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182|回复: 1

[杂谈] 国潮新腔调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南长沙
来自- 湖南长沙

该用户从未签到

326

主题

1553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2214
发表于 昨天 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湖南长沙
本帖最后由 新人来 于 2025-10-6 07:04 编辑

新腔调

文/岸柳

  国庆期间,雨花亭凯德广场开幕“国潮文化节”,展销非遗糖画古风发饰文房四宝古法首饰益智古玩手工编绳手工彩绘等传统文化产品。市集牌楼上“集市行乐,国潮破圈”、“国潮新腔调”等宣示,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潮”,起初是专属于水的。江河的潮,那真是千军万马的模样,轰隆隆地,带着一种不容分说的气势,从遥远的天际线平推过来。你站在岸上,脚下的地皮都微微地颤着,仿佛不是水来了,而是整片大地都在向着某个方向倾斜。那是一种雄浑的、霸道的、充满了原始力量的运动。这水的潮,是自然的节奏,是月亮的牵引,是亘古不变的呼吸。
  不知怎的,这“潮”字,就从水里漫了上来,洇湿了我们的人间。它先是附着在衣裳鞋袜上。记得我们年轻时,裤脚是宽是窄,衣领是方是圆,都暗暗地较着一股劲儿。那潮流来得快,去得也快,像海滩上的浪,一层覆一层,留下的痕迹,转眼就被新的抹平了。那时的“潮”,还带着些羞涩与试探,是小圈子里心照不宣的密语。
  可这些年,风气忽然大变。“潮”这个字,仿佛一夜之间被吹足了气,鼓胀成一个硕大无朋的、光怪陆离的球。它不再安分于衣裳服饰,它开始无孔不入了。喝一盏茶,要讲究是围炉煮茶的“潮”;品一壶咖啡,要追逐某一种产地的“潮”;就连读书,也未必是静心涵泳,倒要先看看书名是否列在某一份“潮”流书单上。万物皆可“潮”,这真是一个热闹的、不容你背过脸去的时代。
  我于是留心观察。看那街边的铺子,无论卖的是什么,总要装饰些斑驳的红砖、做旧的铜环,或是挂些绿意盎然的藤蔓,仿佛不如此,便不足以招徕那些寻觅“潮”流的脚步。吃食更是如此,一样的食材,偏要摆出别致的造型,盛在奇巧的器皿里,灯光一打,滤镜一加,便成了手机屏幕里令人艳羡的“潮”品。这时的“潮”,似乎成了一种标准化的模子,万物皆可纳入其中,铸造成相似的模样,供人消费,供人展示。
  这便让我想起古人的“潮”来。那或许是一次元祐年间的文人雅集,曲水流觞,诗词唱和;又或是晚明士大夫的一场茶会,对一只宣德炉的形制、一片沈香木的香气,品头论足,乐此不疲。那时的“潮”,是小众的,是精雅的,是建立在丰厚的学识与漫长的品味之上的。它像一口深井,汲上来的水,清冽而有限,只够少数知音分享。而今的“潮”,却像一场席卷一切的洪水,它要的是速成,是规模,是立竿见影的认同。它不再是一口井,而是一条奔腾喧嚣的、裹挟着无数泥沙的巨流。
  想到这里,我心中那点最初的困惑,似乎有了解答。这“万物皆可潮”的景象,与其说是一种审美的进化,不如说是一种现代性的焦虑。我们急于抓住些什么,急于证明自己身处时代的前沿,于是便急切地给一切事物贴上“潮”的标签。这标签是一种护身符,也是一种宣言。仿佛经由它,我们平凡的生活便被赋予了不平凡的意义,我们个体的存在,便与宏大的、流动的“现在”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夜深了,窗外的市声渐渐稀落。那奔腾了一日的“潮”水,似乎也暂时退去,留下一个静谧的、可供沉思的沙滩。我摩挲着手中这只粗陶的茶杯,它样式古拙,色泽沉静,没有任何“潮”的影子。但它握在手中的温润,唇齿间留下的茶香,却是真切而私密的。
  或许,真正的“潮”,并非那喧嚣于外的形式,而是这样一点一滴,浸润在生活肌理之中的、固执的温情与敬意。它不必言说,更无需展示,只是安静地,在每一个寻常的日子里,潮涨潮落。
2025/10/03

回复 来自- 湖南长沙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南长沙

来自- 江西吉安
来自- 江西吉安

该用户从未签到

479

主题

1万

帖子

30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3361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西吉安
这“潮”,起初是专属于水的。江河的潮,那真是千军万马的模样,轰隆隆地,带着一种不容分说的气势,从遥远的天际线平推过来。
黄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江西吉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江西吉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订阅| 关注 (56)

左岸飞花,右岸白马,夹岸流逝的情话,只道相思无涯。抬头望,青鸟与鱼,定格成画;扣心问,人生苦短,何必言他!
16今日 7473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