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清秋丽影 于 2025-7-16 15:40 编辑
【编者按】李世荣以“荔枝”为线,将童年味蕾的初萌、成年视见的震撼、市井跌价的荒凉与今日口腹的放纵串成一幅微缩的生命味觉史。文字不事雕琢,却借苏东坡的豪语自嘲,把“上火”谣言与个体体质的偶然碰撞写得活色生香;烂果如牛粪的细节与少时干瘪荔枝的对比,更透出时代变迁的苍凉。通篇烟火蒸腾,却暗含对记忆、价格、身体与yu望的温柔凝视——原来我们与一颗小果子的缘分,也是命运馈赠的酸甜辩证法。(海尔罕)
我小时候到了正月初拜年的时候偶尔看到过亲戚给我的爷爷奶奶送来巴掌大的用粗纸包着的荔枝。敬意很重的。等客人回去了以后,奶奶会剥开皱巴巴的荔枝壳,把干瘪的荔枝肉塞进我和妹妹的馋嘴里。
后来我长大些了,我读过的语文课本上有过关于荔枝的描述。还有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诗句和杨贵妃喜爱吃荔枝的故事。那时候我仍然没见过书上讲述的挂在荔枝树上的鲜荔枝。
亲眼看到新鲜的荔枝是大约三十年前。几吨的卡车装得满满的。听说从广西运来的。要不是别人告诉我,我看着也不知道这些有着粗糙的外壳的小果子就是大人们经常说的和桂圆齐名的“补品”。那天远道运来的荔枝不只一汽车,又碰上连续下雨,最后降价到一毛钱一斤都卖不出多少。水果市场地上到处是烂成牛粪一样的荔枝。听说货主欲哭无泪。
一毛钱一斤的“补品”,我也买了几斤。我还没品尝到苏东坡描述的味道,就听人说荔枝好吃是好吃,是上火的大王,就不敢多吃了。
以后多年来我心里有三种水果吃了“上火”:荔枝、芒果和桃子。我每次牙疼医生就说我“上火”了。所以我对上述三种水果退避三舍。
大约一个月前,我老婆买回一袋荔枝,我看都没看。她说吃几粒没事的。她还听说荔枝吃了上火是真的,多吃些反而不会上火。我说那是歪理邪说,你是想诱惑我吧。难道说吃毒药吃一点会死人,多吃些反而没事?嘴上这么说,还是吃了两三粒。
往常市场上卖荔枝了我也不是绝对不沾,也尝过一两粒的。老婆又说多吃几粒吧。我经不起诱惑又吃了几粒。我想真的上火了牙疼了,大不了又去诊所要几粒消炎药吧。不少同龄人羡慕我还只少了一颗门牙。我这个断断续续疼了两年了的座牙硬是掉了也不要惋惜了。
第二天我没有上火的反应。老婆又放十粒荔枝在饭桌上,我又吃了。连续吃了五六天我安然无恙。老婆给我又加了几粒,每次十五六粒。我胆子吃大了吃惯了,午睡醒来就吃荔枝。我平时不喜欢吃水果,苹果和梨子烂了我还没吃。老婆喊我吃我还不耐烦。这些日子吃荔枝倒是“积极主动”。没记住哪天开始吃的,一个月该有了。我什么事都没有,老婆越买越起劲。真是奇了怪了,我这个反复疼有点松动的座牙似乎忘记疼了! 我想荔枝吃了上火应该不是谣言。我写这篇短文也不是宣扬荔枝多吃反而不会上火的说法,因为这个说法在逻辑上站不住脚。可能我不是上火的体质。那么以前我一直躲着荔枝是亏了自己呢,近来算是恶补了。
我哪有苏东坡的豪情啊,他老人家“日啖荔枝三百颗”,我的短文题目就写《月啖荔枝三百颗》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