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秋丽影 于 2025-9-18 20:10 编辑
【编者按】诗歌每一层都以“想”开头,却“只是”像四记闷拳打在胸口:越是高喊自由,越发现它嵌在金钱、时间、身体、责任的缝隙里。最后一节把自由推向顶点——“却不自由”,因为“了却”身前又生出新的“难”,循环无尽。整首诗用极简单的“钱—闲—康健—身后事”四把尺子,量出了现代人可望不可即的距离。读完才意识到:真正的囚笼不是高墙,是这些看似柔软、却无法抽身的生活要素。人生就一个难字,谁想自由,得挣脱这些牢笼,才能天马行空。(清秋丽影)
自由 文/英菽
想要自由吗?
想,
随心挥洒任侠义,
任意纵情酒色间,
豪情万丈指点江山,
只是没有钱。
想要自由吗?
想,
山前香盈花烂漫,
水畔风清云自卷,
都是说走就走的旅行,
只是没有闲。
想要自由吗?
想。
天马行空于大海高山,
我行我素于晴川绿原,
无拘无束自在悠闲,
只是没有康健。
想要自由吗?
想。
比生命更珍贵,
比爱情更长久,
只是自由却不自由,
了却身前事,更余身后难。
【美文简析】这首诗以层层递进的叩问直面现代人共同的生存困境——对自由的渴望与现实的枷锁。全篇采用复沓式结构,四段“想要自由吗?/想”的问答形成强烈节奏,分别揭示金钱、时间、健康与责任如何成为自由的隐形镣铐。
诗人巧妙将古典意象(任侠纵酒、山水烂漫)与现代语境(说走就走的旅行)交织,在豪情与窘迫、诗意与现实的碰撞中,凸显自由的双重性:它既是触手可及的日常憧憬,又是永远悬置的生命悖论。尾段陡转哲思,将自由的价值置于生命与爱情之上,最终落点于“了却身前事,更余身后难”的永恒困局,道出人类追求自由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悲壮与孤独。
全诗语言看似直白,实则暗藏锋利的社会观察与存在之思,堪称一曲写给当代普罗米修斯的寓言诗。(一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