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1171|回复: 4

[自由诗] 微诗一组

[复制链接]
来自- 广东东莞
来自- 广东东莞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7

主题

721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793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东莞
微诗一组
文/赵华奎

堵车时

我像是一头饥饿的小兽
面对一堆坚硬的骨头,无从下口


写诗时

用旧了的笔
唤不出鲜活的字,在纸上筑一行金句
你心里默念:现身吧,女神


独白

一些静物布下冷的映像
这是空屉,这是空杯,这是一颗空心
与我对坐的
是另一个沉默的自己




山路是被雨水一点一点削去的
露出它消瘦的肩膀
担不住我坑洼不平的心


父亲的鞭痕

让记忆释怀如春,让疼痛变得温暖亲切
让我信了
皱纹越清晰的人,会越模糊且迟顿


一瞥

动物园里,我与一匹斑马对望了一眼
仿佛看见
一片草原被囚禁在湖水中间


望月

一个游子的夜晚盛满了滴水相思
明月是一面镜子
回不去的故乡,就住在那里


野火

一粒火种没有放弃燎原之意
要以无尽灰烬,回赠秋后的土地


大雪

每一片雪花的抒情都很丰盈
用六瓣花语
告诉你,梅花曾经到过这里


在海上

一条船需要多久才能练会飞行
一个人需要多久
才能抵达别人的内心

回复 来自- 广东东莞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东莞

来自- 湖南怀化
来自- 湖南怀化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8 14:18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698

    主题

    5万

    帖子

    21万

    积分

    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9525

    优秀管理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怀化
    赵老师i的这组诗以刀刃般的凝练,切割出现代生存的横截面。这九首短诗犹如九棱镜,每个切面都折射出个体与世界对撞时的光斑与裂痕——那些困于骨头的饥饿(《堵车时》)、困于词语的干涸(《写诗时》)、困于血肉亲情的褶皱(《父亲的鞭痕》),都在极简的语言中迸发出惊人的诗意密度。

    诗人将抽象的情思淬炼成具象的“诗性结晶体”:堵车的焦灼凝固为“饥饿的小兽与骨头”的荒诞对峙;记忆的温度被锻造成“皱纹越清晰的人越模糊”的悖论;甚至一场大雪,也被解构成“六瓣花语”与梅花缺席的在场证明。这些意象具有多棱折射的特质,如《一瞥》中斑马纹囚禁的草原,既是物种困局的隐喻,也是现代人精神荒野的倒影。

    组诗呈现出“冷抒情外壳包裹热疼痛内核”的独特美学。《独白》里空屉、空杯、空心三重镜像的并置,是零度叙述下的深渊回响;《坎》中山路“消瘦的肩膀”与“坑洼的心”形成地质学与心理学的双重塌方;而《野火》则以“灰烬回赠土地”完成对毁灭与重生的冷冽解构。但那些被压制的炽热始终在裂隙中奔突——当游子将故乡存入月亮镜面(《望月》),当船询问飞行的可能(《在海上》),皆是温柔而暴烈的生存诘问。

    这组诗证明了微诗并非文字的盆景,反而因体积的极限压缩,释放出更大的爆破力。诗人像一位掌握语言核聚变技术的匠人:用“旧笔唤不出金句”写尽创作焦虑(《写诗时》),用“雨水削山路”刻录时间对肉身的侵蚀(《坎》),甚至让大雪的每一次飘落都成为梅花存在的确据(《大雪》)。这种“以小噬大”的诗学,恰是对碎片化时代的精神应答——当意义被碾成齑粉,诗歌正需以寸铁刺穿千钧。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南怀化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南怀化

    来自- 广东东莞
    来自- 广东东莞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7

    主题

    721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793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东莞
    一默先生 发表于 2025-11-3 16:02
    赵老师i的这组诗以刀刃般的凝练,切割出现代生存的横截面。这九首短诗犹如九棱镜,每个切面都折射出个体与 ...

    再谢一默老师批阅,辛苦了,敬礼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广东东莞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东莞

    来自- 广东广州
    来自- 广东广州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7

    主题

    1万

    帖子

    9万

    积分

    总编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9313
    发表于 前天 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广州
    本诗以存在主义视角解构现代困境,通过物象隐喻与时空褶皱,揭示个体在精神荒原的自我解构与重构,最终以诗性灰烬完成对生命褶皱的拓扑学测绘。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广东广州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广州

    来自- 广东东莞
    来自- 广东东莞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7

    主题

    721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793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东莞
    李靓才 发表于 2025-11-6 07:17
    本诗以存在主义视角解构现代困境,通过物象隐喻与时空褶皱,揭示个体在精神荒原的自我解构与重构,最终以诗 ...

    谢谢李老师来读,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广东东莞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东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

    订阅| 关注 (79)

    情韵在心,文思飞扬;浅吟低唱,文字传音;思接千里,通于万世;起于青风之末,变在须臾之息,达在永恒之间。
    4今日 9501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