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1493|回复: 4

[诗歌] 六月,我站在田野上(外二首)

  [复制链接]
来自- 福建厦门
来自- 福建厦门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5

主题

1976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26459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厦门
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5-7-20 15:07 编辑

        QQ_1752991759389.png
   
     【编者按】这三首诗,作者以土地、成长、记忆为轴线,通过通感、隐喻、循环叙事等手法,用形象灵动的诗句,描绘出了一幅幅醉美的立体田园诗画卷。1.《六月,我站在田野上》,劳动与自然的双重叙事。通过"抢收抢种""稻谷金黄""鸟儿啼叫"等意象,构建了六月农忙季节收割稻谷的动态画面。村民的劳作与自然界的光影(如"云雾""山风")形成呼应,暗示人类活动与自然节律的共生关系。劳动的高频率,比喻为"五月龙舟赛事的呐喊声",将农忙的集体性与节日狂欢并置,强化了劳动的仪式感。2.《童年上学的山路》,空间的隐喻性。山路,作为"连接村庄与学校"的物理通道,被赋予多重象征:既是知识启蒙的路径,也是童年与成年的过渡地带。"坑洼处揣摩时光的心事"的拟人化,赋予山路记忆载体的功能。3.《那条小河的记忆》,自然与生活的纽带:小河串联孩童嬉戏、村姑浣衣、渔人劳作,成为村庄的“情感法则”。涟漪象征往事的泛起,竹筏与鸬鹚的影像“跌入河底”,暗喻记忆的深邃。河水“缠绵村庄”与“游子离开”形成对比,凸显自然的恒久与人事的无常。作者对家乡的那条小河,有着深深的眷恋与乡愁:通过“装得下多少往事和时间”直抒胸臆。小河虽小,却成为了游子的精神归宿。这三首诗,不仅是对乡村生活的真实记录,更是对田园生活的诗意探索,值得细细品味,倾力推荐共赏!【编辑:天龙】

       1、六月,我站在田野上
  
   六月,一幅幅农村繁忙的画面
   刻上了“三夏”工作的影音
   天刚破晓,许多村民就一头扎进地里
   村口树上的鸟儿,对着田野,叽喳啼叫
   试图唱出村民眼中最有分量的那一首《田园曲》
  
   六月的田野,村民手头上有无尽的农活
   抢收抢种的场景,在田野里演绎
   身影的忙碌,雕琢了一季丰收的模样
   一位老汉站在田埂上,放慢了语速呼唤
   在唇齿之间放飞几圈云雾,创造了田园的朦胧
  
   阳光照耀,稻谷金黄耀眼
   一幅幅旖旎的田园画图,展示在季节的枝头
   看,风从山里轻轻吹来,交给村民梳理
   收割、播种,时而弓身,时而直起
   挥镰随稻浪高低起伏,播种随禾苗摇曳田间
   劳作的高频率,延续着五月龙舟赛事的呐喊声
  
   一群麻雀从树林里飞出,飞过了稻田
   不停留,它们懂得何时才是打开田野的驿站
   变成一朵朵云彩,为村民传递丰收的捷报
   六月,我站在田野上不敢打扰主题曲的生成
   小河潺潺,叙说着抢收、抢种的繁忙
   我洗耳恭听,这是六月日子的一个个音符
   就像秋熟的稻粒,放在谷场才算谱了一纸的曲
  
   2、童年上学的山路
  
   一条山路弯弯,它连接学校与村庄
   平坦与崎岖相互交织
   我童年的脚印,做了密密的针脚
   山路不用缝补,坑洼处揣摩着时光的心事
   今日羞于说出,脚步听得出
  
   这条山路,上学的日子
   每日两个来回,是我再熟悉不过
   村校连接,有着喧嚣,有着静寂
   山路的往事风雨包裹,时光没有带走
   今日它像是一件老乐器,在弹奏曾经的悠扬与孤独
  
   这条山路,像大山缭绕的云雾
   仿佛是大山派遣仙女解下的一条裙带
   陪着鸟儿伴舞,抹着山花浪漫
   往日时常吞进一群孩童的行踪
   掠夺他们的影音
  
   这条山路,每到上学的日子
   几阵山风,就殷勤地捧着一群孩童
   穿梭山道弯弯,响着快乐
   身影在一幅画里求证,在一座座山中隐约
   写完童年的时光,才有了怀旧的曲子
  
   3、那条小河的记忆
  
   村旁的小河,你的流淌
   缠绵了村庄一群年少
   也宠爱了我的童年,拥抱了村民的欢颜
   今朝我的抵达,记忆如河水涟漪
  
   一方河水有一条法则
   读懂你流淌的激情,丰盈了田园的功劳
   领悟你黄昏的倒影,起伏了村庄的人事
   孩童水中游戏,出来不少快乐
   村姑河边浣衣,棒槌声声,听不厌的铿锵
  
   回首,关联小河的不连贯的故事
   河上的风,无意将故事连结成章
   浪花的跳跃,叙说着村民赶着耕牛从河中趟过
   也让我理解了小河的涟漪,不是感情的泛滥
   游子的离开,小河就长在了记忆的枝桠上
  
   时光更迭,风雨依然,小河流淌
   曾经的画面,渔人撑着竹筏
   鸬鹚出入水中,与夕阳同框
   影像跌入河底,牵出了村庄傍晚的炊烟
   也揭示我们年少成长的秘密
   小河虽小,装得下多少往事和时间

回复 来自- 福建厦门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福建厦门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6

主题

7377

帖子

15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159539

11月逸飞之星12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又是一组佳作,祝老师创作愉快!
今天荷塘正式搬家了,很开心拥有一个温馨的新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山西阳泉
来自- 山西阳泉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

主题

6410

帖子

9万

积分

总版

Rank: 8Rank: 8

积分
96106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阳泉
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5-7-20 15:06 编辑

    【编者按】这三首诗,作者以土地、成长、记忆为轴线,通过通感、隐喻、循环叙事等手法,用形象灵动的诗句,描绘出了一幅幅醉美的立体田园诗画卷。1.《六月,我站在田野上》,劳动与自然的双重叙事。通过"抢收抢种""稻谷金黄""鸟儿啼叫"等意象,构建了六月农忙季节收割稻谷的动态画面。村民的劳作与自然界的光影(如"云雾""山风")形成呼应,暗示人类活动与自然节律的共生关系。劳动的高频率,比喻为"五月龙舟赛事的呐喊声",将农忙的集体性与节日狂欢并置,强化了劳动的仪式感。2.《童年上学的山路》,空间的隐喻性。山路,作为"连接村庄与学校"的物理通道,被赋予多重象征:既是知识启蒙的路径,也是童年与成年的过渡地带。"坑洼处揣摩时光的心事"的拟人化,赋予山路记忆载体的功能。3.《那条小河的记忆》,自然与生活的纽带:小河串联孩童嬉戏、村姑浣衣、渔人劳作,成为村庄的“情感法则”。涟漪象征往事的泛起,竹筏与鸬鹚的影像“跌入河底”,暗喻记忆的深邃性。河水“缠绵村庄”与“游子离开”形成对比,凸显了自然的恒久与人事的无常。作者对家乡的那条小河,有着深深的眷恋与乡愁:通过“装得下多少往事和时间”直抒胸臆。小河,成为了游子的精神归宿。这三首诗,不仅是乡村生活的记录,更是对田园生活的诗意探索,值得细细品味,倾力推荐共赏!【编辑:天龙】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山西阳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西阳泉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186

帖子

299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91
发表于 2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5-7-20 14:59 编辑

       这三首诗,以土地、成长、记忆为轴线,用通感、隐喻等手法,勾勒出了立体的田园画卷。《六月,我站在田野上》借农忙景象与自然光影,体现人类活动与自然节律的共生。《童年上学的山路》将山路化为知识启蒙与成长过渡的象征,赋予其记忆载体功能。《那条小河的记忆》以小河串联村庄生活,用涟漪、竹筏等意象,暗喻记忆深邃;通过河水恒久与人事无常的对比,抒发眷恋与乡愁。它们既是乡村记录,更是对生命本质的诗意探索,值得细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来自- 山西阳泉
来自- 山西阳泉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

主题

6410

帖子

9万

积分

总版

Rank: 8Rank: 8

积分
96106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阳泉
      祝老师夏日安好、写诗快乐、美诗不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山西阳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西阳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订阅| 关注 (32)

以打造“超一流的品牌社团”为社团的发展目标,以“为作者服务、为文字服务、为读者服务”为社团的发展理念
11今日 4002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