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2968|回复: 0

[民间文学]  清廉传家誉沅州

[复制链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8 14:18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689

    主题

    4万

    帖子

    16万

    积分

    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8220

    优秀管理

    发表于 2023-3-29 23: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清廉传家誉沅州

      ◎邓复生

      在古老沅州,有这么一户人家,从父亲到叔父,从儿子到侄儿,从妻子到孙辈,个个勤勉上进、爱岗敬业、清心寡欲、孝亲爱友,好善乐施,勤俭持家,一门数人被《沅州府志》、《芷江县志》列传记载,实为罕见,一时成为沅州佳话。

      邓钟乔,清朝顺治、康熙年间人,芷邑邓氏始祖邓大章第12世孙,为独子,其父邓明澍,曾为清初从七品徴仕郎官(相当于现在的副县长),其母卢氏因父职被诰封孺人。虽为独子,其父仍以邓氏家规十三条,即“敦孝悌、时祭祀、序昭穆、睦宗亲、和乡里、勤耕种、勉诵读、端品行、禁非为、务本业、防斜术、宣条律、藏谱牒”进行严加管教。由于家教森严,成年后的邓钟乔,性情儒雅、敦厚正直、爱岗敬业、清正廉洁,人皆颂仰其德。其实,在短暂的人生中,邓钟乔曾遭受过两次较大的打击,一是独子邓梓干夭折,二是抱养的儿子邓梓美13岁又因病离开人世。面对不幸,他没有消沉,而是化悲痛为力量,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事业上,并有所建树,深得当朝嘉许。《沅州府志》以“治行”记载了他的事迹:“邓钟乔,字特生,康熙十九年(1680),随征南大将军赖塔征云南,荐授云南河西县典吏。运粮有功,委摄顺宁府经历,总督绥远。将军蔡毓荣叙钟乔擒获逆贼郭壮行功,奏请,实授官。居二载,以亲老,告归。”

      邓梓森,邓钟乔养子。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国情怀深厚,颇有政声。跟其父亲邓钟乔一样,以“治行”入列《沅州府志》:“邓梓森,字如松,以诸生入太学。雍正八年(1730),授福建漳浦县丞,分驻云霄,地滨海,匪贼出没,缉捕能严。又兼管东阳盐务,力禁私枭。俗好械斗,且多抗粮者,曲为开导之,习俗少变。居二载,上官以为能,移台湾县丞。任满,还上杭县丞,寻兼县篆。乾隆六年(1741),擢知罗源县。县介山海间,地瘠民贫,多方拊循,得以渐苏。前故令负帑三百金,受代而返其丧。又有前令减修城千余金不能还,为之宛转请豁。才五月,以疾卒,民多流涕。郡守林兴泗念其贤,属同官赙助丧,始归。”邓梓森也非常重视儿子的教育和培养,其五个儿子都学有所成,其中,老大邓友直、老三邓友相和老五邓友哲均为郡庠生,老二邓友兰诰封文林郎(后任知县),老四邓友标为进士后补训导。

      邓梓盛,邓钟乔养子。受家规“孝宗亲”、“和乡里”等影响,特别好善乐施。《沅州府志》以“笃行”这样记载了他:“邓梓盛,邑诸生,爱敬出于至性,生平无矫饰行。素与梁才灏善,梁死,遗孤无所依,梓盛抚之,饮食衣服与己子同,稍长,出馆谷延师以教,又为之婚。其高谊人拟诸朱文季云。雍正末,贵州苗叛,黔人避入村者百数十家,梓盛出米分给之。镇远刘懿子者,夫妇年俱八十,与子相失,老病无依,梓盛见之恻然,延至其家以药饵调养,备至殷挚。事平,资送归,闻者感叹。生平义行甚多,此其尤著者。”其子有四,且都小有成就,其中老二邓友良为郡庠生、老三邓友龙为太学生、老四邓友筠为监生(曾任职河南郾城县督捕厅)。

      陈氏,邓钟乔妻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入邓家后,夫唱妇随。她勤俭持家,相夫教子,坚守妇德。以“节妇”名被《芷江县志》所记载:“经历邓钟乔妻陈氏,州民宇圣女。年十五适邓,生子梓干。邓从戎于滇,以功授职,告归,病殁,氏年二十九。水蘖自持,尽孝抚孤子,子寻夭。以侄梓森、梓盛为嗣,督教成名。年五十九卒。雍正三年(1725),州牧赵宽上其事,七年,旌。”

      邓钟云,清顺治庚子年(1660)八月十六日生,雍正乙卯年(1735)六月十四日卒,字祥生,邓钟乔堂弟。《沅州府志》以“孝友”载之:“邓钟云,事父母日浅,遇忌辰辄泣,奠颂孝经数十遍,悲念劬劳。岁甲寅,吴逆叛乱,人皆远遁,祖之楫(邓之楫)年迈行迟,贼及之,协以刃。云请以身代,贼怜而释之。终身与弟钟露(邓钟露)不忍离析。年七十,州首旌其曰‘德隐可风’。”

      邓梓佳,康熙乙丑年(1685)七月二十四日生,乾隆戊辰年(1748)十一月二十日卒,字廷献,邓钟乔侄儿,邓钟云儿子,邓梓盛同胞兄弟。以“笃行”被《沅州府志》记载:“邓梓佳,监生,居心仁厚,从弟庠生梓进(邓梓进)早逝,子女幼弱,为之抚育婚嫁。尝于村中构数椽,颜曰‘青云书屋’,平仄咸许其来学。府学李广文士藩赠以诗有曰‘四时渐养芳兰蕊,百岁欣看彩凤文’。”

      邓友超,康熙丁亥年(1707)十一月十三日生,乾隆戊子年(1768)七月二十日卒,邓钟乔侄孙,邓钟云孙子,邓梓佳长子,字学山,乾隆辛酉年科拔贡生,新宁县教谕。以“儒术”入载《沅州府志》:“邓友超,拔贡生,官新宁教谕。幼聪颖,读书独有心得,子弟争出其门。敦品明谊,卓然自立,当事皆优礼之。晚年娱情山水,雅怀贻谷。临终嘱孙曰:‘箧中藏书甚多,唯《笠翁偶寄》一编无益身心,当检出焚之。’学博。孙士远志其墓曰:‘守乎道,尚其志。虽希古,不戾世。一经传家燔无益,知君存心与人异。’著有《慎修集》藏于家。”

      邓友仁,康熙乙未年(1715)八月二十五日生,乾隆丙午年三月二十二日(1786)卒,邓钟乔侄孙,邓钟云孙子,邓梓佳三子,邓友超二弟,讲诚信,守孝道,乐公益。以“孝友”入载《沅州府志》:“邓友仁,字效山,太学生,性纯孝,善承父志。生母张氏病乳痈,亲伺汤药。闻天柱有良医,冒雨夜晚求之。妻刲股和药以进,病遂愈。事继母刘氏倍纯谨,奉养不少倦。生平好善乐施。有周某寄布四十匹,越五载,遇其子,知周没,告以故,取布还之,周子感泣,一时颂其古道。又倡修中洋溪、下杨溪、文津痰三桥,移建学宫,捐地以广其基,寿至八十。子成功、成泰、成魁俱有声庠序,人以孝友之报。”

      邓友书,康熙己亥年(1719)七月初五日生,乾隆乙巳年(1785)卒,邓钟乔侄孙,邓钟云孙子,邓梓佳五子,邓友超和邓友仁之弟,字文山。以“孝友”入载《沅州府志》:“邓友书,事亲能养志。父患足病,举发誉恒逾月。书日夜抚摩,不忍刻离。母年九十,书年亦七十,寝膳犹必躬亲问视。又,尝抚孤侄,俾之成立,惠及穷乏,使皆得所。性好恬静,罕至城市,人尤高其品谊。”

    回复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芷江作协创作区

    芷江作协创作区

    订阅| 关注 (11)

    湖南芷江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基地
    0今日 423主题

    论坛聚焦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