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伐木丁丁 于 2025-4-5 10:32 编辑
编者按:苏家澍的《铁血雄师铸英魂》以清明节为背景,深情缅怀了湘江战役中的英雄烈士,尤其是陈树湘师长的英勇事迹。文章通过丰富的历史细节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红军战士的壮烈与不屈,以及作者对先烈的深切敬意。词作《沁园春·铁血雄师铸英魂》更是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湘江战役的惨烈与红军战士的英勇,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篇充满力量与敬意的佳作。
铁血雄师铸英魂苏家澍
今天是清明节。今晚湖南卫视在清明祭奠先烈的节目中,提到了湘江战役,提到了陈树湘,便搅动了近半个世纪我一直萦怀难忘的心底波澜。
1978年初我接受省军区政治部和省委宣传部的委托,编辑出版《红军长征在湖南》一书。当到道县采访时,听到陈树湘的悲壮感人的事迹,心潮澎湃。在采访途中我就以陈树湘为原型,写了短篇小说《绿水丹心》,发表在《湖南文学》,并被收录在《1949-1979湖南短篇小说选》里。此后每次到桂林,我都到兴安狮山湘江战役立碑处拜谒,并写有多首诗词。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忘不了,烽火狼烟岁月。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长征。此时的蒋介石已经探明中央主力红军的西进与贺龙部队汇合的意图,调集了40万大军,分成五路,从左右前后夹击,企图把中央红军全歼在潇水以西、湘江以东这片狭窄的地区。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GMD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GMD军的第四道封锁线。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这是长征途中最惨烈、悲壮的一战。
忘不了,铮铮铁血雄师。
湘江战役中,34师师长陈树湘受命担任掩护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抢渡湘江的后卫任务。与十几倍于自己的敌人殊死激战四天五夜,付出重大牺牲。12月1日,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后,红34师便陷入敌人的重围。6000余人的红34师近乎全军覆没。据不完全统计,建国后还能寻访到的流落的红34师老红军仅为12人,1955年能获得军衔的只有3人。
忘不了,丹心赤子英魂。
陷入重围后,陈树湘执行中革军委退回湘南地区、坚持游击战争的命令。率部突围的激烈战斗中,陈树湘腹部中弹。部队到达道县泗马桥时,遇到GMD地方保安团的截击,身受重伤的陈树湘不幸被俘。1934年12月18日,在敌人企图押送陈树湘去长沙请功领赏的途中,陈树湘趁敌不备,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时年29岁 。陈树湘牺牲后,他的头颅被敌人残忍地割下来送到长沙,挂在城门示众。
年仅29岁的陈树湘是个“老革命”。陈树湘生于1905年1月30日。1925年7月加入中国GCD 。1927年“马日事变”后,参加北伐军叶挺部,任班长、警卫团排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后又随团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进驻井冈山 。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第34师师长。
还有多少无名英雄掩埋在无名的青山。
湘江战役时,100多名红军重伤员因来不及转移,被敌人投入灌阳县的酒海井里。80年后在井底发现100多具红军遗骸。经判别均为男性,年龄在15到25岁之间。因很多烈士无法核实姓名,于是在灌阳县烈士陵园里,静静矗立着一块无名墓碑。墓碑的基座上刻下这样一句话:“你们的姓名无人知晓,你们的功勋永世长存。” “ 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诉说着无名英雄的故事。
回首这些惊心动魄的英雄功绩,不禁心潮涌动。谨奉献一阕新词,聊表缅怀、凭吊之心声。
万里长征,烽火狼烟,霾雾乌云。更湘江恶战,天崩地裂;临江拼sha,血雨腥尘。骁悍雄师,龙威虎胆,慷慨悲歌灭敌军。狂风吼,赞红军豪杰,烈火青春。 苍山匿葬英魂,问多少无名亦无坟。叹树湘英勇,沙场驰骋;指挥若定,煊赫功勋。蔑睨顽酋,断肠取义,视死如归似战神。清明祭,仰丰碑铭刻,傲立昆仑。(写于乙巳清明节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