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印象
文/岸柳
雨,淅淅沥沥,继而倾盆如注,忽而又戛然而止,仿佛老天爷在玩弄什么把戏。我站在太平街口,望着青石板路上积水映出的天光云影,感觉非常奇妙! 街边卖臭豆腐的小贩支着油锅,黑乎乎的方块在沸油中翻滚,发出“滋滋”的声响。那股气味初闻令人掩鼻,久而久之,竟也生出几分亲切来。这便是长沙的脾性,初看粗粝,细品却有余味。 橘子洲头游人如织。那尊巨大的青年毛泽东雕像昂首向天,目光炯炯,仿佛仍在注视着湘江北去。江面上游船往来,汽笛声与游客的喧哗混作一团。几位老人坐在树荫下弈棋,对周遭的嘈杂充耳不闻,只顾盯着那方寸棋盘,时而皱眉,时而抚掌。他们的皮肤被阳光染成了古铜色,皱纹夹着岁月的尘土。 岳麓书院的门槛已被磨得发亮。我跨进去时,恰逢一群学生在诵读《论语》,稚嫩的声音在古旧的廊柱间回荡。那株千年古樟依然枝繁叶茂,树下立着块石碑,刻着“惟楚有材”四个大字。一个戴眼镜的女生靠在树下看书,阳光透过树叶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偶尔抬头,目光穿过庭院,不知望向何方。 夜幕降临,解放西路的霓虹次第亮起。酒吧里传出震耳的音乐,年轻男女在街头勾肩搭背,笑声刺破夜空。拐进一条小巷,却见几位闲者围坐吃宵夜,中间一口小锅煮着红艳艳的龙虾,他们高声谈笑,不时碰杯。辛辣的香气在潮湿的空气中弥漫,与不远处高档商场飘来的香水味交融。 天心阁城墙下,有人唱花鼓戏。那唱腔高亢嘹亮,在夜色中传得很远。听众不多,多是些头发花白的老人,他们跟着节奏轻轻摇晃,眼中闪着光。我听不清词句,但能从那曲调中听出湘江的奔腾,辣椒的灼热,也听出了岁月沉淀的某种坚韧。 长沙高楼林立,也留住潮宗街、都正街、坡子街等古街的青砖黛瓦。确它追逐着新时代的潮头,却也不忘旧时的腔调。这城市像一锅老汤,新料旧料都在里头熬着,竟熬出别样的滋味来。 雨后晴天,阳光格外明媚,空气格外清新,草木翠绿,鸟儿啼啭,市井里清新湿润的香味,给人带来了舒适与幸福。 2025/05/07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未经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