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秋丽影 于 2025-1-26 21:15 编辑
零陵楼 ,古城王冠一明珠 文|唐高翔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每当我念到这首诗,我就联想到零陵楼。零陵楼做为古城零陵标志性建筑,尽管它没有岳阳楼那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但它但它美伦美奂,唯妙唯俏,风华绝代。它早已成了零陵人心中的圣物。住在零陵的人无不以古城零陵楼为荣,到过零陵的人无不为登上零陵楼为喜——
零陵楼位于零陵区潇水中路,它北与气象局相连,南与东山相接。它东面有怀素公园、钟灵毓秀的福寿亭,它西面是如玉带的一江潇水。零陵楼气势宏伟,结构精巧:深邃的门洞,金色的琉璃瓦,上翘如翼的勾檐,圆润的柱子,庄严的阁窗,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与零陵楼南面相接的东山虽小,但是它却是一座仙山、圣山、百宝山,这里庙刹林立,儒道佛基督等各教派在这交织汇聚,“恩院风荷”“山寺晚钟”“绿天蕉影”,“永州八景”占其三。
少年怀素就在这东山脚下以蕉为纸,以水为墨,夏练三伏、东练三九成为一代草圣。而从长安来的青年才俊柳宗元一开始就住在山上的华法寺(现为高山寺),每天与表弟林遵宪等一起去零陵野外寻觅山水写出名闻天下的《永州八记》,宋朝宰相范仲仁之子、被称为布衣宰相的范纯仁贬居永州时,亦寓居华法寺之西轩。小小的东山一度成为文人墨客的栖息地。
而山上的文庙、武庙一文一武、一张一弛、分别座落在东山的南边和北边,恢宏博大的建筑,精美绝伦的雕刻,让人叹为观止,是东山上的两朵奇葩。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的高山寺古朴雄伟,环境幽雅寂静,为著名禅宗古刹。
“零陵有座转角楼,半截插在云里头”。与零陵楼北边相接的气象局内过去曾建的转角楼有叫镇永楼,它与如今的零陵楼就几步之遥。据《零陵县志》载:“镇永楼在府城北隅雉堞之上,旧名鹞子岭。”昔日的镇永楼耸立于地势高峻的府城第一山头,前对嵛岭,襟带潇湘,煌然巍然,为零陵一大胜迹。据《零陵县志》载该楼是明嘉靖年间的永州知府彭世济动议修建,战时,登楼四望,观察敌情,平时,它是名人雅士登临赏玩、把酒临风的佳境。“两岸城垣烟雾里,千家楼榭画图中”是当时该楼的真实写照。
明代诗人韩佑写下了“独步最高楼,乘闻访羽流。天心入海鸥,有梦到沧州。桃雨三春乱,松花一院幽。剧谈殊不倦,尽日泛虚舟”的美丽诗句。(可惜该楼在抗日战争后期才被日军飞机炸毁。)
“故玉处于山而木润,渊生珠而岸不枯者,润泽之所加也”。零陵楼位于这样的绝佳处,可谓“万般恩爱集一身”。它吸潇水之灵气,聚东山之华光,美不胜收。
春天,南接的东山古树长出新枝,老藤发出嫩芽,竹笋破土而去,鸟儿在新枝嫩芽上盘旋。零陵楼在烟雨中飘飘渺渺,忽明忽暗,零陵楼成了仙岛篷莱、人间仙境。
秋日,潇水瘦了,却更显澄碧,它如一条玉带,把古郡零陵揽在怀中。晨曦中,飞檐翘壁的零陵楼上的琉璃璃瓦在夕阳下泛出万丈霞光,与银波流荡的潇水辉映,零陵楼成了东海龙宫。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零陵古城流光溢彩、玉树琼枝。绿藤攀缘零陵楼的城墙,东山的芭蕉和古樟在晚风中摇曳,把斑驳洒上红墙青瓦,零陵楼的屋檐、横木、柱子嵌上金边,白云飘兮,轻烟渺渺,零陵楼象南天门又如玉虚宫。
高山寺钟声幽远深长,断断续续送上客船、文庙武庙在泛出灵光照着唐街宋坊,踏着零陵楼下的青砖走在绿荫树下,让你梦回秦关。
站在零陵楼向西眺望,霞客古渡,一轮明月侵入江中,河风和着水草在轻轻流动。思柳桥上是谁在鸣一曲羌笛?东风大桥车辆闪烁的灯光如流星把夜空划过。这时零陵城就成了一顶王冠,而此时的零陵楼真正成了王冠上的明珠。(唐高翔)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未经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