹,横跨瀑布。这道七彩光带,如同葛玄炼丹炉中升腾的紫烟凝结而成,又似张伯端《悟真篇》“休泥丹灶觅五行”的具象化呈现。虹影随水雾摇曳,恍若仙人以天为纸,书写着“色空不二”的玄机,将这壮阔的景象装点得如梦如幻。那奔腾的水流,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如万鼓齐鸣,似千军呐喊,震撼着我们的耳膜,更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仿佛大自然在用这磅礴的力量,演奏着生命的最强音,让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都感受到自身的渺小与自然的伟大。
葛玄丹炉的紫烟、司马承祯的琴声、徐霞客的芒鞋印痕,似乎都被一并织就在这幅磅礴的山水长卷中。而我们的登山杖在霞光里投下新痕,与徐霞客游记中“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的记载重叠,在历史的褶皱里织就新的山水长卷。范仲淹“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诗句,就是此刻心境的写照。这瀑布不仅是水之舞,更是道之魂,它在时间的长河里永恒流淌,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承载着无数人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与感悟。
归途悟心:山水间的生命对话
归途之中,暮色四合,国清寺的晚钟随风飘来,带着雨后松针的清苦气息。那悠扬的钟声仿佛穿越千年时空,恰似孟浩然“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的诗境,让我们的心灵在这远离尘世喧嚣的山水间找到了一方归宿。
我们四位老同志虽腿脚酸痛,却相视而笑,衣襟上犹带瀑沫的清香。瀑沫渐次风干,却留下一抹若有若无的矿物气息,恰似千年道气渗入肌理。这一程,我们不仅阅尽九瀑连环的壮美,更在白发时节重获赤子之心。天台山水,以最淋漓的方式,为我们的老年注入了庄周所谓“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逍遥气韵。
夜宿宾馆,我听松涛阵阵如《黄庭经》吟诵。此刻更加明白,这瀑布不仅是水的轮回,更是道的显化——它以三千尺飞泻诠释“上善若水”,用九叠奔涌演绎“大巧若拙”,在亘古不变的流淌中,完成对生命本质的叩问。我们深知,这场游历不仅是一次对自然奇观的探寻,更是一次对内心深处的洗礼。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再次感悟到生命的真谛与宇宙的奥秘,更加懂得了在自然的壮阔与历史的厚重面前,保持一颗敬畏而又豁达的心,让生命在与自然的对话中不断升华。
拙词《鹧鸪天・天台山大瀑布》一首,以记此行。
翠巘悬河泻九天,琼台谁把玉梭穿?霓裳裂碎千丝练,珠箔飞开万缕烟。
探石罅,叩云关,悬廊虹影接仙寰。葛翁丹井今犹在,一掬清泠洗俗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