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帖最后由 清秋丽影 于 2025-1-18 20:56 编辑 
 【编者按】诗人借荸荠,唤起我们心底深处对过往生活的眷恋,让我们在品味诗句时,也能重拾那些被遗忘的美好。无论是儿时被荸荠哄好的哭闹,还是长大后对其功效的新认知,都化作了诗中的悠悠往事,引人共鸣,发人深思。(中原游子)
 
 通过对菩荠不同状态下的描写,抒发了对母亲的怀念以及对菩荠的喜爱之情。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细腻,使读者在了解菩荠特点的同时,能感受到燃冰老师的浓浓的爱。在那个物质生活不丰裕的年代,母亲能有这样的零食给孩子,也是非常不简单的事,故看到菩荠引发了老师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也让读者感受到母爱的深沉与伟大。(清秋丽影)
 
 思佳客•菩荠
 燃冰
 
 (一)
 又到菩荠上市时,
 生津脆爽爱生吃。
 风干以后当零食,
 煮熟之前忆母慈。
 …………………
 清燥热,治瑕疵,
 孩童哭闹哄能支。
 悠悠往事犹如梦,
 划入笺中可算诗?
 
 (二)
 无叶光枝亦比高,
 畦田水泽任风摇。
 小花细碎无人见,
 白肉清甜有意剥。
 …………………
 霜降后,秆枯焦,
 严寒不惧尽情刨。
 虽非佳果通肠胃,
 胜过灵丹把病消。
 
 菩荠又名荸荠、马蹄、地栗、地梨、水栗,为莎草科荸荠属多年生草本。广泛分布于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如朝鲜、日本、越南和印度。主要食用部分是其地下球茎,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其食用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316年,在湖北荆门市的楚墓中发现了含有荸荠的食用;也具有药用价值,其球茎、皮和根均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抗炎和抗氧化性化合物。
 
 2025.01.18.甲辰腊月十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