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靓才 于 2023-11-13 22:56 编辑
【编者按】给我的印象是,靓才老师的作品总是“嘎巴脆”,充满正能量,《林梢烟带太白洞》亦然。作品虽然是随笔但很有散文的味道,先简明扼要的告诉读者太白洞所处的地理地域方位,再用多个实例诠释了太白洞得历史厚重和发展情景,用浓重的笔墨描述了在革命战争时期,太白洞百姓经历的苦难,深情歌颂了他们奋起反抗的英勇精神,特别是解放后,这里的、政府和百姓没有忘记先辈英雄,用实际行动继承遗志,奋斗幸福,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新农村的的靓丽形象耀然眼前。励人育人、给人力量、催人奋进,我以为,这就是精致文字彰显的魅力。(增宏) 林梢烟带太白洞 李靓才
太白洞村,隶属于郴州市北湖区保和乡,东靠龙广洞,南连卜禾丘,西接大律,北邻宋家洞。此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良田美池,屋舍俨然。这是一个红色的村庄,被人们誉为“湘南三十烈士村”。
太白洞村,坐东南朝西北。村庄选址严格遵守传统风水观念,满足枕山、环水、面屏等要素。后龙山巍然屹立,青龙、白虎山雄踞左右,护卫村庄。由于远离城镇,这里还保留着原始的气息、淳朴的民风和些许古朴的老屋;这里的人们大多与世无争,生活悠闲自在,俨然一处“桃花源”,来到这里人的心灵也不由得被净化。
太白洞村,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一世祖李元能公(永乐十年三月初三日生,成化三年十月十六日殁)来到这里“放广鸭”,鸭子长势良好,而且生的都是双黄蛋。元能公认为这里好山好水,是一个聚财生丁的宜居地,于是举家从桂阳樟市泊山坦下迁徙而来。若干年后,太白洞又陆续迁来了陈、黄、王、史等姓人,但村里以李姓居多。
在后来的几百年里,太白洞人开枝散叶,子孙繁衍,人丁兴旺,渐至显达。至20世纪20年代,太白洞村不论是民居数量,还是人口规模,均已达到一个新水平。不少村民的房屋,已由茅草房、抖泥墙,发展成更为牢固、美观的青砖黛瓦房。
据村民介绍和从古屋遗存上看,当时,太白洞的房屋多为两层结构,成“一进五间两倒坐”形式。“金”字硬山顶,上盖小青瓦。青石门当、门槛,木质精致花雕门簪。双页对开大木门,大门上方开四扇或五扇气窗,以利通风、透气、采光,还有装饰作用。靠屋檐处的墙上常饰以木艺、彩绘、灰塑,其内容多为花草树木、江流山水、飞禽走兽、戏剧人物、故事传说、诗词联语。这是典型的湘南古民居建筑风格,天人合一,得自然之妙,古雅拙朴,灵动精巧,意蕴无穷。
村中青石窄巷曲径通幽,矮廊高坊连绵有致,走上一步,就可看见精彩的湘南雕刻一应俱全。太白洞自古就有遐迩闻名的“三雕”(木雕、石雕、砖雕)。檐梁壁沿,石柱窗棂,雕刻着或祥云凤鸟,或树草花叶,或人物故事等。那些灰青砖块上的精致图案,或如自然风物,或似神迹图腾。所有这一切,全然不动声色于你我的惊叹抒情、凝神端详,她们静寂地存在于她的位置,这是她们静谧的时空和世界。
古人云:“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这就是似诗如画太白洞古村落的真实写照。
然而,在20世纪20年代,一场激荡历史的战争风云,彻底摧毁了太白洞的美丽身躯和姣好面容。1928年的某日,国民党反.动派一把火烧掉50多栋房子,只剩3栋苟延残喘于古村。
在这场浩劫中,国民党反.动派不仅纵火烧村,而且屠杀村民。据村民世代口传,太白洞被屠杀掉的村民达50余户,只剩6户得以保全。敌人见人就杀,尤其是男丁……
太白洞是一个红色的村庄、英雄的村庄、革命的村庄,许多人为民族的独立自主和解放事业,走上革命道路,浴血疆场,牺牲生命。迄今为止,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就有30位。
新中国成立后,太白洞人民没有忘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建起了一些纪念场馆,如太白洞革命历史陈列馆、郴县年关暴动凤鸣区暴动连会议旧址、太白洞烈士陵园等。每逢清明节,村支两委都会组织烈士后代及村民代表,前往太白洞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弘扬革命主义精神。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太白洞的面貌已发生巨变,新式洋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宽敞道路蜿蜒盘旋、不断延伸。但20世纪20年代遗存下来的些许陈迹,依然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而且,人们也在尽力保护那些陈迹,如革命烈士李崇域的故居,虽只剩一堵陈旧、残破的砖墙,但他的后人仍在竭力守护。
陈旧、残破其实也是一种美,它窖藏着岁月,蕴藏着文化,珍藏着历史。这种美只能临摹,只能观赏,不能复制。太白洞恰似一幅陈年水墨画。这画,是烈士及其后人描在太白洞一张绝好的宣纸上。数百年之后,由墨色的焦、浓、重、淡、清产生的物象,依旧纯香。
注:本文原载《北湖老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