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505|回复: 0

[散文] 95后仙女江寻千:自带“绝技系统”,把非遗引入大众视野

[复制链接]
来自- 陕西宝鸡
来自- 陕西宝鸡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0

主题

2215

帖子

5万

积分

右首版

Rank: 6Rank: 6

积分
55643

11月逸飞之星12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昨天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陕西宝鸡
本帖最后由 清风淡雅 于 2025-10-21 22:11 编辑

  

        她,作为一位年轻人,喜欢用视频记录多种非遗,使其走进大众视野。其中,打铁花这一非遗项目,令人讶异,因而她被称作天下打铁花第一女子。女子本柔弱,可她为把众口铄金的场景复原,苦练基本功。她用特制柳木棒练习打沙包,从而增强腕力、臂力,不断重复,不断增强。上千次练习,巨大震动力,撕裂虎口,钻心之痛无数次叠加,她咬紧牙关,挑战自我,练习成效显著:抛出去的沙粒逐渐飞高,落下时花型惊现。

  她换成打水,水比沙子轻巧,不易掌握,要把它打成蒙蒙细雨状,并呈散开式薄雾,最关键的一步在于木棒抬高高度,高,水易倒钩;低,水花成型不明显。唯有无数次实践摸索,才能找准水花落下的合理位置。然而,打铁花打的终究不是水,是铁水与火的猛烈撞击、精彩反应,更难掌握。与火共舞,期盼已久,她鼓足勇气,铆足力量,自我激励,在众目睽睽下,她打出了惊艳一幕。她就是网红奇女子江寻千。

  湘妹子弃游戏画师转身传承非遗

  江寻千,1995年出生于湖南衡阳,本名刘雅琴。她从小热爱绘画,梦想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立志成为画家。18岁,高考失利,她带着妈妈“要独立”的叮嘱,只身勇闯广州,凭借美术功底,当起游戏原画师。

  24岁,江寻千在游戏行业已工作六年,技能剧增,但对画画的热爱消磨殆尽,便想辞职。母亲听后,担心她不好好吃饭。每日监督、检查她吃饭,为使母亲放心,她把一日三餐的制作过程拍成视频发给母亲。饭后,她欣赏自己的做饭流程,大有成就感,一高兴顺手把拍好的视频发布在网络。谁知不经意间的这个动作,使她萌生涉足短视频念头。

  江寻千乘兴而为,潜心研究一日三餐,再用相机拍成照片详细记录下来。

  2020年4月,江寻千看着手中美食记录照片,回味做饭过程,沉浸其中,不禁陶醉起来。看着,看着,她趁热打铁把这些照片做成视频,采用音乐卡点形式播放,节奏感、画面感十足,同时配以温暖文案,表达对美好的定义。给困顿于家的网友带来一股生存力量:积极向上、充满生机、带来温暖。谁知,这条名为“好好生活”视频发布第二天,冲上热搜。

  江寻千一发不可收拾,在抖音平台发布多个作品,内容涵盖美食制作和传统文化展示。她借助绘画技能,用心设置背景,精心搭配颜色,构图、光线明暗巧妙处理……与粉丝期望不谋而合。她的作品治愈效果明显,因此,收获数百万粉丝喜爱。

  江寻千看到一些小时候所见,长大后却很难寻觅之物,心中倍觉常遗憾。于是,她借助机会,努力恢复幼时记忆。起初,她就是“全凭喜好”,后来发现和她一样怀念过去的群体不断扩大,她觉得自己有责任做点啥。继而,她便去找寻散落在祖国各地的非遗老师,使自己逐渐“血脉觉醒”。

  有一天,闲来无事,窝在家里看综艺,突然看到一个老者表演中国传统手艺——糖画,她瞪大双眼紧盯屏幕,老者挥动糖勺,动作十分流畅,一眨眼功夫,成品呈现,其色彩金黄、造型逼真。可赏可吃,使众多观众瞠目结舌,半天回不过神来。看到这一幕,她突然想到,自己好久没见过糖画了。为弥补缺憾,她准备学做糖画。

  江寻千查阅大量资料,未能寻到答案。她回放数次糖画制作视频,把疑惑点全部记录下来:糖温、画画速度调控,线条呈现效果等等。一天,她在集市上逛游,忽然发现有位师傅正在做糖画,她兴奋不已,急不可待地走上前,说明来意并虚心请教。她说服师傅,拜师学做糖画。那段时间,她终日与师傅探讨如何做好糖画,每个细节都不放过,在学习当中,逐步解决疑惑之处。苦练几个月后,师傅允许她“下山”。

  2021年5月22日,江寻千凭借所学,做出了以纪念袁隆平为主题的糖画作品《天下乘凉梦,一稻一人生》,并把此视频发至网上,立刻获得200多万点赞。她兴趣大增,继续研究、创新:传统糖画是平面图,如果设法使平面糖画立体起来,定会更受青睐。有了这种创意,她立刻着手尝试,经过数十次试验,终于成功,站起来的糖画引得无数粉丝围观。随即百余位美食博主接力糖画,这样的传播效果,她始料未及。

  “火”女子玩转单体冰雕

  江寻千听闻在谢师宴上的古法美食——烧尾宴颇具意义,决定抓住时机,复原失传几千年的烧尾宴。

  唐代特有的“烧尾宴”是官员升迁或进士登第所举行的一种宴会,为大唐最顶级宴席,制作过程极其复杂。江寻千查阅《清易录》时,发现书中记载烧尾宴有58道菜。

  江寻千学做的这道菜在烧尾宴里名为素蒸音声部,它是一道看菜,但亦失传千年。她试图用面塑技艺复刻这道菜。经过系统学习,她尝试着从面偶做起,和面,切剂子,蒸熟面团,调色,材料准备就绪,接着她借助四把工具,运用八个步骤塑造出不同人物形象。旁人至少得三年学会,她断断续续才练习一年,已能较准确完成面塑。

  面塑做好,还得加上妆发。江寻千利用闲暇时间做过汉服,所以妆容和发型这一环节算是轻车熟路。另外,服饰、形态、乐器颇为考究,又是一大亮点。她继续查阅《清异录》,得知素蒸音声部其实是用面做出72个歌舞伎,要求形态不一、惟妙惟肖,进而组成一个完整建制的宫廷乐队。

  江寻千为做好烧尾宴之素蒸音声部,又参考剑三里的设定,力求精准复原。关于歌舞伎的乐器必须符合大唐时尚潮流,为此,她按照文物样式、实际尺寸等比复刻,即便是歌舞伎所拿乐器背面,同样会画上紫檀花纹。阮、笛子、古筝、箜篌、琵琶……乐器与人相得益彰。

  江寻千对照古书,钟情于“生进二十四馄饨”。当时,馄饨与饺子形似,点心模样。她灵光一现,不妨借鉴采用“包”法。既如此,必须立刻寻找对应二十四节气的24种蔬菜和24种肉类,来组合成24种馅料。即什么季节对应什么蔬菜、肉类,这才配得上“复原”二字。不同时令搭配好不同肉类、蔬菜,推测搭配唐朝调料,再根据二十四节气来捏好对应季节的花型。后来她参考渭南面花制作工艺,改成24种贴花。待其蒸熟后,她拿出自己的国画工艺手法上色,一朵朵栩栩如生的时令花点心顿时展现。

  江寻千火辣性格像是刻在骨子里,她坚信刚柔并济。如果说素蒸音声部是“柔”,那么“硬”则体现在“确山打铁花”上。

  河南省仅存的大型民间传统焰火确山打铁花,起源于北宋,鼎盛于明清,于2008年被命名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情况下,确山打铁花者均为男子,原因是人要在1600℃的铁水中,拿着柳木棒正面硬刚,用力让飞溅出来的铁花撒向高空,化为满天华彩,遍地生金,给人一场视觉盛宴。于男子而言,毋庸置疑,若是由妙龄女子来完成这个高难度、有危险的动作,的确匪夷所思。

  江寻千首次目睹确山铁花的艳惊四座场景时,暗下决心学习此项技能,让它进入更多年轻人视野。上学时,她永远坐在教室后排,被定义为“不是读书的料”,她打铁花,有人认为是头脑发热,想增加关注度。面对这些,她淡然一笑,誓做女子打铁花第一人。

  江寻千内心有诸多迷茫,甚至感到无助。可退缩不是她的个性。她跟着师傅一个动作、一个细节地练习。一天夜里,她坐在练习场地,望着铁水,默默思考自己的未来。她轻声自问:“我真的能做到吗?”然而,当看到那些感动于她表演的观众,她心中又充满了力量。

  2023年的一天,暮色四合,苍穹刚好可做表演背景布,江寻千站在场子中央,周围是熊熊燃烧的熔炉,她动作熟稔,流畅,用力把铁花砸向高空,繁花如金,熠熠夺目。看得众人一脸惊愕,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眼睛。

  打铁花使江寻千对传统文化的痴醉程度跃然上升,她继而学习舞火壶。一根形似扁担的长棍两端各挑一只火壶,火壶被火光映照得更加透亮,夜色下,壶光格外抢眼。黑色天空下,她穿行于火光中,人、火、壶忽隐忽现,虚幻缥缈,梦境一般,网友惊呼火爆!

  跟火打完交道,江寻千转头喜欢上了水。此水并非寻常水,而是由水凝结成的冰。冰是透明的,若借此特性做成冰雕,大概率会有玉的质感,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她对自己的想法都投赞成票。说干就干,她决定让这项非遗“火出圈”。

  南方姑娘江寻千欲往长春学习冰雕,从温暖如春到冰天雪地,图啥?莫非是摆拍?抑或是博眼球?一时间,质疑声如潮涌。可她怎肯让怀疑她的人做实谣言?又怎能让萌发的想法夭折?不,她要使东方美学的DNA萌动,她斩钉截铁地说:“我要用一块冰,雕出一条龙。”

  江寻千携图纸跨越3000公里抵达长春,全副武装,她在近一米的冰面上采冰,用油锯割冰,用铲车运冰。她计划雕刻一条30米长的巨龙,可真要把将图纸转化到冰上,那的确是一个难度系数不低的操作。同时,为了达到惟妙惟肖的观感,她采用四段式雕刻,有意把一部分藏于水下,此种姿态的龙虚实相生,艺术效果明显,且还能降低雕刻难度。

  江寻千手持雕刀,眼神坚定,手随刀动,刀起冰落。她的手下逐渐浮现龙的形象。她把工匠精神,如诗意境,艺术魅力,全部合理叠加,顺利完成了单体冰雕。这件艺术品面世后,震撼网友。

  苗族银饰女子潮州跳上英歌舞

  同年,江寻千突然对苗族银饰产生好感。她开始深入研究苗族银饰历史和文化,发现这些银饰不仅仅是装饰品,还承载着苗族人民的信仰和审美。每一件银饰都蕴含着独特意义,从图腾到花纹,都讲述着一个古老故事。她被这种深厚文化底蕴所吸引,打算前往苗族聚居地,体验和学习更多关于银饰制作技艺。

  江寻千通过亲手参与制作,逐渐掌握银饰制作工艺,从选材到雕刻,每一个步骤都充满挑战和乐趣。她开始尝试把现代审美融入传统技艺,创作出既有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银饰作品。

  苗族银饰制作工艺极复杂,江寻千认真学起来。第一道工序就是制作银丝。一根银条需要反复拉伸52次,方能成为银丝,粗细如发丝,便于塑型。接下来掐丝造型,滴硼砂水,撒焊药焊接,剪图案,捶打立造型。一切就绪,最后是头饰造型。小小的一个银片,熟练工手动锤打需要三个小时才能锤得薄厚均匀,她牢记叮嘱,均匀使用力道和节奏,使银饰更有韧性,逼真程度更高。

  时间推移,江寻千对苗族银饰的热爱与日俱增。她一件件制作小银饰,装扮银帽,耗材十多斤白银。银饰个体镂空雕刻,图案清晰,繁复精致。

  江寻千自小就跟着爷爷听京剧,高中时期迷恋京剧,在广州又学习京剧六年,对戏曲中的舞蹈和表演顺理成章地喜欢。这年9月,她演出的皮影戏获得好评。

  无武不英歌。久居南方的江寻千聚焦英歌舞,线上线下观看多场,英歌舞的魅力吸引她想到潮汕学习。她说作为一个年轻人,一听到英歌舞的鼓点敲响,就感到热血澎湃,有一种强烈使命感,要把潮汕非遗——英歌舞宣传出去。所以,她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来潮汕拜师学艺。

  英歌舞,是一种集舞蹈、武术、音乐于一体的独特艺术形式。表演队伍身穿明艳特色服饰,手持双棒,英勇如临敌战士,把一种朝气蓬勃之态完美呈现。江寻千仔细观察他们: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极具感染力。舞者步伐坚定有力;木棒击打声如擂鼓,士气剧增;挥舞双棒犹如战场上的刀光剑影。

  变幻多端的队形如同出水蛟龙,气势磅礴,每一个舞者仿若齿轮,相互配合紧密,推动跳动的舞队前行,整个场面恢宏壮阔,他们不仅是在跳舞,更是在传承。江寻千沉浸其中,仔细观摩、体悟,血脉偾张的她跃跃欲试。她手中的木棒一下一下挥舞、敲响,久而久之,木棒在她手里有了灵性,她逐渐能驾驭木棒,并随着节拍开始舞动,一次,两次,她慢慢掌握了英歌舞精髓,像模像样跳起来后,她脸上的自豪难以掩饰。

  2024年10月19日下午三点半,江寻千脚踩大地,在潮州古城镇海楼广场上演了高质量英歌舞。她舞姿又飒又爽,赢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此段视频在网络上获得极高点击率和点赞量。

  江寻千在网络上发视频,仍是“无所不能”。拍“飞天仙女”时,为得到一个腾云驾雾的场景,她和团队小伙伴背着摄影器材攀爬陡峭山体,肉眼可见的陡峭,绝对达到毛骨悚然。别人胆怯,她却偏执,非得把美好“锁”进画面。她埋头冲时,跟在身后的摄像师用余光瞄了一眼身旁深渊,吓得手抖音颤,大喊她的名字,极力劝退。

  江寻千骨子里的国画因子依旧活跃,她跟着摄像师扛着摄像器材攀登4小时,就为写实黄山。拍摄非遗视频过程中,巨大急迫感促使她必须抓紧时间拍摄,担心年长的非遗老师等不及。

  带货就是卖货,江寻千却带“火”非遗,为那些鲜为人知的传统文化精粹再圈一大波粉。她发轫于美食博主,在此基础上不断复原和研发新品。涉及不同领域,几乎无重复可言。荔枝酒、龙须酥、三不沾、Q弹猫咪奶冻、糖糕醒狮、茶百戏等无不在传承非遗,引起聚焦,顺势吸粉无数。她边传承和弘扬非遗,边增加流量。谈及未来,她说:“传承,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群人的事。我会涉足更多有意义的领域,尝试更多新鲜事物,与粉丝一同探索世界的美好。”


回复 来自- 陕西宝鸡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陕西宝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订阅| 关注 (32)

以打造“超一流的品牌社团”为社团的发展目标,以“为作者服务、为文字服务、为读者服务”为社团的发展理念
0今日 4148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